
医院【游戏主题由来】
通过⼀次谈话活动,我发现孩⼦们最近对药的种类产⽣了兴趣,还模仿药剂师学着包起药来,看着⾃⼰包好的"药"整齐的放在盒⼦⾥特别⾃豪。有的孩⼦建议开个医院吧。⼤家⼀下来了兴致,所以我们选择了"医院"这个游戏。
【游戏总⽬标】
⼀、了解医院⼯作⼈员及其职责,模仿和扮演医⽣、护⼠及病⼈等⾓⾊,体验⾓⾊扮演的乐趣。
⼆、能迁移⽣活中关于医院的知识经验,与同伴合作创设医院的环境。
三、学习⽤协商、轮流等交往策略分配⾓⾊,能共同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发展游戏情节。
四、合理摆放、爱护材料,创造性的使⽤材料。
五、缓解幼⼉对医院、医⽣、打针等的排斥感和恐惧⼼理,在⽣病时从⼼理、⾝体上能配合医⽣的⼯作。
六、对医⽣这个职业充满敬佩的感情,体验医⽣和护⼠⼯作的⾟苦。
第⼀次游戏【游戏⽬标】
⼀、了解医院⼯作⼈员及其职责,初步扮演医院中的各种⾓⾊。
⼆、⽣病时懂得要医院看病,了解看病的基本程序:挂号-看病-取药。
三、⼤胆有创造性地选择替代物与游戏材料,根据游戏需要⾃制简单玩具。
【游戏准备】
经验准备:1.在谈话活动中引发幼⼉关于看病的⽣活经验,了解医院⼯作⼈员的职责。
2.和爸爸妈妈⼀起收集关于医院的废旧物如:药瓶、病例卡等。
物质准备:在医院投放病历卡、听诊器、针筒、药品等环境创设:创设医院的环境【游戏过程】
⼀、教师出⽰听诊器和针筒和病历卡,引出游戏,激发幼⼉参与游戏的乐趣。
师:⼩朋友,这是什么?你们在什么地⽅见过听诊器和针筒?医院⾥有谁?他们的⼯作是什么?
⼆、师幼共同回忆去医院看病的流程:挂号-看病-取药师提问:你们去过医院吗?为什么去医院?去医院看病时,先要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师⼩结:⼩朋友⾝体不舒服的时候,要去医院看病,看病时,要先到导诊台的护⼠那填写病历,然后到主治医⽣那去看病,看完病再去药房取药。
三、提出游戏要求1.要协商讨论,解决医院开业前的各种问题。
2.要选择各种替代物,创设医院环境。
3.按意愿选择⾓⾊,分⼯扮演医⽣、护⼠及病⼈等⾓⾊。
四、幼⼉游戏,教师以病⼈的⾝份介⼊游戏,观察指导。
1.观察幼⼉能否协商、分⼯,形成初步的⾓⾊意识。
2.观察幼⼉是否能掌握看病的基本程序:挂号-看病-取药。
3.观察医⽣、护⼠能否明确职责。
五、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师幼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
1. 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
2.交流游戏情况。
师提问:1.你今天扮演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2.你在游戏中遇到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
3.下次的医院游戏你认为可以增加什么材料?
第⼆次游戏【上次游戏回顾】
从上次游戏中,我发现幼⼉对于医院游戏是充满兴趣的,特别对于医⽣这个⾓⾊充满向往。但是在游戏中我发现,因为第⼀次玩这个游戏,幼⼉出现的症状与其他主题游戏第⼀次出现的症状都⼤同⼩异,即语⾔交流不够丰富,情节断续,不知该如何往下发展,并且在游戏过程中很容易笑场。但是医⽣的看病时,不能很好的对症诊断,不能根据病⼈的病状做出相应的策略。且形式单⼀,对于打针尤其感兴趣,不管什么病症都要求病⼈打针。因此,针对这些情况,我对游戏⽅案进⾏了调整。
【游戏⽬标】
⼀、明确所扮演的⾓⾊,增强⾓⾊意识。
⼆、尝试根据不同的病症,针对性提出治疗的⽅案,能对症下药。
三、能运⽤礼貌⽤语进⾏交往,促进⾓⾊间友好互动。
【游戏准备】
经验准备:在谈话中,引导幼⼉回顾医⽣看病的⽅法,初步了解不同的病症的不同的诊断⽅法。
物质准备:增设压⾆板、⼿电筒、体温计、⽩⼤褂、⽩帽⼦、护⼠帽、药瓶等。
环境创设:丰富医院的环境布置。
【游戏过程】
⼀、回顾上次游戏存在的问题,明确⾓⾊意识。
师:上次游戏中,⽼师发现扮演医⽣的⼩朋友对不同的病⼈都⽤了⼀样的看病⽅法,⽽且喜欢给病⼈打针,这样对不对?为什么?
师:要怎么样才能帮助病⼈把病看好?
师⼩结:医⽣要仔细询问病⼈哪⾥不舒服,然后要看看他不舒服的地⽅,⼀般的病只要吃药就好了。
⼆、提出游戏要求。
1.与同伴协商⾓⾊分配。
2.导诊的护⼠要主动与病⼈问好,游戏中要⽤礼貌⽤语。
三、幼⼉⾃由选择⾓⾊开展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1.适时以病⼈的⾝份参与游戏,制造问题,让医⽣解决,观察医⽣对症诊断的情况。
2.观察医院⼯作⼈员与病⼈之间语⾔交流情况。
四、整理游戏场景和材料,师幼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
1.整理游戏场景和材料。
2.交流游戏体验。
师提问:1.你今天扮演了什么⾓⾊?医⽣是怎么给你看病的?
2.你觉得谁表现的?好在哪⾥?
3.下次游戏还可以增加什么?
第三次游戏【上次游戏回顾】
由于前期谈话活动的经验积累,幼⼉对于⾃⾝的⾓⾊意识和⾓⾊的职责更加清晰了,特别是医⽣能简单的针对不同的病症,进⾏诊断。在游戏后,幼⼉提出想增设输液⽤品,给⼀些⽣病严重的病⼈。说明幼⼉游戏的技能和游戏的情节更加丰富了。针对幼⼉的需要,我设计了游戏的⽅案。
【活动⽬标】 1.进⼀步掌握对症诊断的技能,较为逼真、⼤胆的扮演医⽣的⾓⾊。
2.了解输液的基本程序,不断丰富游戏情节,缓解幼⼉对输液的排斥感和恐惧⼼理。
3.加强医院主题与其他主题之间的联系。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在谈话活动中引导幼⼉回忆输液的经验。
物质准备:新增输液⽤品、纱布、棉签【活动过程】
⼀、展⽰新增的游戏材料,引发幼⼉参与游戏的兴趣,丰富游戏情节。
师提问:这是什么?你有过输液的经历吗?是什么感觉?⽣病时为什么要输液?
师⼩结:当⽣病⽐较严重或者病⼈很虚弱时,吃药没有效果了,就可以采⽤输液的⽅式,把药直接输⼊到你的⾝体⾥,这样病就好的快了。
⼆、教师引导幼⼉回忆输液的体验,并邀请个别幼⼉学习输液的⽅法。
1.幼⼉回忆输液的体验,学习输液的基本程序。
师提问:护⼠是怎么帮助你输液的?她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师⼩结:输液时医⽣要先在病⼈的⼿上找到⾎管,可以轻轻拍打病⼈的⼿背,这样更快找到⾎管。然后⽤棉签沾上碘酒在⾎管处进⾏消毒。然后将针头轻轻插⼊⾎管⾥,⽤胶布对针头进⾏固定,这样针头就不会移位;最后将输液器放在到输液架上,放太低了会对病⼈造成伤害的;要随时根据病⼈的情况对输液的剂量进⾏调整;输液完毕后要及时⽤酒精棉按压住针⼝。
2﹒请两名幼⼉来尝试操作输液的过程。
3﹒及时指出幼⼉操作中的不⾜,并肯定表现较好的部分。
三、提出游戏要求。
1.其他游戏中的⼈员不舒服时也可以到医院看病。病⼈病好后就可以到其他游戏区去玩。
2.协商⾓⾊分配,要轮流扮演⾓⾊进⾏游戏。
3.医⽣和病⼈之间要多交流,病⼈要积极向医⽣说⾃⼰⾝体的状况。
四、幼⼉⾃由选择⾓⾊开展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1.适时以病⼈的⾝份参与游戏,观察护⼠输液的程序。
2.观察医院⼯作⼈员与病⼈之间语⾔交流情况。
五、整理游戏场景和材料,师幼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
1.整理游戏场景和材料。
2.交流游戏体验。
师提问:1.你今天扮演了什么⾓⾊?护⼠给你输液时,你觉得她做怎么样?
2.你觉得谁表现的?好在哪⾥?
3.游戏中你遇到问题了吗?你是怎么解决的?
第四次游戏【上次游戏回顾】
经过⼏次游戏的积累,孩⼦对于医院游戏已经积累了⼀定的经验,游戏情节逐渐丰富起来了。⾓⾊之间的语⾔交往也越来越丰富。在游戏后有⼩朋友提出,不⼀样的病,药剂师都配⼀样的药,说明孩⼦很好的将⽣活经验运⽤到游戏中来,也体现了幼⼉游戏⽔平的提⾼,针对这⼀情况,我们在游戏后与幼⼉共同商量了⼏种常见病的药怎么区分?孩⼦们提出了⽤颜⾊区分的⽅法。随后我们在美⼯区中运⽤皱纹纸制作了不同颜⾊的药丸。
【活动⽬标】
1.能根据医⽣的药⽅进⾏配药,丰富游戏情节。
2.学习⽤协商、轮流等交往策略分配⾓⾊,能共同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新增各⾊药丸及药品说明清单。
【活动过程】
⼀、回顾上次游戏存在的问题,引出新材料。激发幼⼉参与游戏的兴趣。
师:在上⼀次的活动中有的⼩朋友发现了,不⼀样的病,药剂师都配⼀样的药,所以我们⼀起在美⼯区中制作了不同颜⾊的药⽚和药丸代表不同的病。有些⼩朋友还⼀起设计了配药单来告诉⼤家怎么配药。现在我们⼀起来认识下。
⼆、提出游戏要求1.协商⾓⾊分配,要轮流扮演⾓⾊进⾏游戏。
2.遇到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要尝试与同伴协商解决。
三、幼⼉⾃由选择⾓⾊开展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1.适时以病⼈的⾝份参与游戏,观察药剂师配药的情况。
2.观察医院⼯作⼈员与病⼈之间语⾔交流情况。
四、整理游戏场景和材料,师幼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
1.整理游戏场景和材料。
2.交流游戏体验。
师提问:
1.你今天扮演了什么⾓⾊?你玩的怎样?
2.你觉得谁表现的?好在哪⾥?
3.游戏中你遇到问题了吗?你是怎么解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