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如何做好小升初衔接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8 00:14:05
文档

如何做好小升初衔接

怎样做好“小升初”的衔接工作排碧学校龙艳玲〔关键词〕班级管理;小升初;教学方法;学习习惯;心理教育许多家长说:“上小学时,我的孩子是班里的尖子生,升入初中后,虽然孩子仍很努力,可成绩却不太好。”根据有关专家调查研究,小学的尖子生,进入初中后,成绩不一定继续保持领先。相反,有些上小学时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往往后来者居上,成为尖子生。这是因为进入初中后,学习主要靠的是自觉主动的学习态度、合理适宜的学习方法和创造的学习能力。此外,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智力因素在学习中
推荐度:
导读怎样做好“小升初”的衔接工作排碧学校龙艳玲〔关键词〕班级管理;小升初;教学方法;学习习惯;心理教育许多家长说:“上小学时,我的孩子是班里的尖子生,升入初中后,虽然孩子仍很努力,可成绩却不太好。”根据有关专家调查研究,小学的尖子生,进入初中后,成绩不一定继续保持领先。相反,有些上小学时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往往后来者居上,成为尖子生。这是因为进入初中后,学习主要靠的是自觉主动的学习态度、合理适宜的学习方法和创造的学习能力。此外,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智力因素在学习中
怎样做好“小升初”的衔接工作

排碧学校                   龙艳玲

〔关键词〕 班级管理;小升初;教学方法;学习习惯;心理教育

许多家长说:“上小学时,我的孩子是班里的尖子生,升入初中后,虽然孩子仍很努力,可成绩却不太好。”根据有关专家调查研究,小学的尖子生,进入初中后,成绩不一定继续保持领先。相反,有些上小学时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往往后来者居上,成为尖子生。这是因为进入初中后,学习主要靠的是自觉主动的学习态度、合理适宜的学习方法和创造的学习能力。此外,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表现得越来越突出。

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小学六年级学生在升入初中后,会面临很多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学生从六年级到七年级的过渡,并不只是简单的升级,而是学习生活的一次跨越,也是他们人生历程中的一次转折。如果说小学阶段是整个教育大厦破土动工的地基阶段,那么,初中阶段就是教育大厦的初建阶段。小学与初中这两个学段之间的衔接与过渡至关重要。如何做好小学、初中这两个学段之间的前后衔接工作,使学生顺利完成由小学到初中的过渡,这是搞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解决的课题,也是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和授课教师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小学毕业生进入初中后,在他们的眼里,中学显得迥然不同: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新挑战,功课由三四门增加到门,内容多了,难度大了,要求也高了,学生一时难以适应课业量的增加及学习节奏的加快,会出现“水土不服”现象,也有一部分学生因思想、学习、交往等方面跟不上主流而自卑、迷茫,无所适从,成绩逐渐下滑,原有优势地位丧失。对此,不少家长也很疑惑:“我的孩子在小学阶段各方面表现都很不错,怎么到中学,成绩就逐渐下滑了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小学升初中教育衔接工作出现了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教师应把握培养的关键期,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就要对学生进行衔接教育。把衔接的“突变”变为“渐变”,让学生在五年级到六年级四个学期各方面条件的渐变中,潜移默化地完成小学升初中的过渡。

一、做好管理上的衔接

   小学阶段对学生的管理大都是班主任独当一面的家长看管式,初中则强调学生的自主管理,那些被教师牵着手度过小学阶段的学生,进入中学后则会感到没了主心骨,无所适从。为此,班主任首先需要做好管理上的衔接。当学生进入小学高年级后,班主任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并和学生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量化管理制度,可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让学生“以参与求体验,以探索求发展”,逐步培养他们对自己、对班级的责任意识。

二、做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小学生的机械识记能力和自我表现欲强,但理解能力较差,自制力薄弱,无论是在管理上还是学习上基本依靠教师。孩子升入初中后,正确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应做到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先思考,后发问讨论;每周一小结,每章一总结。    在小学阶段一般不那么重视预习,因此,到了初一,大多数学生不会预习,即使预习了,也只是将课文从头到尾读一遍。由于初中的学科多、内容广、容量大,老师在课堂上要讲解的知识点多,有些内容只能靠学生自己消化。初中生在预习时应做到:首先大致浏览教材中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其次,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在难以理解的地方做出记号,多问些“为什么”,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这样学起来会更轻松。做作业的第一步应是复习相关的知识,在头脑中搜索一下课堂上老师所讲的知识,努力将所学知识回忆起来,若实在回忆不起来,再翻开课本或笔记阅读对照,以便将所学的知识温习一遍,做到心中有数后再去做作业;做完作业后,应从头到尾仔细浏览一遍,检查一下解题的步骤、思路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加以修改。  教师也要注意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要从讲解法、谈话法逐步过渡到讨论法、探究法,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课前准备,带着问题进课堂,然后通过与同学的讨论、探究,教师的点拨、引导,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课后则要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积累和应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为其今后适应大容量、高效率的初中课堂教学做好了铺垫。

三、做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的衔接

   小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教材内容的差异,提倡他们在游戏中快乐学习,学生每天接受的新知识少,学习轻松愉悦,而进入初中后,不仅学习任务重,而且竞争强、压力大。为了实现平稳过渡,小学高年级教师要及时主动地和家长配合,督促孩子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要让学生静下心来,坐得住,学得实,促进他们学习习惯由“动”到“静”,学习方法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由“玩中学”到“高效”的转变。好习惯令人受益终身,及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对他们今后适应初中紧张的学习生活,不断提高学习成绩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做好心理教育方面的衔接

   初一新生会面临许多问题,不适应是孩子最明显的表现,主要是心理上、生理上和环境上的。六年级学生步入初中阶段,正是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由儿童阶段向青春期阶段转变的关键期,学生的身心都在变化,其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半依赖的状况。他们可能因为考试而焦虑不安;可能因为没找准自己的位置而自负或自卑;也可能因为青春期的变化而冲动和叛逆。一些生理上的变化是孩子们从未遇到过的,有些孩子不免感到恐惧;到了一个新环境,面对新的学校、老师、同学,也会有不适应感。一部分孩子会有失落感,特别是上小学时成绩很好、升入初中后成绩下降的孩子。因为孩子从以前的“众星捧月”到现在的成绩平平,肯定一时接受不了,所以往往情绪低落,怀念以前的小学生活。因此,这就需要班主任和家长抓住时机,以友好真诚的语言去激励他们,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去教育他们,要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以增强他们适应新环境的心理承受能力。作为教师,首先要及时和孩子沟通,告诉孩子在中学里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比如功课紧、竞争压力大等;其次,帮助孩子正确定位,制定新的学习目标也是必要的。

另外,学生在新学校要多参加集体活动、多表现自己,一方面能更快更好地融入集体,另一方面可以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也让别的同学很快认识自己。对新的变化、新的问题要勇敢地面对,主动去适应新环境,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向父母或老师求助。

  

文档

如何做好小升初衔接

怎样做好“小升初”的衔接工作排碧学校龙艳玲〔关键词〕班级管理;小升初;教学方法;学习习惯;心理教育许多家长说:“上小学时,我的孩子是班里的尖子生,升入初中后,虽然孩子仍很努力,可成绩却不太好。”根据有关专家调查研究,小学的尖子生,进入初中后,成绩不一定继续保持领先。相反,有些上小学时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往往后来者居上,成为尖子生。这是因为进入初中后,学习主要靠的是自觉主动的学习态度、合理适宜的学习方法和创造的学习能力。此外,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智力因素在学习中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