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燕
一、说教材
数学广角(有序排列)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113页例2.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的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如:用两个数字卡片组成两位数的排列数.《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本课内容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教材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这也是《标准》中提出的要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有序排列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三、说教学方法:
采用以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主体,把自主权让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猜测,动手操作以及已有的生活经验等不同的角度,自由地寻求答案,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使学生感受着学习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巨大价值,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特点,我预设以下四个教学环节:第一、设疑激趣; 第二、探究新知;第三、练习巩固;第四、课堂总结.(具体教学过程见教案)
五、说“在教材取舍与整合”方面的做法
第一环节的“设疑激趣”.猜老师的年龄就是把二年级所学的
“两位数的排列”以及三年级第八单元所学的“可能性”的知识进行了有机的整合,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合理的猜测.
第二环节的“探究新知”.我没有采用教材中给出的例题的直接问法:用7,3,9可以摆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而是通过猜:老师去敦煌旅游可能花费了多少钱?这个生活情境并给学生提供了范围,它是由7,3,9组成的三位数来引出例题,让学生感到数学是可亲可敬的,在不知不觉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激发探求排列的欲望.通过提问学生:最少几次可能猜对,最多几次一定能猜出来?可能花费了多少钱?进一步和“可能性”的知识进行了整合.
第三环节的:“巩固练习”中的游戏:两道“组句”游戏.则和语文学科中的句式要求以及语序的改变引起语意的改变和数学中的排列知识进行了整合,让学生感受到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以及体会到学科之间也是相通的.并通过这个游戏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渗透.
六、说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有序排列)
2,3,6,8 百 十 个
23,26,28
32,36,38
62,63,68,
82,8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