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B
天一大联考 2016-2017学年髙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四)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本试题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 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亊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 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殷商西周时代,天道、鬼神观念一直是社会统治思想,“天道”“规范”,春秋“人事”春秋时期,“人事”则不再遵从“天道”的安排,表现出运动的趋向。这一变化反映出
A.强调民的作用的民本思潮萌发 B.礼乐文化秩序已经瓦解
C.人重于神的人文思想初步形成 D.传统社会秩序出现动榣
25.西汉前、中期两个判然对立的社会集团——儒生和“文法吏”在后期渐趋合流,形成了一个全新而有 长久生命力的社会阶层——士大夫。西汉后期“士大夫”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统制经济”的实施 B.诸诸势力的削弱 C.“独尊儒术”的提出 D.科举制度的实行
26.北宋仁宗,英宗时,朝廷财政收入较之太宗时已增长五六倍,却出现了“太宗时能余大季而前者不敷支出”的现象。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集权加强致使新弊渐生 B.社会经济发展趋向滞缓
C.经济格局变动影响财政收支 D. 国家局部统一渐显弊端
2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天子批红,天于不能尽,则宰相批之。”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
A.宰相制度可以化解君主的悻埔 B.内阁制度能够有效控制皇权的膨胀
C.宰相批阅奏章具有分割君权的作用 D.君臣关系融洽有利于政治正常运作
28.表1 1870—14年中国茶叶、生丝出口变化表
| 时间 | 茶叶出口值五年平均数 | 生丝出口值五年平均数 |
| 1870—1874 | 3 515.3万海关两 | 2 572.3万海关两 |
| 10—14 | 2 921.8万海关两 | 2 412.1万海关两 |
A.面临国际市场上的竞争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下降
C.经济结构变化并不明显 D.关税主权保护意识增强
29.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指出,中国抛弃沿袭数千年的“官僚的的个人政治”,实行“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有赖于全国人民在政治上的真正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A.认为民众普遍支持实行民主政治 B.对民闻初年的民主政治寄予期望
C.强强民众有选择政治制度的权利 D主张重视培养国民现代政治意识
30. 表2 1937—1945年按战前价格计算的纸币发行值
(总额和价值以100万元为单位)
注:此为每年12月份的数字,1937年和1945年的指定月份除外。
造成上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正面战场失利 B. 国民军费支出迅速攀升
C.民族工业发展陷于困境 D.战时通货膨胀局面持续剧烈
31.“一五”期间,由国家计委统配的物资数量从1953年的112种增加至1957年的231种,由各部门管理的物资数量由1953年的种增至设57年的301种。这种分配制度的实行
A.了灾害造成的物资短缺 B.将物资管理分配纳入计划
C.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D.加速了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2.罗马帝国时期,査士丁尼《法学总论》指出:罗马人民所适用的,一部分是自己特有的法律,另一部分是全人类共同的法律。罗马人民所适用的这两部分法律中
A.自然法是全人类共同的法律 B.万民法是罗马人民特有的法律
C.成文法是全人类共同的法律 D.市民法是罗马人民特有的法律
33.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他对支配天钵运动的若干定律的发现,推动了启蒙运动, 并对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牛顿的发现推动启蒙思想家
A.相信存在苷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則 B.发现了支配人类的永远不变的法则
C.提出了自由放任主义理论的一般原则 D.宣扬国家权力高于教会的基本匣则
34. 20世纪30年代,美国有一种很有影响的论调,认为美国的经济困难是由缺乏计划造成的,经济没有统一的规划以保证企业生产正常的数最,以正常的价格出售,因此出现了经济的不平衡、失业增加。 持此论调的人
A.主张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B.倡导生产决定需求
C.要求实施公平竞争法规 D.强调加强产业竞争
35.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其对人力物力资源的空前破坏使人们充分注意到,有必要找到某种方法来对其加以控制,以摆脱国际混乱局面,使战争“不仅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是不可能的”。这一认识
A.引发联合国势力的扩张 B.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C.使不结盟运动得以色列 D.促进了马歌尔计划的实施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如分。第36-41娌为必考题,毎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2-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宋代江浙地区的衣业单产217市斤/市亩,清中期单产421市斤/亩。一般农户的耕地面积却明显缩小,宋代为15市亩,清中期则为9.22市亩,鸦片战争前江浙地区的劳动生产率1941公斤/户,还不到英国16世纪劳动生产率的40%,比明代中叶下降了 11个百分点,比宋代1 628公斤/ 户上升大约20%。明代中期大概是中国传统社会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年代,劳动生产率是2 173公 斤/户,同期英国—般农户每年大约产粮5007公斤,相当于中国的两倍有余。
——摘编自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
材料二 1700—1750年英国发生了农业欧州主要国家近代农业具体的时间表是:法国 为1750—1760年,瑞士为1780-1790年,德国、丹麦为1790—1800年,奥地利、意大利、瑞典为 1820—1830年,、西班牙为1860—1870年,农业中土地关系的性变化及由此带来的生产技书和经营方式的变化,都在排斥着劳动力。土地关系的变革解除了农民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劳动者只有当他不再被束缚于土地,不再隶属于他人的时候,才能自出支配自身。农业中对农民的剥夺、赎买等手段,形成了 一大批一无所有的劳动者,土地的集中、集约经营和节省劳动,以及农业枝术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摘编自高德步、王任《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至鸦片战争前中国衧会的劳动生产率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1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近代农业的特点,并加以简要评价。(12分)
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据蒋挺有《中国近代史》及其他史著史料记载,1792年马夏尔尼特使访华,送乾隆帝的礼物都是英国上等的出品。英给马夏尔尼的训令要他竭力迁就中国的礼俗,唯必须表示中英的平等。交涉的目的有好几个:
半个世纪以后,马夏尔尼曾提出的要求,中国都接受了。
结合材料与所学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马夏尔尼访华目的与结果”,自行补充两个“目的”,并就所补充的“目的”简要阐述其“结果”(要求:明确写出所补充的“目的”,阐述“结果”须有史实根据。
44.【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审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废隋五铢钱,改行开元通宝钱。新钱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唐王朝还严刑禁止盗铸,犯者处死,家口没官。开元通宝钱被认为“轻重大小最为折中”便于流通,所以一直到高宗乾封前,新钱流通很稳定。但是,私铸问题未能禁绝,而且日益严重,恶钱转多。故乾封元年(666年),改铸乾封泉宝,重二铢六分,以一当旧钱(开元通宝)十。结果因为它的体积大、重量也大,流通不便,以致“南贾不通,米帛踊贵”,难于使用,不得已又恢复使用开元通宝钱。从高宗乾封到玄宗开元年间,官铸扩大了,但私钱也开始终增国,“犯法日蕃”虽经官方禁毁,均无多大效果,严重影响着物价的稳定。
——摘编自郑学檬等著《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高祖币制改革的主要措施。(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高祖币制改革的影响。(9分)
45.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分)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形成彻底的和平解决方案,而是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时的状况一样混乱。对抗德国和日本的主要同盟国在很多场合会面真诚地希望建立一个能避免凡尔赛错误的和平解决方案,同盟国讨论的最主要结果是在建立联合国方面达成了一致。
像国际联盟一样,联合国为谈判和争论提供场所,但它也成了效力于解决农业、劳工和其他类似世界问题的更专门化的国际机构。虽然联合国在维持和平方面遇到了很多困难,但这一组织在各种各样的国际政治和救援行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还召开关于童工、妇女地位和环境保护等问题的意义重大的会议。
——摘编自[美]皮特·N.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逑立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建立后的历史影响。(9分)
4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18年,张之洞发表了名著《劝学篇》,使国人深刻意识到“五知”的重要性:(1)知耻,知道落后于日本、土耳其、罗和古巴的耻辱;(2)知俱,知道越南、缅甸、朝鲜、埃及和波兰的可怕命运;(3)知变,不变其习,不能变法;(4)知要,知道中学和西学的要点——作者是实用的而不是考古的研究,而后者是政治而不是技术;(5)知本,在海外不忘国,见异俗不忘亲,多智巧不忘圣,他的《劝学篇》 中还有“西学之中,西艺非要,西政最要"“政尤急于艺”的提法。张之洞说,不可政变的是基本的人际关系,而不是法律和制度;是圣人之道,而不是机器和工具;是人的思想和意识,而不是那些奇技淫巧。向外国人学习并不可耻,因为孔子自己不是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吗?中国历史本身就充满了制度性变革的事例……创设及厘金、建造长江水师、设立省、建造汽船和开通电报线路。
所有这些都表明变革是不可抗拒的。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之洞“五知”的主要内容及其发表《劝学篇》的目的。(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张之洞的变革思想。(6分)
天一大联考 2016-2017学年髙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四)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