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义务教育学生“双减”落实情况汇报材料2022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义务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体功能,强化线上线下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深刻领会“双减”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作为治本之策,把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作为重要举措。
一、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持续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质量在教育部的有力支持下,我市连续多年持续推进基础教育课改,基础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并具有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过重且无意义的学习负担已成为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制约课改深化实施的突出问题。
为此,我们着力从三个方面推进学生增效减负工作: 一是加强学生作业源头管理。
二是做好校内课后看护服务。
于20年出台了小学生放学后至下午5点看护,20年试行放学后“快乐30分”拓展活动,20年免费看护延长至下午6点,2022年将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纳入市“民心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强力推进。目前已实现公民办小学100%开展校内课后服务,约78%的小学在校生接受校内课后免费看护服务。
三是丰富学生校外活动。
推动全市校外教育单位持续开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五育课堂”,将优质拓展类课程送入学校,指导学校开设课后服务课程、建设特色社团、开展特长学生培养,并由骨干教师带教,同时推动线上课程研发,指导各级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少科站和乡村(城市)学校少年宫,服务学生课外活动。
下一阶段,将以落实“三个提高”为重点,全面提升学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质量: 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深入开展数字应用场景探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深化小学低年级主题综合学习、项目化学习和跨学科学习等项目实践,促进教学方式变革; 完善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推动基于科学评价的教育教学改进; 全面推进小学零起点教学和等第制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考试压力。
二是提高学校作业效能。
依托信息技术平台确保学校作业数量可控制、作业品质有保障; 落实教育部和市既定作业管理部署要求,健全作业管理机制; 遵循教考一致原则,逐步完善科学有效的校本作业体系。
三是提高校内课后服务质量。
在全覆盖实施小学阶段校内课后服务基础上,推动公办初中开设校内课后服务; 探索建立利用双休日举办校内体育赛事、文艺展演、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活动机制; 鼓励街道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社区创新屋、综合实践基地等轮流向学生开放,架构学生课后德育实践活动多元化平台; 动员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等全市场馆资源,在双休日免费或优惠向学生开放; 指导各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少科站和乡村(城市)学校少年宫双休日全部开放。
二、加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切实减轻校外培训负担作为全国首批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试点单位,在全国率先出台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一标准两办法”,依法规范、分类施策、稳慎有序开展专项治理。20年,又连续出台《关于加强本市培训机构管理促进培训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市培训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深入推进包括校外培训机构在内的全市各类培训市场综合治理。我们还建立了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制度、专家审定机制,制定了统一的培训市场示范文本、年检指南、章程模板等,为培训机构规范管理和综合治理提供了操作依据。
下一阶段,将从三个方面强化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 一是实施专项行动。
深入开展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专项行动,以查促建、以查促发展,多角度、多举措促进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发展。
二是完善配套制度。
制定出台《市民办培训机构设立与管理实施办法》《市培训机构培训资金管理规定》《市民办培训市场信用管理办法》、培训机构分类设置标准等规章制度,探索推进地方立法和市规章制定。
三是构建共治机制。
成立校外培训机构行业协会,发挥协会在行业自律、行业互助等方面的作用; 依托教育、财务、法律等专业机构力量,构建形成社会共治机制。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推进实施“双减”工作是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一定会全面落实国家部署要求,多措并举减轻学生过重负担,营造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健康成长环境。
2022学生“双减”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市认真学习贯彻关于“双减”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优化“学校教育”关,打破“应试焦虑”关,抓实“日常监管”关,坚决把“双减”工作落到实处。
一、坚持减负增效并举,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一是严格减负规定。
近年来,市先后出台《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规定》《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文件,明确规定,建立中小学生作业总量控制和作业检查制度,加强作业统筹管理,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科学布置作业,保证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
二是强化作业总量控制。
三是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鼓励教师探索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设计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及跨学科综合性作业。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后服务时间,加强学生作业指导,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指导小学生基本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初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
四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出台《提升新时代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举措》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中小学教学视导工作的实施意见》,围绕优化课程体系、深化课堂教改、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加强教育教学研究等,推出项举措,明确了项重点项目清单和项负面清单。同时,建立教学视导制度,优化学校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努力做到优质轻负。
二、持续加大监管力度,有效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一是严格监管制度。
制定实施《关于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风险防控措施》和《校外培训机构学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采取信息公示、规范合同、行政执法、资金监管等项“硬”措施,进一步加大了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力度,特别是通过设立学费专用账户、留存最低存款余额、监管大额资金异动等措施,进一步强化了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学费资金规范管理。
二是形成监管合力。
建立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教育、市场监管、文化旅游、民政、等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共同研判形势,共同制定方案,联合开展执法检查,形成了监管合力。市场监管委、市文化旅游局依法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虚假广告、价格欺诈、非法出版教材等违规行为予以了行政处罚。市教委、市民政局建立非营利性校外培训机构信息协作机制,对新设立的校外培训机构及时建档立卡,建立“一家一册”台账,做到监管全覆盖、无盲点,有效强化了日常监管。
三是推进长效治理。
采取“双随机、一公开”、部门联合抽查、处置投诉举报等方式,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日常治理行动,对不符合办学资质、违规收取培训费、日常管理混乱、虚假广告宣传、超标超前教学、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勾连牟利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予以处罚并公开曝光。年一季度,对家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重点检查,对家存在问题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集中整改。
四是强化宣传引导。
新学期开学和放假前后,及时将《中小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提醒函》印发给每位学生家长,通过家长会、家访,教育引导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成才观念,理性对待校外培训。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及时发布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情况,曝光存在问题的校外培训机构,形成了震慑效应。
同时,常态化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严格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