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 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2012年,中国本土作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6岁进校学习,(kù ài)________读书到了痴迷的程度。小学三年级就读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等(shū jí)________。小学五年级时开始读中国四大名著,无书可读的时候他甚至读《新华字典》。他于1986年发表的《红高粱》是一部(kuài zhì rén kǒu)________的中篇小说,深受读者喜爱。
2. 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照”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_部,也可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__。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光线射在物体上;②照相,摄影;③照管,看顾;④查对,对比。“悉心照料”的“照”选________(填序号)解释。
3. 用“沉”组词,再选词填空。
李大钊同志不幸被捕,全家人心情十分________。他在敌人面前________冷静,有时据理力争,有时无声反抗。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被害,人们万分________。
4. 将下面三个词语按最恰当的顺序填在横线上,使句子表达有条理。
尽观家乡巨变 遥望远方山川 背倚大山而建
这座城门始建于宋代。它________,________。一千多年来,它默默地守在这里,________,深感人民智慧。
5. 根据提示,修改下面一段文字。
①随着第24个国际志愿者日的来到,杭州志愿者服务工作也走过了16年的光辉厉程。②从社区的为民服务和游客的旅游指南到西博会,烟花大会的秩序维护,都可见他们忙碌的身影。③戴着“小红帽”的志愿者已成为一道杭城的亮丽风景线。
(1)第①句中有一个别字,用“〇”圈出来,再改正。________改为________
(2)第②句有一处用错了标点,用“〇”圈出来,再改正。________改为________
(3)第③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
6. 《两小儿辩日》中,一儿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
7. 古诗词或名句填空。
品读诗词,能让我们在感受艺术意境的同时,也陶冶思想情操。“最喜小儿亡赖,________”给我们带来了一位天真可爱充满童趣的小孩;“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 为我们呈现了大文豪鲁迅先生的立场和志向;“________,漫卷诗书喜欲狂”则让我们体会到杜甫听闻收复失地后欣喜若狂的心情。
8. 仿写句子。
汶川地震、雅安芦山地震,灾难面前我们深深地感悟到: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有温暖;爱心是________,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________,使________。
9. 文学常识填空。
(1)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___》,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305首。
(2)《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记录了________和他的学生的言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里的名言。
(3)“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对唐代诗人________诗作的评价。
10. 口语交际。
张伟走进教室,把桌上的书本往同桌那边一推。同桌李云笑着说:“你的势力范围好大啊!”张伟不好意思说:“……。”说完,忙把书本拿回来。
李云的言下之意是:________
张伟该怎样说才得体?________
二、阅读题(共4小题,满分40分)
阅读理解:
《为人民服务》选段
我们的党和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 )是为着人民的,是( )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这篇文章的作者是________,是在________的追悼会上的著名讲演。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________
(3)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证明自己的论点。
(4)最近你通过看新闻,认识了哪位品德高尚的人物?用一句话概括他(她)的事迹。
________
阅读:
《手指》选段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有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讨好生活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1)《手指》一文作者是________,本文最大的语言特色是________。
(2)选段首先介绍大拇指的________,接着用“但”字一转,写大拇指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自然段结构非常清晰。
(3)用“________”划出写大拇指最肯吃苦的句子,这里作者采用了________句式,其中“相帮扶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突出了大拇指的特点。
阅读:
《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
①水利部水资源司、全国节水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吴季松介绍说,水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②其表现一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我国人均水资源量22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二是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南方(指长江以南)人均水资源量达到3600立方米以上,而北方人均水资源量只有720立方米。三是全国的污水排放量快速增长,对水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程度。据统计,1980年全国废污水排放量为310亿吨,2000年为620亿吨(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其中工业废水占66%,生活污水占34%,近80%的废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水域。四是由于集中取水和集中排污,致使我国不仅北方城市普遍缺水,南方一些城市也出现“水质型”缺水。
③长期以来,因地表水供给不足,一些地方只好采用地下水,造成局部地区地下水大量超采,形成地面沉降。调查资料显示,全国地下水多年平均超采量74亿立方米,超采区共有1片,超采区面积达18.2万平方公里,其中严重超采区面积占42.6%.辽宁、山东、河北等省的一些沿海城市与地区,地下水含水层受海水入侵面积在1500平方公里以上;北京、天津、上海、西安等20多个城市出现地面沉陷、地面塌陷、地裂缝;西北内陆一些地区因地下水位不断下降,荒漠化及沙化面积逐年扩大,已影响这些地区的城乡供水、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存。
④近三年,我国连续遭受干旱,尤其是去年,旱情加重,江河湖泊自然来水量减少,水库蓄水量比上年同期减少11%,3亿多亩农田受灾,农村先后有3300万人发生临时饮水困难,部分城市出现新中国建立以来最为严峻的缺水局面。
⑤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十分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1)第二自然段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
________
(2)仔细阅读第三自然段划“ ”的句子,这几句话运用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表达的好处是________。
(3)读第二自然段中划“________”的句子。句子中“达到3600立方米以上”的“以上”和“只有720立方米”的“只有”,这两个词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
(4)阅读完本文,针对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你想对保护水资源提出怎样的建议?
________
阅读:
①我有一位同乡朋友在工作,今夏因为患了严重的胃病,他的父亲从杭州赶到来看望他。的天气很热,而他家的旧空调坏了,于是从商场订购了一台,让安装工人来安装。朋友的父亲到时,正赶上工人到家。
②朋友住在十二楼,这是一座老旧的楼房。他的父亲发现,工人们背上许多铜管,足足有五六十米长。老人家不知道这些铜管是干什么用的。朋友说,使用空调的时候,会产生滴水现象,有时候空调滴水还流到了楼道上。为了防止空调水再流到楼道上,他决定引水到楼下的排污管里。
③老父亲听了,大惑不解。空调完全可以使用胶管,为何要选用价格昂贵的铜管?再说,这房子只是租住的。朋友说,如果选用胶管,那么短短的几年就需要更换,而选用铜管,却可以几年至十几年不需要进行更换了。这样,以后住进来的人,就不会因为空调水的问题烦恼了。
④朋友的父亲回杭之后,说他的儿子买空调配件的钱,可以购两台空调主机,大家听了,觉得不可思议。
⑤朋友在才住了六年,但他的行为习惯却被这座城市影响了。虽然朋友仍然是一个打工仔,但他身上,却看不到一个小市民的任何影子。
⑥几年前,一个朋友到游玩,入住在一家宾馆。她想打电话给家人报平安,但手机没电了。她从宾馆出来寻找投币电话,但不知哪里才有。宾馆大门口的门僮向她指了路,但投币电话就是不通。她无奈往回走,到了门口,那门僮问她电话有没有打通。她摇摇头。门僮拿出了自己的手机,借给她使用。她有些不好意思,另外有一些担心,这门僮会不会借机向她收取费用。门僮似乎看出了她的担心,解释说,他的手机的费用是包月的,他每个月费用都有余。她于是放心地拿过来打了一个电话,当她把手机还给门僮,准备走的时候,门僮突然说:“小姐,请等一下。”她心里想,难道这门僮食言了?她有了挨宰的心理准备。只见门僮把手机拿到她的眼前,指看上面一个号码,说:“你看,这是你刚才拨打的号码,我把它删了。”说完,门僮按下删除键。
⑦她大感意外,没想到一个门僮竟然这样善解人意,尊重别人。
⑧认识一座城市是困难的,但有了细节,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1)解释下面带点词语的意思。
食言:________
善解人意:________
(2)“虽然朋友仍然是一个打工仔,但他身上,却看不到一个小市民的任何影子。”很明显,这里的“小市民”并不是指“个子矮小的市民”,而是指________的市民。说朋友身上“看不到一个小市民的任何影子”,是因为________
(3)第二个故事中画波浪线句子抓住这个朋友的________来进行描写,与门僮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
(4)在给文章命题时,有人建议用“温暖的城市”,有人建议用“温暖城市的细节”,你决定用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三、写作题(共1小题,满分30分)
习作: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无微不至的家长,循循善诱的师长,朝夕相处的伙伴……带给我们太多的关心和帮助,让我们体会快乐,也让我们心存感激。请你选择其中一类人给他们写一封信,表达你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要求:(1)格式正确,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不少于400字。(3)文中凡涉及人名、地名、校名,一律用英语字母代替。
参与试题解析
湖南沙市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
【答案】
酷爱,书籍,脍炙人口
【考点】
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
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
酷爱 书籍 脍炙人口
2.
【答案】
灬,Z,③
【考点】
查字典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字的笔画和查字典。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这个字的音节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再查音节,音节必须带有声调。选择字义,要结合词语的意思来思考。
【解答】
“照”字共有13画,笔顺为:竖、横折、横、横、横折钩、撇、竖、横折、横、点、点、点、点。用部首查字法先查“灬”部,“照”的读音为“zhào”,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Z”。“悉心照料”的意思是全身心的照顾。因此“悉心照料”的“照”的意思是照管,看顾。故选③。
故答案为:
灬 Z ③
3.
【答案】
沉重,沉着,沉痛
【考点】
组词
【解析】
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或句子中有不同的意思,根据所给的具体语境,用“沉”组成不同的词,然后填空。
【解答】
根据本题句子大意,“沉”可组词为“沉重”是沉静庄重的意思。“沉着”指从容镇静;不慌不忙。“沉痛”指深切的悲痛。故可填空为:李大钊同志不幸被捕,全家人心情十分沉重。他在敌人面前沉着冷静,有时据理力争,有时无声反抗。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被害,人们万分沉痛。
4.
【答案】
倚大山而建,遥望远方山川,尽管家乡巨变
【考点】
理解句子
排列句子顺序
【解析】
考查了句子排序,要求学生根据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解答】
第一句话说明年代久远,总起说明这座城门年代久远,历经沧桑。第二句应该说明他的位置。而最后一句“深感人民智慧”承接前一句“尽管家乡巨变”。
5.
【答案】
厉,历,西博会,烟花大会,西博会、烟花大会,戴着“小红帽”的志愿者已成为杭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考点】
病句辨析
【解析】
修改病句就是对句子的正确与否的判定,是对句子的结构和含义理解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完成时要细心分析所给句子,找出病因后对症下药,进行修改即可。
【解答】
(1)历程:经过。故“厉”错误,应为“历”。
(2)“西博会,烟花大会”中间逗号错误,应为顿号。
(3)“一道”应放在“亮丽风景线”前。
6.
【答案】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考点】
课文理解,课文背诵
【解析】
《两小儿辩日》是一篇寓言故事,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知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
【解答】
原句是: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意思是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⑥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意思是:一个小孩说:“太阳早晨大得象车盖,到了中午小得如盘盂。难道不是离我们近时大,远时小吗?据此作答。
7.
【答案】
溪头卧剥莲蓬,俯首甘为孺子牛,却看妻子愁何在
【考点】
诗词默写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的积累与诵读,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解答】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出自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出自鲁迅的《自嘲》;“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出自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8.
【答案】
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一首动听的歌谣,生活枯燥的人感到生活的乐趣
【考点】
仿写句子
【解析】
考查了句子的仿写,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解答】
原句强调爱心是什么,使什么人感受到什么。仿写时注意。
9.
【答案】
诗经
孔子
王维
【考点】
文史常识
【解析】
考查了文化与文学常识,要注重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与收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读物内容非常熟悉。
【解答】
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305首。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言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里的名言。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对唐代诗人王维诗作的评价。
10.
【答案】
你的书占了我的位置了。,不好意思,我不是有意的。
【考点】
口语交际,情景写话
【解析】
考查了口语交际,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口语交际的内容,然后组织语言。
【解答】
“你的势力范围好大啊!”此句没有明说,但是言外之意是张伟书占了自己的位置了。结合生活中礼貌用语的积累回答。
二、阅读题(共4小题,满分40分)
【答案】
,张思德
完全 彻底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引用,对比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李明素用自己的平凡而伟大的行动,演绎出了人间的真爱和至爱!
【考点】
现代文阅读
【解析】
文段选自《为人民服务》,本文是一篇演讲。全文阐述了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文章围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进行了层层论述。
【解答】
考查了文学常识。结合课内所学可知答案。
考查了课文背诵。结合课文内容作答。
考查了如何找中心句。结合文段内容可知,本段写了死的意义的不同。故中心句为: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作者引用了司马迁的话,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证明自己的论点。
考查了思维拓展。结合课外知识的积累作答。如:全国助人为乐模范李明素用自己的平凡而伟大的行动,演绎出了人间的真爱和至爱!
【答案】
丰子恺,风趣幽默
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是最肯吃苦的,吃苦的例子
,排比,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
【考点】
现代文阅读
【解析】
语段选自《手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解答】
考查了文学常识和写作特点。结合课文的学习可知,《手指》一文作者是丰子恺,本文最大的语言特色是风趣幽默。
考查了文段内容的理解。结合文段内容可知,选段首先介绍大拇指的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接着用“但”字一转,写大拇指是最肯吃苦的,最后写吃苦的例子,自然段结构非常清晰。
考查了文段内容的理解。结合“例如拉胡琴,总有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可知,此句采用排比的句式,其中“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等词语突出了大拇指的特点。
【答案】
①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②水资源分布不均衡。③大量排污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程度。④集中取水和排污,致使我国普遍缺水。
列数字,举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我国地区遭遇干旱的严重程度。
,不能。去掉不能形成鲜明的对比。
①开源节流,节流为主;②提高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③统一调度,优化配置;④加大治污力度。
【考点】
说明方法
【解析】
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中运用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说明了我国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十分突出这一现象,阅读时要注意说明方法的辨析及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答】
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注意抓住具有概括性作用的关键句子进行概括。结合“其表现一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二是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三是全国的污水排放量快速增长,对水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程度。”“四是由于集中取水和集中排污,致使我国不仅北方城市普遍缺水,南方一些城市也出现‘水质’”缺水。”回答。
考查了对于说明方法的辨析。
结合画线句子中“74亿”“1片”“18.2万平方公里”等数字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为了说明地下水超采的现状具体举了沿海城市及内陆地区的地下水开采的例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这种说明方法的使用,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我国地区遭遇干旱的严重程度。
考查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达到3600立方米以上”的中“以上”说明了南方人人均占有量之多,“只有”强调了北方人人均占有量之少,这两个词的运用,使南北方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去掉就不能形成鲜明的对比了。
此为拓展题目,结合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及课外阅读积累完成,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违背诺言,失信。,很能体谅人,很能体贴人、学会换位思考。
普通,朋友在安装空调时,为了自己,也为了今后租住这套房子的人不再为空调水所烦恼,选择了耐用但价格昂贵的铜管。
心理,写出了朋友的戒备心理,使故事情节出现了波澜,给后文写朋友的“大感意外”做了情感上的铺垫
温暖城市的细节,所举示例都是发生在城市细小的事情
【考点】
现代文阅读
【解析】
文段通过两个发生在城市的细节,揭示了应该善解人意,尊重别人。反复品读语段,认真揣摩,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解答】
考查了词语意思的理解。食言:违背诺言,失信。 善解人意:很能体谅人,很能体贴人、学会换位思考。
考查了句子意思的理解。结合句子意思可知,“小市民”并不是指“个子矮小的市民”,而是指普通的市民。 朋友身上“看不到一个小市民的任何影子”,是因为朋友在安装空调时,为了自己,也为了今后租住这套房子的人不再为空调水所烦恼,选择了耐用但价格昂贵的铜管。
考查了描写方法。结合“她心里想,难道这门僮食言了?她有了挨宰的心理准备”可知,此句抓住这个朋友的心理,与门僮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写出了朋友的戒备心理,使故事情节出现了波澜,给后文写朋友的“大感意外”做了情感上的铺垫。
考查了如何拟题。结合文段内容,我觉得应该用“温暖城市的细节”,因为所举示例都是发生在城市细小的事情。
三、写作题(共1小题,满分30分)
【答案】
亲爱的郑老师:
您好!
在这毕业之际,我给您写了这封信。您教了我们两年,这两年中,您给了我莫大的关心和帮助。您教给我们知识,还经常给我们补课,为的是让我们得到更多的知识。在这里,我真心的对您说声谢谢您!
您给了我一次又一次机会,让我当主持人,锻炼胆量,让我演讲,让我到市里参加比赛……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我能够更好的成长。
在我的印象里,您是一个尽职敬业的好老师。您办公室里的数不胜数,那一个个荣誉证书,都是您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您爱您的职业,更爱您的学生。班里的同学生病了,您自己掏腰包,带学生去看病,第二天来学时,您最想知道的,是学生的病怎样了。您对您的学生,可以说是像父母一样,您的关心无微不至。
老师,伟大而又神圣的职业。“培秧育苗园丁汗”,老师,您的辛勤耕耘,孕育出桃李满天下;“焚芯化蜡红烛燃”,老师,您耗损着自己的心血,
点亮着学生前程的光明;“添砖砌瓦筑高瓴”,老师,您用您工程师般的双手灵巧而智慧的编织着学子人生的梦;“心寄桃李意犹酣”,老师,您用您的热情和敬业,扛起传道受业解惑的宏伟大旗。您是一股甘泉,滋润我们的心灵;您是一场春雨,浇灌我们这些花朵;您是一片天空,让我们在天空下自由飞翔。
是您,把我们带进书的海洋,让我们有机会在海洋里航行;是您,把我们领进知识的花园,让我们有机会闻到知识的芳香、品尝到智慧的蜜露。老师,我打心眼里敬佩您。
最后,我再次对您说声谢谢!祝您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您的学生:王辉
2020年5月12日
【考点】
口语交际,情景写话
【解析】
考查了书信的格式。书信是写给具体收信人的私人通信。基本格式包括:1.开头称呼 2.问候语 3.正文 4.祝颂语 5.署名和日期。
【解答】
亲爱的郑老师:
您好!
在这毕业之际,我给您写了这封信。您教了我们两年,这两年中,您给了我莫大的关心和帮助。您教给我们知识,还经常给我们补课,为的是让我们得到更多的知识。在这里,我真心的对您说声谢谢您!
您给了我一次又一次机会,让我当主持人,锻炼胆量,让我演讲,让我到市里参加比赛……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我能够更好的成长。
在我的印象里,您是一个尽职敬业的好老师。您办公室里的数不胜数,那一个个荣誉证书,都是您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您爱您的职业,更爱您的学生。班里的同学生病了,您自己掏腰包,带学生去看病,第二天来学时,您最想知道的,是学生的病怎样了。您对您的学生,可以说是像父母一样,您的关心无微不至。
老师,伟大而又神圣的职业。“培秧育苗园丁汗”,老师,您的辛勤耕耘,孕育出桃李满天下;“焚芯化蜡红烛燃”,老师,您耗损着自己的心血,
点亮着学生前程的光明;“添砖砌瓦筑高瓴”,老师,您用您工程师般的双手灵巧而智慧的编织着学子人生的梦;“心寄桃李意犹酣”,老师,您用您的热情和敬业,扛起传道受业解惑的宏伟大旗。您是一股甘泉,滋润我们的心灵;您是一场春雨,浇灌我们这些花朵;您是一片天空,让我们在天空下自由飞翔。
是您,把我们带进书的海洋,让我们有机会在海洋里航行;是您,把我们领进知识的花园,让我们有机会闻到知识的芳香、品尝到智慧的蜜露。老师,我打心眼里敬佩您。
最后,我再次对您说声谢谢!祝您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您的学生:王辉
2020年5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