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于化学、物质、人类活动和环境问题的理念与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将校园散落的塑料袋、树叶集中焚烧,保持整洁的环境
B.自带水杯出行,不用一次性纸杯
C.使用一些新型可降解的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D.化工生产是环境污染的主因,应从源头禁止排放污染物,而不应先排放后治理
2.(2分)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CO2能与水反应,可用于灭火
B.铜有金属光泽,可用于制造电线
C.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
D.常温下N2很稳定,可用作粮食保护气
3.(2分)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2Au:表示2个金原子
B.SO2:表示二氧化硫中含有2个氧原子
C.: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D.S2﹣: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4.(2分)三甲基一氯硅烷[(CH3)3SiCl]是一种生产有机硅化合物的原料,该物质遇火燃烧甚至发生爆炸,与水接触可产生盐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物质应密封防水保存
B.该物质是由碳、氢、硅、氯原子构成的
C.该物质属于化合物
D.该物质充分燃烧的产物之一是二氧化碳
5.(2分)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硅原子的质子数为14
B.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硅
D.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28.09
6.(2分)在H2、H2O、H2SO4三种物质中,都含有( )
A.氢元素 B.氢离子 C.氢分子 D.氢气
7.(2分)如图是过滤器的制作和过滤装置图,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制过滤器时加水湿润,是为了使滤纸能紧贴漏斗内壁
B.过滤时,待滤液不能高于滤纸的边缘
C.玻璃棒应轻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D.过滤时,为了加快过滤速度,可用玻璃棒在漏斗内搅拌
8.(2分)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C.该实验中所得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约为2:1
D.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9.(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作烟花常加入镁粉,原因是镁燃烧能发出耀眼的白光
B.木炭在氧气中能燃烧,所以氧气具有可燃性
C.巴黎圣母院失火,消防队员用水灭火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实验时,氯酸钾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加热,发现产生氧气的速率加快,原因是高锰酸钾对氯酸钾分解起催化作用
10.(2分)下列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水银 B.水 C.干冰 D.氨气
11.(2分)漂白粉常用于饮用水的杀菌消毒,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a(ClO)2,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价 B.+1价 C.+3价 D.+5价
12.(2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③④属于同种元素
B.①④均表示离子
C.③④化学性质相似
D.②和③可形成化合物AlCl3
13.(2分)下列装置或操作符合实验基本要求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 B.量取35mL液体
C.可用作反应容器 D.收集CO2气体
14.(2分)中科院的全超导的“人造太阳”﹣﹣托克马克核聚变试验装置的调试运行成功,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前列。氘和氚是核聚变的原料(氘、氘原子核内都只有1个质子,但含不同数目的中子),聚变发生后,氘、氚原子核转变为氦原子核。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聚变是化学变化
B.氘原子和氚原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C.氘原子和氘原子都是氢元素的原子
D.氘原子和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15.(2分)已知铁的一种氧化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则此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A.FeO B.Fe2O3 C.Fe3O4 D.无法确定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0分;若正确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为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6.(2分)如图装置具有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优点,为了解装置具有该优点的原因,某兴趣小组在装置中连接压强传感器,从而测定实验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试管中液面逐渐上升
B.a点的对应操作是打开活塞
C.bc段石灰石与稀盐酸脱离接触
D.c点的对应操作是打开活塞
17.(2分)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2
B.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C.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
D.反应后硫元素化合价升高
18.(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同种元素在一种化合物中化合价一定相等
C.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离子一定不能形成原子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19.(2分)某同学设计的下列实验方案中,你认为不可行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燃着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
B.观察颜色可以区分二氧化锰和氧化铜两种固体粉末
C.用二氧化锰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D.品尝味道区分厨房中的蔗糖和食盐
20.(2分)原煤(含硫元素)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会生成CO、CO2 和SO2.若测得CO、CO2、和SO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其中SO2的质量分数可能是( )
A.10% B.30% C.50% D.70%
三、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31分)
21.(15分)通过化学启蒙学习,同学们对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及变化有了进一步了解。
(1)如图所示是某陨石样品中各种元素含量的比例图。
①该陨石中含 种非金属元素;
②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x= ;
③此陨石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化合物是 ;
A.CaCO3
B.K2SO4
C.Al2O3
D.SiO2
(2)天然水中含有的部分杂质如表所示,请根据表中内容回答问题。
| 溶解物质 | 悬浮物质 | |
| 主要气体 | 主要离子 | 细菌、藻类、泥沙、黏土 |
| 氧气、二氧化碳、硫化氢 | 钙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铝离子 | |
②写出“主要离子”中铝离子的符号 、硫酸根离子的符号 ;
③水中溶解的其中一种物质是氯化钙,请写出其化学式并标出其中钙元素的化合价 ;
④若要除去该水样中的颜色和臭味,可加入的物质是 ;
⑤生活中为降低水的硬度并杀灭水中的病原生物,可采用的方法是 。
(3)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请写出下列有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①煤气(主要成分是CO)燃烧: ;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③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
22.(7分)如图是超市销售的某种精制碘盐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碘盐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标签中“含碘量”中的碘是指 (填字母序号)。
A.碘酸钾
B.碘元素
C.碘单质
D.碘原子
(2)在食盐中加碘可有效预防 的发生。高温烹饪会使碘含量降低,说明碘酸钾的化学性质之一是 。请你计算出碘酸钾中K、I、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3)这一袋碘盐中碘酸钾的质量为 毫克(结果保留到0.1mg)。
(4)中国营养学会推举:一个18岁的青年每天摄入碘元素的质量为0.15mg,假设碘的来源仅靠这种加碘食盐,该青年每天摄入这种食盐应为 g。
23.(9分)空气质量意味着生活质量。如图是某载人飞行器中的空气更新过程: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座舱中乘客发生呼吸作用时 (选填序号:A.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B.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2)装置甲的作用是 ,发生的变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装置乙中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装置丙中水发生了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变化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 (用化学符号表示)。
四、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29分)
24.(18分)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如图一仪器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固取并收集O2,可选用发生装置是 (选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装置还需要做的一点改动是 。若需收集一瓶氧气用于蜡烛燃烧后产物的检验,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选填序号)。
(3)英国化学家布莱克是第一个“捕捉”到CO2的人。实验室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装置C相对于B的优点是 。
(4)1774年德国化学家贝格曼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发现试液由紫色变为红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为 (填化学式)。
(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连接B、F、G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F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G装置中溶液变浑浊,则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G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图一H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从a端通入,可用于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
B.若瓶内为澄清石灰水,气体从b通入可检验气体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C.该装置内装水可用于医疗中给病人供氧呼吸,b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D.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瓶内装满水,气体从b端通入
(7)氨气是一种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实验室可用加热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如果选用如图二装置进行制备并验证氨气的性质,当实验开始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酚酞试液变红,且可以看到燃着的蜡烛熄灭。根据信息你认为:玻璃导管没有伸入酚酞试液中的目的是 ;蜡烛熄灭说明氨气 (填化学性质,任写一条)。
25.(8分)在老师的指导下,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测定”的探究实验。
【教材知识回顾】实验室常用燃烧红磷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如图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中如果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测定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实验探究步骤】
①将仪器按如图2装置连接好,检查 。
②如图2所示加入药品,将装置连接固定。
③打开止水夹a和b,向A中缓慢鼓入一定量空气,A中水进入到B中,露出白磷后,关闭止水夹a和b,测得B中水的体积为200mL。
④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白磷燃烧,产生 ,燃烧匙中的白磷未能全部燃烧,说明剩余气体 (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
⑤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 (填一操作),B中水倒吸进入到A中,测得量筒中水的体积变为159mL。
⑥计算小组同学所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
⑦下列有关这个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步骤③中仰视量筒读数,会使测得的水的体积偏高
B.若步骤③中只关闭止水夹a,则可能造成氧气的体积分数测量值偏大
C.步骤⑤中若未冷却至室温,会使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偏低
D.与教材实验相比,本实验的优点有:减小误差和减少污染
26.(3分)【思维拓展】
(1)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定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如图1)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1中接通电源使用电烙铁发热,引燃物质红磷,使实验结果更精确
B.图2中X曲线表示压强变化,Z曲线可以表示温度,Y曲线表示氧气浓度
C.图2中AB段变化的原因是由于温度升高所增加的气压大于氧气消耗所减小的气压
D.从图2中看出到达反应时间9时才打开活塞K,看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
(2)兴趣小组同学又设计了如图3实验,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组装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向具支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铜粉;
③点燃酒精灯,不停地抽拉注射器的活塞,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
④冷却至室温后读数并进行计算。
请你帮小组同学计算一下:实验前,该注射器中空气的体积至少为 mL,才能顺利的完成实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按照计算)
2020-2021学年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树人学校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解:A.将校园散落的塑料袋,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故错误;
B.自带水杯出行,保护环境;
C.使用一些新型可降解的塑料,故正确;
D.解决环境问题,而不应先排放后治理。
故选:A。
2.解: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以及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B.铜可用于制作电线,故B错误;
C.石墨用于生产铅笔芯,故C错误;
D.常温下氮气很稳定,故D正确。
故选:D。
3.解:A、2Au表示2个金原子;
B、SO3表示二氧化硫,二氧化硫由氧元素和硫元素组成,1个二氧化硫分子由1个硫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是+2;
D、S5﹣表示每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4.解:A.由题意,则保存三甲基一氯硅烷时应密封防水;
B.三甲基一氯硅烷是由三甲基一氯硅烷分子构成的、氢、硅、氯四种原子构成的;
C.三甲基一氯硅烷[(CH3)3SiCl]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D.三甲基一氯硅烷中含有碳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5.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则硅原子的质子数为14.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该元素的名称是硅,属于非金属元素.
C、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故选:C。
6.解:A、这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
B、这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故B错误;
C、一种物质中不含有其他物质的分子2O、H2SO4中不含有氢分子,故C错误;
D、H2O、H2SO8不含有氢气,故错误;
故选:A。
7.解:A、图中制过滤器时加水湿润,加快过滤的速度;
B、过滤时,是正确的;
C、玻璃棒应轻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D、过滤时,容易把滤纸弄破,故错误。
故选:D。
8.解:A、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体积多,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纯水几乎不导电,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实验中所得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故选:B。
9.解:A、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故A正确;
B、木炭在氧气中能燃烧,而不是具有可燃性;
C、着火点一般是固定不变的,故C错误;
D、用氯酸钾制氧气时,同样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可作为氯酸钾反应的催化剂。
故选:A。
10.解:A、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
B、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C、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D、氨气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1.解:钙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x=+2价。
故选:B。
12.解:A.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所以属于同种元素;
B.①④中,所以均表示离子;
C.③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而④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二者化学性质不同;
D.②的质子数为13,在化合物中显+6价,是氯元素,二者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Cl3,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3.解:A.烧杯中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故正确;
B.图中的视线不对,测量结果会偏大;
C.量筒不能做反应容器,故错误;
D.收集二氧化碳时塞上塞子,集气瓶内原有的空气排不出;
故选:A。
14.解:A、核聚变是原子核发生了改变,不属于化学变化;
B、氘原子和氚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相同,故B错误;
C、质子数相同的原子是同种元素的原子,是氢元素的不同原子;
D、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质量相同,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故选:C。
15.解:设铁元素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为FexOy,由题意×100%=70%;故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2O3。
故选:B。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0分;若正确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为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6.解:A、ab段,对应操作是关闭活塞后,试管中液面逐渐下降。
B、a点对应操作是关闭活塞,故选项说法错误。
C、bc段压强稳定,不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c点开始压强减小,气体逸出,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D。
17.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硫化氢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2S+3O62SO2+6H2O。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乙分子个数比为2:2;
B.生成物为SO2、H2O,都是氧化物;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后分子个数减少。
D.由物质的变化和化合价原则可知,在反应后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8价,故D正确。
故选:A。
18.解:A、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同种元素在一种化合物中化合价不一定相等4NO3)中铵根中氮元素显﹣3价,根中氮元素显+5价。
C、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D。
19.解:A、可用燃着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能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B、二氧化锰和氧化铜均为黑色粉末,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可用二氧化锰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D、可用品尝味道区分厨房中的蔗糖和食盐,有咸味的是食盐。
故选:B。
20.解:原煤(含硫元素)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会生成CO、CO2、和SO2.若测得CO、CO4、和SO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其中SO2的质量分数可能是
5、当混合气体全为CO和SO2时:
CO的含量是:24%÷=56%
SO2的含量=100%﹣56%=44%
2、当混合气体全为CO2和SO2:
CO4的含量是:24%÷=88%
SO2的含量=100%﹣88%=12%
所以SO2的质量分数在12%到44%之间。
故选:B。
三、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31分)
21.解:(1)①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通过归纳;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可知图中表示出的非金属元素有3种;
②钠离子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所以x=2+4+1=11;
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不可能含有的化合物是CaCO3,故选A;
(2)①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硫中含有氧原子;
②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数字在前,带6个电荷时,若表示多个该离子,所以“主要离子”中铝离子的符号是Al3+;硫酸根离子的符号是SO47﹣;
③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数字在后 Cl2;
④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若要除去该水样中的颜色和臭味;
⑤生活中为降低水的硬度并杀灭水中的病原生物,可采用的方法是煮沸;
(3)①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6CO+O22CO8;
②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2O5Fe3O4;
③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化学方程式为:7Mg+O22MgO。
故答案为:(1)8;11;A;
(2)①1;
②Al3+;SO72﹣;
③Cl4;
④活性炭;
⑤煮沸;
(3)①2CO+O24CO2;
②3Fe+6O2Fe3O4;
③2Mg+O26MgO。
22.解:(1)碘盐中含有氯化钠、碘酸钾等物质;
标签中“含碘量”中的碘是指碘元素。
故填:混合物;B。
(2)在食盐中加碘可有效预防甲状腺肿大的发生;
高温烹饪会使碘含量降低,说明碘酸钾的化学性质之一是受热易分解;
酸钾中K、I、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9:127:(16×3)=39:127:48。
故填:甲状腺肿大;受热易分解。
(3)这一袋碘盐中碘元素质量:20mg÷2=10mg,碘酸钾的质量:10mg÷。
故填:16.4.
(4)设该青年每天摄入这种食盐质量为x,
根据题意有:16.9mg:500g=0.15mg:x,
x=2.4g,
故填:4.2.
23.解:(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座舱中乘客发生呼吸作用时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2)装置甲的作用是分离空气和CO2、H2O;该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3)装置乙中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甲烷和水4 +4H2CH6 +2H2O;
(4)装置丙中水发生了分解反应,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6O2H2↑+O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O。
故答案为:(1)氮气;A;
(2)分离空气和CO2、H2O;物理;
(3)CO7 +4H2CH5 +2H2O;
(4)6H2O2H7↑+O2↑;H、O。
四、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29分)
24.解:(1)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集气瓶是收集气体的仪器;集气瓶;
(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要注意配平,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故答案为:AD或AE4K2MnO4+MnO2+O2↑;在试管口加一小团棉花;E;
(3)实验室制取CO6,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因此不需要加热;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7+H2O+CO2↑;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4)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8CO3;
(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连接B、F、G装置进行实验,说明F装置中生成的是氧气,要注意配平,说明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O52H2O+O2↑;CO2+Ca(OH)7=CaCO3↓+H2O;
(6)图一H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于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D.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气体从b端通入;故答案为:AD;
(7)玻璃导管没有伸入酚酞试液中的目的是:防倒吸;蜡烛熄灭说明氨气:不可燃或不助燃;不可燃或不助燃。
25.解:【教材知识回顾】
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P+5O42P2O6;
实验中如果红磷的量不足,导致氧气不能完全反应。
故填:4P+5O42P2O4;偏小。
【实验探究步骤】
①将仪器按如图2装置连接好,检查装置气密性。
故填:装置气密性。
④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白磷燃烧,放热,说明剩余气体不支持燃烧。
故填:白烟,放热。
⑤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测得量筒中水的体积变为159mL。
故填:打开止水夹。
⑥所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100%=20.5%,
故填:20.8%。
⑦A.步骤③中仰视量筒读数,会使测得的水的体积偏低;
B.若步骤③中只关闭止水夹a,则可能造成氧气的体积分数测量值偏大,可能导致部分气体膨胀逸出;
C.步骤⑤中若未冷却至室温,导致见人就强迫中的水偏少,该选项说法正确;
D.与教材实验相比,本实验的优点有:减小误差和减少污染。
故填:BCD。
26.解:(1)A.图1中接通电源使用电烙铁发热,使实验结果更精确;
B.图2中X曲线表示压强变化,Y曲线表示温度;
C.图5中AB段变化的原因是由于温度升高所增加的气压大于氧气消耗所减小的气压;
D.从图2中看出到达反应时间9时才打开活塞K,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填:B。
(2)设实验前该注射器中空气的体积至少为x,
根据题意有:x≥(x+80mL)×,
x≥20mL,
故填: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