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默写。
求之不得, ______ 。(《诗经•周南•关雎》)
微君之躬, ______ ?(《诗经•邶风•式微》)
气蒸云梦泽, 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______ ,悠悠我思。(《诗经•郑风•子衿》)
《桃花源记》中用“ ______ , ______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的社会理想。(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经•秦风•蒹葭》中描写深秋时节,诗人岸边徘徊,所思的人儿却在水的那一边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______ , ______ ”。
同是写送别,王维用“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与忧伤,而王勃则以“ ______ , ______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传递出友情不因天各一方而疏远的洒脱。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 --低潮中浮沉,唯有庸庸碌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才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tuí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对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的;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舞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 慢慢的你会养成另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复辙。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shí。
以上文段选自名著《 ______ 》。这部作品处处体现着舐犊深情。父亲很关心儿子的生活与成长,用书信与儿子主要交流了 ______ 、 ______ 等方面的内容,平常的语言中蕴涵着深邃的道理和厚重的文化。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tuí ______ 废
侵shí ______
廓然无累 ______
借鉴 ______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______ ”,正确写法是“ ______ ”。
请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一句,构成排比句。“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______ , ______ 。”
3.2021年3月17日下午,芜湖市某中学八年级为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在校图书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莎莎同学创作了下面这首以“献礼建党一百周年”为主题的七言律诗,但不能确定横线处应填哪些词语。请你根据下面的选项,帮助她找到最合适的一项。( )
滚滚乌云罩九州,工农浴血汇洪流。
举刀挥剑豪情迈,驱寇_____战火休。
飞旋彩笔蓝图优,感慨沧桑社稷秀。
忧民忧世心无愧,立党为公一百_____。
A. 灭敌 年 B. 敌灭 年 C. 灭敌 秋 D. 敌灭 秋
4.对联欣赏,回答问题。
八年级一班班长展示下面①②两副对联,请你说说分别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个节气?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相应节气填写在横线上。
①上联:闻得春雷动,只是一声,虫醒桃开莺恰恰
下联:说来地气苏,正逢二月,牛耕日暖雨微微
②上联:昼夜等长,旧巢又是栖玄鸟
下联:暑寒渐易,新柳皆来扭绿腰。
①______
②______
备选答案:立春雨水惊蛰春分白露秋分
5.新闻写作,回答问题。
宇飞同学为班级活动写了一则消息,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3月17日下午,芜湖市某中学八年级为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在校图书馆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主题是《传承中华文化,共担时代使命》。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活动共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诗歌创作、对联欣赏和新闻写作。最终,八年级(1)班代表队独占鳌头。
①画线句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______”改为“______”。
②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应将“______”改为“______”。
③下列与加点词“独占鳌头”表达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______
A.摘桂冠
B.摘榜眼
C.夺魁
D.执牛耳
6.请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站在高处的小女孩
许福元在蒙蒙细雨中,婺源的油菜花开得漫山遍野。黄灿灿的一级一级的梯田,如一幅幅被游人抖开的巨大横幅,由山脚传递到山顶白云缭绕处。
我手举雨伞,拾级而上。赏花的人兴致很浓,在弯弯曲曲的石径上挤出布满蘑菇花伞的人流。
雨势稍停,人们将伞收起。从高处望下去,条条山路上蜿蜒地涌动着头戴花环的人群。
阿嫂阿婆们,臂弯套着一串串花环,热情地向过往游人兜售花环:“花环,鲜花环,十元一个。”
花环虽小,却光彩映人,花香拂面。柔软的青青的嫩茎缠绕拧绑成一个圈儿,朵朵小花点缀其间。
快到山顶的时候,我有点饿了。目光寻过去,前边路旁拐角处的一块黑色山石上,一个小姑娘在四处张望,似乎在卖什么吃食。我走上前去。
这个小姑娘岁的样子。一绺枯黄的湿发贴在她的小脸上,她的眼睛黑而大。小姑娘面前放一只木笼,木笼底部是黑灰的木炭,却看不到火色,笼上放着灰黑的红薯。她的旁边有一个竹篮,里面有几个红薯和一个花环。
我指着笼上的红薯问,“多少钱一个?”
“五块钱。”小姑娘怯生生伸出五根手指。手指黝黑,手背粗糙,那是常做农活的证明。
“可山脚下卖四块钱。”我故意说。导游说过,旅游景区是可以砍价的。
“您给四块钱也成。”她态度很 _______。
于是,我掏出一张五元钞票递给她。小姑娘接过后,用双手捧上一个红薯,然后从衣兜掏出一块钱,也用双手捧上。
我忙说:“逗你玩呢!你要十块我也会给的。”
小姑娘见我不要,又将那一块钱很 ______地放回去。仰起脸说,“谢谢伯伯!”一脸______。
这一声“谢谢”谢得我心酸。我向山下望去,山脚的房子看起来只比火柴盒大些。我身边这个小人儿,定是天蒙蒙亮就起身,背着木笼,挎着篮子,冒着细雨,吃力地一步一步登上湿漉漉的石阶,攀登到高处,为的就是每个红薯能多卖一块钱。
我和她攀谈起来:“你挣的钱干什么用?”
“上学。”
“你上几年级?”
“二年级。”
“你今年几岁?”我在心里猜想她的年龄。
“八岁。”小姑娘说得很_______。
我立刻想起我的小外孙女糖糖,她今年也是八岁,到九月份开学,也该上二年级了。于是我问:“你要是上学,学校一定很远吧?”
“也不远。您看,就在那白云升起的地方。”
我顺着她的手指望过去,云深不知处。
我指着遍地黄花:“小姑娘,你看,那么多游人买花环。那么多阿嫂阿婆编花环、卖花环。你也可以摘花编了卖钱呀,花期这么短,可别错过呀!”
“不。”小姑娘口里只吐出一个字,却很坚决。脸上的表情很严肃,显得心事重重。
“为什么?”我有些不解。
这时,她从竹篮里拿起一个花环,显然是被人戴过遗弃的。花朵已萎谢,她小脸泛红,将花环举到我眼前,说: “把鲜活的油菜花折了,它还能结籽吗?花越好看,就越该折吗?花虽不会喊疼,可它是会流泪的。你们大人这是怎么了?”她用粗糙的手背抹了抹眼睛。
油菜花环,浸出绿色微红汁液,那定是花的泪水。如果尝一尝,定是苦涩的。
是的,人们将美丽的花环戴在头上照相留念,随后却将其随手遗弃。我看到多少花环被投进垃圾箱,以为这本是油菜花应有的归宿。但眼前这个小姑娘,却能感受到油菜花的疼痛,听到油菜花的哭泣。
我无言以对。
我定了定神,对小姑娘说:“你看,雨又飘起来了,你穿这么单薄,衣服也湿了。你还有多少个红薯?我全买了,你赶紧回家吧。”
“不。”小姑娘又只说出一个字,仍很坚决,脸上的表情仍然严肃。
“为什么?”我依然不解。
“您是不饿了,可有人饿了咋办?我不能将红薯卖给一个不饿的人。我妈说过,饭给饥人。”
“饭给饥人”这四个字,让我心头一震。
这时,我小外孙女糖糖跑过来,连连嚷着:“我饿了,我饿了。”
炭火已灭,温热不再。红薯是有的,但是凉的。这时,小姑娘从怀中掏出一个塑料包,层层打开,是一个红薯。她又是双手捧起,将红薯递给糖糖。
这个红薯,带着小姑娘的体温与温情。
下山的时候,糖糖频频回头,问:“小姐姐呢?”
我指向山顶微微光亮的地方,说:“你看,她站在山的高处!”
(有删改)
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 A.郑重 | 诚恳 | 坦然 | 感激 |
| B.感激 | 坦然 | 诚恳 | 郑重 |
| C.诚恳 | 郑重 | 感激 | 坦然 |
| D.坦然 | 郑重 | 感激 | 诚恳 |
请赏析下面两段文字。①把鲜活的油菜花折了,它还能结籽吗?花越好看,就越该折吗?花虽不会喊疼,可它是会流泪的。(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②“不。”小姑娘又只说出一个字,仍很坚决,她脸上的表情仍然严肃。(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小姑娘的形象。
如何理解标题中的“高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7.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沟通云时代
材料一:
1月24日莫高窟等石窟暂停开放,基于过去几年在数字化领域的尝试,敦煌研究院在近期推出了微信小程序“云游敦煌”抢先体验版。2月20日,抖音推出“在家云游博物馆”活动,联手国内九大博物馆,让大家在疫情期间足不出户看遍各大博物馆奇珍异宝;同日,淘宝也推出了“博物馆云春游”活动,联手博物馆在3月1日带来一场长达12小时的文化之旅。这场线上文化体验的背后,“云文旅”现象也悄然萌芽。
隔屏畅聊“云聚餐”
直播打碟“云蹦迪”
强身防疫“云健身”
足不出户“云购物”……
转眼之间,似乎所有行业都加速迈进了“云时代”,“云”上生活冲破了空间,短短一个月内,“云卖房”“云卖车”“云发布会”等原本意想不到的“云沟通”新形式纷纷出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万物皆可“云”似乎已成为现实。因疫情兴起的“云沟通”一方面加速了人们对于全新沟通形式的探索,另一方面也让更多平台方、品牌看到了自身的潜力。
材料二:
《纽约时报》:云计算到底指什么?
云计算的说法正在广为流行,“它正在成为一个大众化的词语。”但是,问题是似乎每个人对于云计算的理解各不相同。作为一个对互联网的比喻,“云”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一旦同“计算”联系起来,它的意义就扩展了,而且开始变得模糊起来。有些分析师和公司把云计算仅仅定义为计算的升级版——基本上就是互联网上提供的众多虚拟服务器。另外一些人把云计算定义的更加宽泛,她们认为用户在防火墙保护之外的消费的任何事物都处于“云”之中。
云时代就是云计算时代,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这将是一个时代的来临。
材料三:
与传统生活模式相比,“云生活”模式具有时间减省、服务精准等优势。 “云医疗”让每一个医院不再是信息的孤岛。数据渠道畅通,有效缓解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难题。以往病人在医院排长队挂号、缴费的苦恼,也将随着一些多功能医疗APP 的出现而烟消云散。有了电子健康档案和数据分析,医生可以随时精准诊疗。“云办公”让优质资源得以共享,重复资源能够被迅速发现,合理的配置避免了资源的浪费。灵活的办公地点节省了通勤的时间,灵活的办公时间更便于及时准确地处理突发问题。当下的“云课堂”也配置了丰富多样、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取资料,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弥补了以往学习方式中用时过长、效率不高的缺陷。
2020年2月中旬之后,全国各大中小学相继开启“云课堂”。从面对面、面对黑板到面对屏幕,从教室空间到网络空间……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线上教学中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教师很难及时全面地掌握课堂情况。因为网络上教师与学生存在着距离,无法与学生直面交流,不知道学生是否还在课堂现场,不了解学生的思路是否与自己的教学思路相伴而行。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课堂”里的教师和学生,如何调整并适应这一全新的教学场景和模式,“课堂”如何发展得更完善,这都是我们仍需深入思考的问题。
阅读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随着“云卖房”“云卖车”等原本意想不到的“云沟通”新形式的纷纷出现,万物皆可“云”已经成为现实。
B.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出现,将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来临。
C.“云医疗”可让数据渠道畅通、缓解医疗资源不均,医生也可以根据病人以往的健康数据进行精准医疗。
D.“云课堂”相比传统课堂存在很多优势,随着“云课堂”的发展和完善,“云课堂”取代传统课堂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材料一从“云游敦煌”写起,有何用意?
材料三中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与传统课堂比较,“云课堂”的优势和不足各有哪些?
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孤帆落照中,见青山映带①,征鸿②回渚③,争栖竞啄,宿水鸣云,声凄夜月,秋飙④萧瑟,听之黯然。遂使一夜西风,寒生露白。万山深处,一泓涧水,四周削壁,石磴崭岩,丛木蓊郁,老猿洞其中,古松屈曲,高拂云颠,鹤来时栖其顶。每晴初霜旦,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风声鹤唳,隙呖惊霜,闻之令人凄绝。
(节选自陈继儒《小窗幽记》,有删改)[注]①映带:景物相互映衬。②征鸿:远飞的大雁。③渚:水中的小块陆地。④飙(biāo):狂风。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日光下澈: ______
②佁然不动: ______
③不可久居: ______
④听之黯然: ______
⑤老猿洞其中: 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
①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②闻之令人凄绝。
[甲]文中“ ______ , ______ ”运用侧面描写,写出了小石潭水的清澈。(用原文语句填空))
[甲][乙]两文都流露出一种悲凉压抑的情感,试分析产生这种感情的原因有何不同。
9.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必须确信,人人心中都具有善良天性。孟子把它说成是“恻隐之心”,王阳明把它说成是“良知”,西方哲学家把它说成是“先天的道德本能”。(余秋雨《你比你更精彩》)
材料二: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杨绛《老王》)
材料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请根据上述材料,选择一个方面,联系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2)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1】寤寐思服
【小题2】胡为乎泥中
【小题3】波撼岳阳城
【小题4】青青子佩
【小题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小题6】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小题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解析】答案:
(1)寤寐思服(重点字:寤寐)
(2)胡为乎泥中
(3)波撼岳阳城(重点字:撼)
(4)青青子佩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重点字:髫)
(6)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本题考查诗文名句默写。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字。
诗文积累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重点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并注意重点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与书写。
2.【答案】【小题1】傅雷家书,做人,生活
【小题2】颓,蚀,kuò,jiàn
【小题3】重蹈复辙,重蹈覆辙
【小题4】海浪太大,会掀翻航船
【解析】答案:
(1)《傅雷家书》做人 生活
(2)颓 蚀 kuò jiàn
(3)将“重蹈复辙”改为“重蹈覆辙”
(4)示例:海浪太大,会掀翻航船。
(1)本题考查文学知识积累。阅读文段的内容和题目,然后分析写出答案。由文章的内容判断分析,确定是哪部名著,问题中的“舔犊深情”“父亲关心儿子”“用书信与儿子交流”等词可以判断此书为《傅雷家书》。傅雷以书信的形式,教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
(2)本题考查字音、字形。根据平时积累作答。“tuí”写作“颓”;“shí”写作“蚀”;“廓”读作“kuò”;“鉴”读作“jiàn”。
(3)本题考查字形。阅读句子,分析每个汉字。“重蹈复辙”应为“重蹈覆辙”。易错点:复。
(4)本题考查仿句。阅读例句,根据例句的结构进行仿写。
看拼音写汉字,首先要读准字音,其次结合词义判断是哪个汉字。遇到形声字或会意字,凭经验和印象写出正确的字。书写时不写错字、别字、形似字;还要注意汉字笔画的条理要清晰,书写要规范、美观,不写繁体字。
3.【答案】C
【解析】根据律诗常识,律诗的颔联和颈联讲究对仗,“挥剑”是动宾短语,“灭敌”是动宾短语,“敌灭”是主谓短语,因此可排除BD项;律诗的二、四、留、八句末字押韵,“流”“休”“秀”韵母为“iu”,“秋”与其韵母一致,可排除A项。
故选:C。
本题考查律诗常识。解答此题,要掌握律诗的相关知识,结合语境作答。
律诗常识:律诗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对仗,且二、四、留、八句末字押韵。
4.【答案】惊蛰,春分
【解析】根据“春雷动”“虫醒桃开”“地气苏”“二月”等信息,可以判断这个节气是惊蛰。
根据“昼夜等长”“新柳皆来扭绿腰”等信息,可以判断这个节气是春分。
答案:
惊蛰 春分
本题考查对联。对联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的艺术形式。解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依据对联的特点分析作答。
对联的基本要求: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5.【答案】提高,增强,书名号,双引号,B
【解析】答案:
①“提高”改为“增强”。
②将“书名号”改为“双引号”。
③B
①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和修改。“提高”和“自信心和荣誉感”搭配不当,把“提高”改为“增强”。
②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传承中华文化,共担时代使命”是活动名称,不能用书名号,应该用双引号。
③本题考查词语理解。“独占鳌头”意思是“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榜眼”是进士考试第二名的名称。排除B。
病句修改常见类型及辨析方法
1.搭配不当
句子成分的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及关联词搭配不当。
2.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常见的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和必要的修饰语。
3.重复多余
句子结构完整,句意清晰,仍使用了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的成分,也叫赘余。常见的情况有:第一,语法成分重复;第二,语意堆砌。
4.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语意、语言结构等灵活分析。常见的情况有: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多层修饰语语序不当;不符合语言习惯;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5.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指把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杂糅在一句之中,造成结构混乱,意思不清。
6.【答案】【小题1】C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小题5】
【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待选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分析。“郑重”指严肃认真;“诚恳”指真诚而恳切;“坦然”形容心里平静,没有顾虑;“感激”指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第一空,与“态度”搭配,一般用“诚恳”;对小姑娘来说,一块钱也很重要,所以她“又将那一块钱很郑重地放回去”,故第二空应填“郑重”;“我”用五块钱买了一个红薯,让小姑娘多赚了一块钱,小姑娘对“我”的态度应是感谢,故第三空应填“感激”;在被问及年龄时,小姑娘没有任何顾虑,回答得很直接,故第四空应填“坦然”。
故选:C。
(2)本题考查次要情节和人物作用的探究。作者着力描写油菜花的美丽,主要是为下文写游客戴花环、阿嫂阿婆们争相将油菜花编成花环卖钱做铺垫,而写戴花环、卖花环的人,正是为了使其与不愿为了挣钱而伤害油菜花的小姑娘形成鲜明对比。此外,油菜花的美丽也与小姑娘的美好品质相互映衬,共同表现了美的主题。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①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把鲜活的油菜花折了,它还能结籽吗?花越好看,就越该折吗?”这是反问;“花虽不会喊疼,可它是会流泪的”这是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姑娘对油菜花的怜惜之情,以及它对人们糟蹋油菜花的不解,突出了小姑娘淳朴、善良的可贵品质。
②要求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进行赏析,“不“是对小姑娘的语言描写,“她脸上的表情仍然严肃“是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小姑娘不将红薯全部卖给“我”的态度的坚决,表现了小姑娘淳朴,明事理的优秀品质。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试题,要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行为等,总结出人物性格等方面的特点。本题中,由“小姑娘冒雨背着红薯到山上卖”可看出她的勤劳;由“小姑娘坚决不为挣钱而卖花环”可看出她纯朴、善良;由“我不能将红薯卖给一个不饿的人。我妈说过,饭给饥人”可看出小姑娘懂事、明事理。据此思路分析作答即可。
(5)本题考查标题中重点词语含义的把握。分析标题中重点词语的含义,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文中,小姑娘在山上卖红薯,“高处”实指小姑娘站在山的高处;小姑娘勤劳、纯朴、善良、明事理,具有人性光辉和一般人难以企及的思想高度,因此“高处”又指小姑娘思想境界高。据此分析概括即可。
答案:
(1)C
(2)描写油菜花的美丽,为下文写游客戴花环,阿嫂阿婆们卖花环做铺垫。油菜花的美丽与下文小姑娘的美好品质相互映衬,营造了文章美的意境,共同表现了美的主题。写游客戴花环阿嫂,阿嫂阿婆们只顾兜售花环而不顾油菜花被折损,油菜花环被遗弃,正是为了使其与小姑娘坚决不靠卖花环挣钱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小姑娘善良、淳朴的可贵品质。
(3)①运用了反问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连用两个反问句,并赋予油菜花与人的情态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姑娘对油菜花的怜惜之情,以及它对人们糟蹋油菜花的不解,突出了小姑娘淳朴、善良的可贵品质。
②运用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小姑娘不将红薯全部卖给“我”的态度的坚决,表现了小姑娘淳朴,明事理的优秀品质。
(4)①勤劳。为了挣学费,冒雨背着红薯到山上卖。②淳朴、善良。爱惜油菜花,为了不糟蹋油菜花,坚决不为挣钱而卖花环。③懂事明事理。坚持“饭给饥人”的原则,不把红薯卖给不饿的人。
(5)标题中的“高处”一语双关,既指小姑娘站在山的高处,又指小姑娘的品质优秀,思想境界高。
文章通过写十岁的小姑娘,为给哥哥挣学费在雨天登山卖红薯,十分辛苦,但她待人诚恳,并不为赚钱而攀折油菜花、也不把红薯全卖给“我”等等这些事情,凸显了人性的光辉(心灵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小姑娘高尚品质、澄澈心灵的歌颂和赞扬。
赏析句子,首先要找准赏析的切入点(从哪个角度入手),句子赏析可以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词语运用、句式的结构特点等方面入手,落脚点在于分析句子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怎样的情感或主旨。
7.【答案】【小题1】C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1)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材料,理解材料内容,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的内容进行比照,判断正误。
A.有误,材料中表述的是“‘云卖房’‘云卖车’‘云发布会’等原本意想不到的‘云沟通’新形式纷纷出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万物皆可‘云’似乎已成为现实”,并非如选项所说“已经成为现实”。
B.有误,材料中表述的是“云时代就是云计算时代,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这将是一个时代的来临”,说明代表着一个时代来临的并非是“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出现”。
C.正确。
D.有误,从材料三第二段表述的内容来看,“云课堂”相比传统课堂还有许多问题无法解决,“课堂”如何发展得更完善,还是我们仍需深入思考的问题。选项说“‘云课堂’取代传统课堂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属无中生有。
故选:C。
(2)本题是一组以“云时代”为中心的材料阅读,从文体上看,属于说明文。材料一从“云游敦煌”写起,很明显是为了引出“云文旅”,然后引出“云聚餐”“云蹦迪”“云购物”等内容,以此指出我们已进入了“云时代”。结合材料二、材料三的内容来看,其目的就是为了引出说明的对象。说明文开篇从某种生活现象引入,还具有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3)细读画线句子,主要是举“云医疗”让每个医院不再是信息孤岛的例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例中,又将“云医疗”与传统的医疗进行比较,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其中“‘云医疗’让每一个医院不再是信息的孤岛”一句,运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云医疗”具有时间减省、服务精准等优势,还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确定了说明方法后,再按各说明方法的常用作用,结合句子内容具体表述即可。
(4)“云课堂”的优势,在材料三的第一段结尾处有介绍,提取“当下的‘云课堂’也配置了丰富多样、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取资料,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弥补了以往学习方式中用时过长、效率不高的缺陷”来概括出答案。材料三的第二段,罗列出了“云课堂”存在的不足,可提取其中的“一方面,教师很难及时全面地掌握课堂情况。因为网络上教师与学生存在着距离,无法与学生直面交流,不知道学生是否还在课堂现场,不了解学生的思路是否与自己的教学思路相伴而行”“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课堂’里的教师和学生,如何调整并适应这一全新的教学场景和模式,‘课堂’如何发展得更完善,这都是我们仍需深入思考的问题”可概括出“云课堂”的不足之处。
答案:
(1)C
(2)通过对敦煌研究院推出的“云游敦煌“的叙述,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云时代”的来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云时代”的说明。
(3)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举了“云医疗“的例子,并把传统医疗中的医院比作“信息孤岛”再将“云医疗”与传统医疗方式进行比较,具体有力、生动形象地突出了“云生活“模式具有节省时间、服务精准的优势。
(4)优势:①学习资源丰富;②学生根据自身需要选取资料,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③缩短了相应的学习时间,提高了自身学习效率。
不足:①教师难以及时掌握课堂情况,课堂上,老师对学生学习的状态和思路不能及时掌握,②师生适应全新的教学场景和模式是需要过程的。
本题为以“云时代”为中心的材料阅读题。第一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信息比对能力;第二题,考查说明文首段作用的分析能力;第三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能力;第四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概括能力。
概括材料内容及提取材料主要信息答题要点:
①组合要点法。抓住关键词,提取并组织语段中每层重要的语言标志,再加以综合表达。
②整体归纳法。提炼出所有信息,再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加以概括。
③进行推论法。寻找文段中的关键句子,综合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进行推论。
④提取中心法。提取最能体现材料信息的中心句或关键语句。
⑤分层归并法。针对有两层或两层以上意思的文段,先划分层次,然后再把各层次的内容概括组合。
⑥比较分析法。对相应材料进行比较分析而得出相应结论。
8.【答案】【小题1】穿透,静止不动的样子,停留,代词,指秋风,动词,打洞
【小题2】略
【小题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题4】略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澈:穿透。
②句意: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③句意:不能长时间地待下去。居:停留。
④句意:听到这种声音使人黯然神伤。之:代词,指秋风。
⑤句意:老猿居住在穴中。洞:动词,打洞。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翕,迅疾。似,好像。句意:往来轻快迅疾,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②重点词:闻,听到。令,使。凄,使……凄凉。句意:听到(猿鸣后)让人(感到)无比凄凉。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潭水清澈的特点。
(4)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抓住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来分析。从【甲】文“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一句可知,文章表达被贬后的无法排遣的孤凄悲凉之情。从【乙】文“声凄夜月,秋飙④萧瑟,听之黯然”“每晴初霜旦,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风声鹤唳,隙呖惊霜,闻之令人凄绝”可知,深秋之景带给了作者悲凉的审美感受。
答案:
( 1)①穿透;②静止不动的样子;③停留;④代词,指秋风;⑤动词,打洞。
(2)①往来轻快迅疾,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②听到(猿鸣后)让人(感到)无比凄凉。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4)[甲]文是因为周围环境激起了作者自己内心固有的悲凉、失意的情绪。[乙]文是因为深秋之景带给了作者悲凉的审美感受。
【参考译文】
【甲】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静止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乐似的。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两岸的形状像犬牙似的参差不齐,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石潭旁边,四面被竹林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空无一人,(这气氛)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待下去,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乙】孤帆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之中,两岸的青山相互映衬,远飞的鸿雁回到水渚之上,彼此争抢栖息之地和食物,在水上夜宿在云间鸣叫,声音如同夜晚的月亮一样凄凉,秋风萧瑟,听到这种声音使人黯然神伤,于是一夜的西风,寒意顿生白露降临。万山深处,一泓清泉,四周是悬崖峭壁,岩间有凿出的石磴,树木郁郁葱葱,老猿居住在穴中,古松弯曲有致,高耸入云,仙鹤飞来就栖息在其顶端。每当天色初晴降霜之晨,林间寒冷,水涧肃杀,高猿长啸,啼声凄厉,风声呼啸,仙鹤悲唳,声音之凄凉惊吓了寒霜,人听了感觉无比凄凉。
“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⑥孔子云:“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9.【答案】尘埃里的花“低到尘埃里,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这是张爱玲的名句,写的是她的爱情。可在我看来,这也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身处尘埃,却依旧向阳开花的普通人。
外婆年逾花甲,是一个一生清贫的普通农妇。她是农民的女儿,农民的妻子,平平凡凡了一辈子。她又是一个典型的农家人,温温柔柔,勤劳能干,总将一颗善心放在别人身上。
三十多年前,家家户户都是吃上顿愁下顿。有一户人家,穷得揭不开锅,可偏偏主人又生了第七个孩子。整个家里,没有迎接新生儿的喜庆,只有一声连着一声的叹息。最后,男主人决定丢掉她。外婆那时嫁给外公才两年,只有一个儿子。她不忍看到这个孩子被抛弃,于是就说:“把她给我吧,我来养。”这个女孩儿,就是我的姨母。后来,外婆供她吃穿,供她读书,即便是后来外婆又接连生了三个孩子,即便生活条件已是极度拮据,外婆也从未想过要抛弃姨母。
在我眼里,外婆是世界上最好的外婆。小时候,每个严冬,我都会穿上鞋底很厚的棉鞋,那棉鞋一穿上,只觉得全身都是暖融融的。而那厚实又温暖的鞋底,是外婆一针一针纳出来的。家里每个人都有两双“外婆牌”棉鞋,而外婆的手每到天寒就会生冻疮。我心疼地问她:“外婆,你纳那么多鞋底,缝那么多鞋面,手不会疼吗?”外婆只是笑着说:“你们暖和就好了。”
外婆不仅仅是疼爱家人,她的善意可以惠及身边的一切。
外婆非常喜欢小动物。每次回外婆家,大老远就能听见小灰狗响亮的叫声,看到暴躁的大白鹅凶狠地追逐着高傲的公鸡,公鸡也不时回过头啄大白鹅的脑门儿,猫儿总是无声无息地从我身边跑过。外婆的家就是一个小型动物园。而那些小猫小狗,都是外婆带回家的“流浪儿”。每一个“流浪儿”刚来时,都是骨瘦如柴,胆怯不已。在外婆的“宠爱”下,这些小可怜儿,很快就变成了家中的“霸王”,或暴躁,或冷酷,或热情......而外婆总是笑吟吟地看着它们,那温柔的眼神,像洒满院子的阳光。
我的外婆,她生于尘埃,长于尘埃,可她却是一颗孕育着善意与爱的种子。她面朝着阳光,微笑看着世界,在平凡的尘埃里,开出了绚丽的心灵之花。
【解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题干给了三则材料,细读三则材料,不难发现,材料一强调的是善良是人的“天性”,材料二展现的是人的同情心,材料三强调人要“向善”。考生抓住这些关键点,可围绕“善”进行立意,也可从其他方面立意。可以写自己发现的社会中的善行,可以讲述身边善良人的故事,还可以写自己向善的行为。若要写成记叙文,注意写清楚自己从中得到的感悟和启发;若要写成议论文,要注意结构清晰,论点鲜明,有理有据。无论写成哪种文体,都要有真情实感,这样写出的作文才能出彩动人。
作者选取了恰当的角度,巧妙拟题,题目充满文采,并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让人眼前一亮。作者围绕外婆,写她收养弃婴,疼爱孩子,照顾流浪猫狗等,选材典型,线索明晰,感情真挚,描写细腻,人物形象丰满逼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