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四川省内江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期末生物试卷.doc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8 00:16:15
文档

四川省内江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期末生物试卷.doc

2015-2016学年四川省内江市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一、选择题(第1-20题,每小题1分,第21-35题,每小题1分,共50分)1.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葵花向阳.母鸡下蛋.铁锅生锈.雨后春笋2.要了解校园内生物的种类,最合适的方法是()A.调查法.探究法.实验法.资料分析法3.青蛙个体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蝌蚪→蛙.在这复杂的发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细胞.细胞生长C.细胞的和生长.细胞分化4.柳树和小狗在结构层次上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柳树没有()A.细胞.系统.器
推荐度:
导读2015-2016学年四川省内江市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一、选择题(第1-20题,每小题1分,第21-35题,每小题1分,共50分)1.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葵花向阳.母鸡下蛋.铁锅生锈.雨后春笋2.要了解校园内生物的种类,最合适的方法是()A.调查法.探究法.实验法.资料分析法3.青蛙个体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蝌蚪→蛙.在这复杂的发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细胞.细胞生长C.细胞的和生长.细胞分化4.柳树和小狗在结构层次上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柳树没有()A.细胞.系统.器
2015-2016学年四川省内江市七年级(上)期末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第1-20题,每小题1分,第21-35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葵花向阳 .母鸡下蛋 .铁锅生锈 .雨后春笋

2.要了解校园内生物的种类,最合适的方法是(  )

A.调查法 .探究法 .实验法 .资料分析法

3.青蛙个体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蝌蚪→蛙.在这复杂的发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细胞 .细胞生长

C.细胞的和生长 .细胞分化

4.柳树和小狗在结构层次上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柳树没有(  )

A.细胞 .系统 .器官 .组织

5.“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入酒精中并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

A.溶解淀粉 .分解淀粉

C.将淀粉煮熟 .把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

6.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是(  )

A.呼出二氧化碳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分解有机物 .消耗氧气

7.下列现象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海豚顶球 .母鸡孵卵 .老鼠打洞 .蜘蛛结网

8.蜗牛和河蚌都属于无脊椎动物,其判断的依据应该是(  )

A.体表有贝壳 .体内无脊椎 .用鳃呼吸 .体外受精

9.小强把新鲜番茄用热水烫了一下,很容易就将表皮撕下了,被撕下的这层表皮属于(  )

A.分生组织 .保护组织 .营养组织 .输导组织

10.杜鹃将卵产在苇茑鸟的鸟巢中,苇茑代为孵化和育雏,这种行为是(  )

A.防御行为 .生殖行为 .社群行为 .觅食行为

11.真菌与人类关系密切,下列搭配错误的是(  )

A.香菇﹣食用 .霉菌﹣发霉 .曲霉﹣艾滋病 .青霉﹣青霉素

1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里描述了动物的哪些运动方式(  )

A.跳跃、爬行 .奔跑、蠕动 .飞行、游泳 .行走、跳跃

13.下列能提高光合作用产量的措施有(  )

①大量施肥 ②合理密植 ③给大棚作物增施二氧化碳 ④给大棚作物增施氧气.

A.①② .②③ .③④ .①④

14.下列不是生物活动影响生存环境的是(  )

A.蚯蚓活动能改良土壤 .杨树在秋天落叶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大树下面好乘凉

15.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用于漱口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是(  )

①碘液 自来水  ③生理盐水  ④清水.

A.①②③ .②③④ .①②④ .④③①

16.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A.河边垂柳的树枝长向了河心

B.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

C.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使土壤疏松

D.秋天大雁南飞越冬

17.组成猫的结构层次是(  )

A.细胞→组织→器官→猫 .细胞→组织→系统→猫

C.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D.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猫

18.草原上,一只老鼠发觉老鹰在上空盘旋,便紧张而迅速地钻进附近的巢穴内.老鼠的这种行为体现了生物(  )

A.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

19.正确表达呼吸作用的公式是(  )

A.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B.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氧+能量

C.水+氧→有机物+能量+二氧化碳

D.有机物+二氧化碳→水+氧+能量

20.下列各项中,属于大肠杆菌、酵母菌、蘑菇共同特点的是,它们都(  )

A.具有细胞核 .能形成芽孢

C.进行孢子生殖 .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生存

2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  )

①制定计划  ②实施计划 ③提出问题  ④表达交流  ⑤作出假设  ⑥得出结论.

A.①②⑥③⑤④ .①②③⑤⑥④ .③⑤②①⑥④ .③⑤①②⑥④

22.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主要在线粒体内进行

C.植物也能进行呼吸作用 .只在无光时才能进行

23.下列有关蕨类植物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蕨类植物依靠种子繁殖

B.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

C.蕨类植物进化出了输导组织

D.古代的蕨类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了煤

24.下列有关藻类植物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藻类植物有多细胞的,也有单细胞的

B.藻类植物依靠孢子繁殖

C.藻类植物有茎、叶的分化,具有假根

D.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

25.下面有关生物分类和鉴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学家常用等级法把生物分门别类

B.在分类单位中,种包含的生物种类少,但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多

C.检索表能查出生物的名称,确定生物的分类地位

D.同一分类单位中,生物的特征是完全相同的

26.下列哪项不是鸟类与飞行生活适应的特点(  )

A.身体体表被覆羽毛,前肢为翼

B.组成骨骼的骨有的很薄,长骨内部大都中空

C.胸骨上有龙骨突,其两侧生有发达的胸肌

D.头部有坚硬的角质喙

27.乌贼和河蚌都属于生活在水中的软件动物,它们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A.身体柔软  B.体表长有坚硬的贝壳

C.都能产生光彩夺目的珍珠 .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28.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能用于探究光合作用(  )

①需要水  ②需要二氧化碳  ③需要光  ④需要叶绿体  ⑤释放氧气  ⑥产生淀粉.

A.③⑥ B.①⑤ .②③④ .⑤⑥

29.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而植物体却能把根吸收的水分运达数米高的顶部.水分向上运输的动力主要来自植物的(  )

A.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蒸腾作用 .吸收作用

30.久置空气中的烤面包片,难以生出霉菌.小林同学观察到这一现象,提出: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这属于实验法研究步骤中的(  )

A.发现并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并设施、记录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31.与桃树相比,松树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  )

A.果实内有种子

B.没有果皮,种子裸露在外面

C.胚珠外有子房壁保护

D.球果是由果皮包被着种子的果实

32.微生物有着广泛的用途,有关微生物应用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利用酵母菌制作泡菜 .根瘤菌有利于大豆生长

C.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 .利用青霉菌提取青霉素

33.下列对各种动物特征及其功能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家鸽体内有气囊,可帮助呼吸

B.蚯蚓身体分节,适于躯体灵活运动

C.鲤鱼体呈梭形,被有鳞片,适于游泳

D.家兔盲肠发达,适于消化肉类食物

34.某实验小组试图采用下图①~④部分实验装置来探究“在有光条件下,氧气是不是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实验以观察倒置的装满水的试管中有无气泡产生作为观察指标.这个实验中,最简便的装置组合为(  )

A.①和② .②和③ .②和④ .③和④

35.如图曲线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N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B.MP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C.MN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D.NP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二、简答题(共50分)

36.某校七年级老师让同学们采用两种材料制作临时装片,用以观察细胞的构造;一种材料是自身的口腔上皮(A),另一种材料是洋葱鳞片叶的表皮(B).阳阳同学按照老师的布置制成了两个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分别观察到如图甲、乙所示的细胞.请你回答:

(1)在甲、乙两个模式图中,来自材料B的应是      图,该图所示细胞的紫色物质储藏在结构[      ]      中

(2)图甲所示细胞中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不易进入细胞,有用物质也不会自由流出细胞,是因为图中的结构[      ]      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甲、乙两种细胞中都具有的能够为细胞生活提供动力的结构是      (填结构名称);储存遗传信息的DNA主要存在于      所示的结构中.

(4)图甲所示细胞没有,图乙所示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填图中)

(5)如图2是阳阳同学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的四个步骤,这四个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

A.④③①②B.②③④①C.④②①③D.②④③①

37.显微镜是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工具,如图1是显微镜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如果显微镜的目镜有“5×”、“10×”、“16×”三种;物镜有“10×”、“40×”两种,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若要将标本放大100倍,应选择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是      .

(2)对光时,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      (填图中)

(3)观察过程中若光线变暗,可调整[      ]      ,若使左侧的物象移到视野,应向      移动装片.要使观察到的物象更加清晰,应调节[      ]      .

(4)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若目镜不变,用“10×”的物镜观察后,再换“40×”的物镜观察,视野的亮度将会变      .

(5)在用低倍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在视野中看到的物象如图2所示,你认为      同学的观察效果最好.

38.某校七年级生物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生物的分类和鉴别后,进行了一次分类比赛,请你根据所学的生物分类知识回答

(1)王丁同学将上述生物分成两类,把虾、蚯蚓、蝗虫、乌贼分成一类,把鱼、青蛙、鳄鱼、虎、鸟、鲸分为另一类,分类的依据是身体内有无      .

(2)茜茜同学将虾、乌贼、鱼、青蛙、鳄鱼、鲸分成一类,把蝗虫、虎、蚯蚓、鸟分为另一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      .

(3)从呼吸方式看,芳芳同学认为,鳄鱼、虎、鸟、鲸这些动物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      ,终身用鳃进行呼吸的是      ;幼体用鳃呼吸,成体主要用肺呼吸的是      ,鸟的呼吸特点是能进行      .

(4)从生殖方式看,兵兵同学认为,上述动物在生殖发育过程中,具有胎生哺乳特点的是      .

(5)从外部形态结构看,如图所示动物中,身体由许多环状体节构成的是      ;身体分节、体表有外骨骼的是      .

(6)从动物所属类别看,如图所示动物中,青蛙属于      动物,鳄鱼属于      动物,蝉和蝴蝶属于      动物.

39.如图甲是模仿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做过的一个实验示意图(玻璃罩是密闭的);图乙是呼吸作用实验图,图丙是叶片结构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甲所示实验中,A和B是做为一组      实验

(2)图甲的实验B中,植物光合作用为小白鼠呼吸提供了      ,该气体是在图丙结构中的[      ]      中产生的,同时小白鼠呼吸所产生的      也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该原料是通过图丙中的结构[      ]      进入叶片内供其利用的

(3)图乙所示实验中,实验开始要用黑布遮住玻璃罩的目的是不让植物进行      ;第二天揭开黑布,小烧杯内的石灰水变得      ,说明玻璃罩内      的浓度增加;将燃着的火柴放进玻璃罩,火柴立刻      ,说明玻璃罩内      的浓度降低.

 

2015-2016学年四川省内江市七年级(上)期末

生物试卷

参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第1-20题,每小题1分,第21-35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葵花向阳 .母鸡下蛋 .铁锅生锈 .雨后春笋

【考点】生物的特征.

【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解答】解:A、葵花向阳属于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是应激性,属于生命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B、母鸡下蛋属于生物的生殖发育,属于生命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C、铁锅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所以不是生物,铁锅生锈不属于生命现象,故符合题意.

D、雨后春笋属于生物的生长现象,属于生命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要了解校园内生物的种类,最合适的方法是(  )

A.调查法 .探究法 .实验法 .资料分析法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调查法是了解校园内生物的种类的最合适的研究方法.

【解答】解:A、调查法: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这就是调查.人口普查也是调查.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该方法是了解校园内生物的种类的最合适的研究方法.

B、探究法: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资料分析法: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图表)和音像等;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答案和探究线索.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青蛙个体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蝌蚪→蛙.在这复杂的发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细胞 .细胞生长

C.细胞的和生长 .细胞分化

【考点】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细胞的基本过程.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细胞分化的原理.解答时可以从细胞分化的过程和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细胞分化的过程大致是:细胞所产生的新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都很相似,并且都具有能力.后来除了一小部分细胞仍然保持着能力以外,大部细胞失去了能.在生长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结果就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组织.经过细胞分化,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就会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使生物体结构更复杂.因此在这复杂的发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细胞分化.

故选:D.

 

4.柳树和小狗在结构层次上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柳树没有(  )

A.细胞 .系统 .器官 .组织

【考点】动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

【分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解答】解: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比植物体多了系统这个结构层次.柳树属于植物,小狗属于动物,所以在结构层次上,二者的区别就是柳树无系统这个结构层次.

故选:B

 

5.“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入酒精中并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

A.溶解淀粉 .分解淀粉

C.将淀粉煮熟 .把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

【考点】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分析】根据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的操作和注意事项分析.要点:光是制造有机物的条件,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解答】解: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光照→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使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装有酒精和叶片的小烧杯,一定要隔水加热.这是因为酒精的沸点比水低,如果直接放在火上加热,不仅酒精蒸发太快,造成浪费,而且溶解叶绿素的效果也不够好,尤其容易引燃酒精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故选:D

 

6.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是(  )

A.呼出二氧化碳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分解有机物 .消耗氧气

【考点】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的分解能量的释放.

【分析】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解: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时放出能量的过程.释放出的能量一部分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动力,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发掉.

故选:B

 

7.下列现象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海豚顶球 .母鸡孵卵 .老鼠打洞 .蜘蛛结网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A、“海豚顶球”,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后天学习行为;

BCD、“母鸡孵卵”、“老鼠打洞”、“蜘蛛结网”,都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所以,属于学习行为的是“海豚顶球”.

故选:A.

 

8.蜗牛和河蚌都属于无脊椎动物,其判断的依据应该是(  )

A.体表有贝壳 .体内无脊椎 .用鳃呼吸 .体外受精

【考点】动物的分类.

【分析】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

【解答】解:对动物进行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可见B正确.

故选:B

 

9.小强把新鲜番茄用热水烫了一下,很容易就将表皮撕下了,被撕下的这层表皮属于(  )

A.分生组织 .保护组织 .营养组织 .输导组织

【考点】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及功能.

【分析】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解答】解:A、分生组织具有很强的能力,不断产生新细胞形成其它组织.

B、保护组织一般位于植物体各器官的表面,由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

C、营养组织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

D、输导组织有运输物质的作用.

小强把新鲜番茄用热水烫了一下,很容易就将表皮撕下了,被撕下的这层表皮属于保护组织.

故选:B

 

10.杜鹃将卵产在苇茑鸟的鸟巢中,苇茑代为孵化和育雏,这种行为是(  )

A.防御行为 .生殖行为 .社群行为 .觅食行为

【考点】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动物行为的分类,思考解答.

【解答】解: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从行为目的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节律行为、领域行为等.杜鹃将卵产在苇茑鸟的鸟巢中,苇茑代为孵化和育雏,等行为都属于繁殖行为,也是先天性行为.

故选:B

 

11.真菌与人类关系密切,下列搭配错误的是(  )

A.香菇﹣食用 .霉菌﹣发霉 .曲霉﹣艾滋病 .青霉﹣青霉素

【考点】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据此作答.

【解答】解:A、香菇属于大型真菌,可以食用,不符合题意.

B、霉菌属于真菌,在食物上大量生长和繁殖,能使食物发霉变质,不符合题意.

C、曲霉属于真菌,制酱要用到曲霉.艾滋病是有艾滋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符合题意.

D、青霉属于真菌,青霉能产生青霉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里描述了动物的哪些运动方式(  )

A.跳跃、爬行 .奔跑、蠕动 .飞行、游泳 .行走、跳跃

【考点】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飞行、游泳、爬行、行走、奔跑.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动物的运动方式,运动是动物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特征.

【解答】解: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多种多样.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中,鹰的运动方式是飞翔,鱼的运动方式为游泳.

故选:C

 

13.下列能提高光合作用产量的措施有(  )

①大量施肥 ②合理密植 ③给大棚作物增施二氧化碳 ④给大棚作物增施氧气.

A.①② .②③ .③④ .①④

【考点】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

【解答】解:①大量施肥,会导致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植物根细胞液的浓度,使植物不能正常吸水,甚至失水,进而导致光合作用因缺乏水分而降低,应该合理施肥;

②合理密植,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光能,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是提高单位面积内农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措;

③给大棚作物增施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的速率,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④给大棚作物增施氧气,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增强,消耗的有机物增多,导致作物的产量下降.

  所以,能提高光合作用产量的措施有②合理密植、③给大棚作物增施二氧化碳.

故选:B.

 

14.下列不是生物活动影响生存环境的是(  )

A.蚯蚓活动能改良土壤 B.杨树在秋天落叶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大树下面好乘凉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同时生物也影响环境,分析解答.

【解答】解:A、蚯蚓的活动改良了板结的土壤说明生物影响环境;

B、杨树在秋天落叶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以适应寒冷的冬季环境,体现了生物能适应环境;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

D、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体现了生物(植物)对环境的影响.

故选:B.

 

15.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用于漱口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是(  )

①碘液 自来水  ③生理盐水  ④清水.

A.①②③ .②③④ .①②④ .④③①

【考点】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分析】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1.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滴水:在载玻片滴一滴生理盐水;

3.取材:用牙签在口腔内侧轻刮几下(操作前请漱口),并将之涂抹在生理盐水滴中;

4.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5.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

6.吸水: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解答】解: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要用清水漱口,排除口腔内食物残渣的干扰;然后在载玻片上滴与动物细胞液浓度相似的0.9%的生理盐水,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最后用稀碘液染色,便于观察.即题中的④③①.

故选:D.

 

16.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A.河边垂柳的树枝长向了河心

B.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

C.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使土壤疏松

D.秋天大雁南飞越冬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动物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也有许多适应性特征.

【解答】解:A、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水面会反射很多的太阳辐射.水面一边的树冠会获得更多的光照,而且由于水分的蒸发,河心的空气湿度较大.因此河边垂柳的树枝长向了河心,能接受更多的阳光,是垂柳对环境的适应;

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

C、蚯蚓在土壤中钻洞使土壤疏松,蚯蚓的粪便中含有多种无机盐增加了土壤肥力,表明蚯蚓影响环境;

D、秋后北方温度低,南方温度高,南方食物丰富,因此秋天大雁由北方飞向南方越冬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故选:C.

 

17.组成猫的结构层次是(  )

A.细胞→组织→器官→猫 .细胞→组织→系统→猫

C.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猫

【考点】动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

【分析】动物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

【解答】解:细胞是动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动物人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再由这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再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因此猫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猫.

故选:D

 

18.草原上,一只老鼠发觉老鹰在上空盘旋,便紧张而迅速地钻进附近的巢穴内.老鼠的这种行为体现了生物(  )

A.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分析】生物具有七大基本特征:①除病毒以外,生物一般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生物能够进行新陈代谢;③生物能够生长发育;④生物能繁殖后代;⑤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⑥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生物一般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解答】解: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如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一只老鼠发觉老鹰在上空盘旋,便紧张而迅速地钻进附近的巢穴内,说明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故选:B.

 

19.正确表达呼吸作用的公式是(  )

A.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B.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氧+能量

C.水+氧→有机物+能量+二氧化碳

D.有机物+二氧化碳→水+氧+能量

【考点】呼吸作用的概念.

【分析】生物的呼吸作用是指把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氧的作用下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据此答题.

【解答】解: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能量)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因此呼吸作用的公式是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即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因此B是光合作用的公式.

故选:A

 

20.下列各项中,属于大肠杆菌、酵母菌、蘑菇共同特点的是,它们都(  )

A.具有细胞核 .能形成芽孢

C.进行孢子生殖 .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生存

【考点】细菌和真菌的区别.

【分析】(1)细菌和真菌的区别:

比较内容细菌真菌
个体大小单细胞单细胞类型,也有多细胞的类型
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只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营养方式异养异养
繁殖方式生殖孢子生殖
(2)大肠杆菌属单细胞细菌,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蘑菇是多细胞真菌.

【解答】解:A大肠杆菌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酵母菌、蘑菇都是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B、大肠杆菌是细菌能形成芽孢,酵母菌、蘑菇都是真菌不能形成芽孢;

C、大肠杆菌是细菌进行生殖,酵母菌、蘑菇都是真菌进行孢子生殖;

D、大肠杆菌、酵母菌、蘑菇的细胞内都没有叶绿体,都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生存.

 所以,“属于大肠杆菌、酵母菌、蘑菇共同特点的是”,它们都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生存.

故选:D.

 

2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  )

①制定计划②实施计划 ③提出问题④表达交流 ⑤作出假设 ⑥得出结论.

A.①②⑥③⑤④ .①②③⑤⑥④ .③⑤②①⑥④ .③⑤①②⑥④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分析】根据科学探究过程的八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和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故选D

 

22.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主要在线粒体内进行

C.植物也能进行呼吸作用 .只在无光时才能进行

【考点】呼吸作用的概念.

【分析】呼吸作用的意义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条件是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部位是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

【解答】解:呼吸作用的意义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条件是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部位是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因为呼吸作用的条件是有光无光都能进行,所以说呼吸作用只在无光时才进行是错误的.

故选:D.

 

23.下列有关蕨类植物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蕨类植物依靠种子繁殖

B.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

C.蕨类植物进化出了输导组织

D.古代的蕨类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了煤

【考点】蕨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分析】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而且根、茎、叶中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营养物质,一般长的比较高大,但是蕨类植物的生殖依然离不开水,还没有脱离水的,因此适宜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处.

【解答】解:A、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无花果实和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A错误;

B、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B正确;

C、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C正确;

D、蕨类植物很高大,古代的蕨类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了煤,D正确.

故选:A

 

24.下列有关藻类植物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藻类植物有多细胞的,也有单细胞的

B.藻类植物依靠孢子繁殖

C.藻类植物有茎、叶的分化,具有假根

D.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

【考点】藻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分析】藻类植物一般生活在水中,也有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有海水生活的,有淡水生活的,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结构比较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藻类植物细胞中都含叶绿素,全身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如衣藻,也有多细胞的,如海带、紫菜等.A正确.

B、藻类植物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B正确.

C、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C错误.

D、藻类植物一般生活在水中,也有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有海水生活的,有淡水生活的.D正确.

故选:C

 

25.下面有关生物分类和鉴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学家常用等级法把生物分门别类

B.在分类单位中,种包含的生物种类少,但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多

C.检索表能查出生物的名称,确定生物的分类地位

D.同一分类单位中,生物的特征是完全相同的

【考点】生物的分类及分类单位.

【分析】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种、属、科、目、纲、门、界.其中种是最小的单位,界是最大的单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

【解答】解:A、生物学家常用等级法把生物分门别类如种、属、科、目、纲、门、界.故此选项正确;

B、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因此在分类单位中,种包含的生物种类少,但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多,故此选项正确;

C、检索表能查出生物的名称,确定生物的分类地位,还可以找出不同种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故此选项正确;

D、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因此同一分类单位中,生物的特征不是完全相同的,如人和狗都属于同一个纲哺乳纲.故此选项不正确.

故选D

 

26.下列哪项不是鸟类与飞行生活适应的特点(  )

A.身体体表被覆羽毛,前肢为翼

B.组成骨骼的骨有的很薄,长骨内部大都中空

C.胸骨上有龙骨突,其两侧生有发达的胸肌

D.头部有坚硬的角质喙

【考点】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分析】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前肢变成翼,有大型是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解答】解:据分析可见:A、B、C都属于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特点,D与飞行无关.

故选:D

 

27.乌贼和河蚌都属于生活在水中的软件动物,它们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A.身体柔软  B.体表长有坚硬的贝壳

C.都能产生光彩夺目的珍珠 .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考点】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分析】乌贼和河蚌属于软体动物,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身体藏在壳中,以获得保护,由于贝壳会妨碍活动,所以它们的行动都相当缓慢,有的贝壳退化.

【解答】解:A、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差异较大,种类繁多,约10万多种;但基本结构是相同的:用鳃呼吸,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身体藏在壳中,藉以获得保护,由于贝壳会妨碍活动,所以它们的行动都相当缓慢,A符合题意;

B、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身体藏在壳中,以获得保护,由于贝壳会妨碍活动,所以它们的行动都相当缓慢,有的贝壳退化,乌贼没有贝壳而河蚌有贝壳,不符合题意;

C、一般认为,蚌的外套膜表皮细胞受到某一刺激而急剧地增殖,逐渐包围刺激源,形成完整的珍珠囊,并以刺激源为中心,渐次一层复一层地分泌珍珠质,从而形成珍珠,而乌贼不能产生光彩夺目的珍珠,不符合题意;

D、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是腔肠动物的基本特征,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8.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能用于探究光合作用(  )

①需要水  ②需要二氧化碳  ③需要光  ④需要叶绿体  ⑤释放氧气  ⑥产生淀粉.

A.③⑥ .①⑤ .②③④ .⑤⑥

【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分析】本题可以根据植物光合作用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在阳光照射下植物发生光合作用,在缺少光照的条件下,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碘遇淀粉变蓝色;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和叶绿体,由不透明的锡箔片遮盖的位置由于缺少光照,虽然有叶绿体,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淀粉;而不被不透明的锡箔片覆盖的部位滴加碘液呈蓝色,说明不被不透明的锡箔片覆盖的部位有淀粉生成;从而说明了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同时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故选:A.

 

29.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而植物体却能把根吸收的水分运达数米高的顶部.水分向上运输的动力主要来自植物的(  )

A.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蒸腾作用 .吸收作用

【考点】蒸腾作用的意义.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植物根吸收来的水分,绝大多数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不是对水的一种浪费,蒸腾作用有重要的意义,据此答题.

【解答】解: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其次,蒸腾作用还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并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同时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30.久置空气中的烤面包片,难以生出霉菌.小林同学观察到这一现象,提出: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这属于实验法研究步骤中的(  )

A.发现并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并设施、记录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实验法研究的一般过程.实验法的一般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

【解答】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实验法的一般步骤:

(1)发现并提出问题;

(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3)作出假设;

(4)设计实验方案;

(5)实施实验并记录;

(6)分析实验现象;

(7)得出结论.所以久置空气中的烤面包片,难以生出霉菌.小林同学观察到这一现象,提出: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这属于实验法研究步骤中的发现并提出问题.

故选:A.

 

31.与桃树相比,松树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  )

A.果实内有种子

B.没有果皮,种子裸露在外面

C.胚珠外有子房壁保护

D.球果是由果皮包被着种子的果实

【考点】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分析】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就是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着,据此作答.

【解答】解:桃树和松树都结种子,都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但桃树的胚珠外有子房壁保护,能发育成果皮,因此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属于被子植物,松树的种子外无果皮包被着,裸露,不能形成果实,属于裸子植物.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32.微生物有着广泛的用途,有关微生物应用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利用酵母菌制作泡菜 .根瘤菌有利于大豆生长

C.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 .利用青霉菌提取青霉素

【考点】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制酱要用到曲霉,制味精要用到棒状杆菌,利用青霉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据此作答.

【解答】解:A、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A错误;利用酵母菌可酿酒,A错误;

B、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根瘤菌有固氮作用,能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二者互惠互利,共同生活,B正确;

C、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C正确;

D、利用青霉菌提取青霉素,D正确.

故选:A.

 

33.下列对各种动物特征及其功能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家鸽体内有气囊,可帮助呼吸

B.蚯蚓身体分节,适于躯体灵活运动

C.鲤鱼体呈梭形,被有鳞片,适于游泳

D.家兔盲肠发达,适于消化肉类食物

【考点】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动物的分类;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蚯蚓的特征;家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分析】此题考查鸟类、鱼类、蚯蚓、家兔的结构特点,结合题意答题.

【解答】解:A、家鸽的体内有发达的气囊起到暂存气体的作用,但真正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为家鸽的呼吸器官,不符合题意.

B、蚯蚓的身体成长圆柱形,有许多体节构成的,故称为环节动物.蚯蚓身体分节,能使其躯体运动灵活,不符合题意.

C、鲤鱼体呈梭形,被有鳞片,可减小水中游泳时的阻力,不符合题意.

D、家兔的消化管很长,并且有特别发达的盲肠,这是适于消化植食性食物的特点,符合题意.

故选:D

 

34.某实验小组试图采用下图①~④部分实验装置来探究“在有光条件下,氧气是不是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实验以观察倒置的装满水的试管中有无气泡产生作为观察指标.这个实验中,最简便的装置组合为(  )

A.①和② .②和③ .②和④ .③和④

【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分析】要“验证绿色植物产生氧气需要光”,作为探究性对照实验来说,实验中应有唯一的变量﹣﹣光,其它条件都要相同且能满足光合作用需要.对照组是满足光合作用需要,光合作用顺利进行的,应为②,那么与②有唯一的变量﹣﹣光的实验组为③.所以应选用的实验组合②和③.

【解答】解:A、①②唯一的变量是绿色植物,可以探究在光下氧气是否由绿色植物产生;

B、②③有两个变量光照和绿色植物,变量不唯一,因此不能构成对照实验;

C、②④唯一的变量是光,可以探究绿色植物产生氧气是否需要光;

D、③④唯一的变量是绿色植物,但是都无光,都不能释放氧气,因此不能构成对照实验.

  所以探究“在有光条件下,氧气是不是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应选用的实验组合是①②.

故选:A.

 

35.如图曲线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N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B.MP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C.MN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D.NP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考点】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分析】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1)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要吸收二氧化碳使其浓度减少,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

(2)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是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

(3)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有关.如果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就会积累.

(4)由图可以知道:横轴代表光照强度,纵轴代表植物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其中M点吸收二氧化碳为0但能释放出二氧化碳说明M点植物进行呼吸作用,N点为零界点,从M到N都有光,只是光越来越强,到M点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放出的正好相等,也就是分解的物质与合成的物质相等.而NP段表示光合作用逐渐增强,制造的有机物逐渐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有机物开始积累.P点后表示光合作用趋于稳定,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解:A.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N点的二氧化碳吸收相对量为零,表示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

B.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增强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多,呼吸作用强度不变,所以吸收的二氧化碳逐渐增多,MP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C.MN段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低于零表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小于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D.NP段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增强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多,表示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增强.但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照常进行,只不过表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

综上所述:A、C、D选项分析不正确,B选项分析正确.

故选:B

 

二、简答题(共50分)

36.某校七年级老师让同学们采用两种材料制作临时装片,用以观察细胞的构造;一种材料是自身的口腔上皮(A),另一种材料是洋葱鳞片叶的表皮(B).阳阳同学按照老师的布置制成了两个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分别观察到如图甲、乙所示的细胞.请你回答:

(1)在甲、乙两个模式图中,来自材料B的应是 乙 图,该图所示细胞的紫色物质储藏在结构[ 8 ] 液泡 中

(2)图甲所示细胞中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不易进入细胞,有用物质也不会自由流出细胞,是因为图中的结构[ 1 ] 细胞膜 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甲、乙两种细胞中都具有的能够为细胞生活提供动力的结构是 线粒体 (填结构名称);储存遗传信息的DNA主要存在于 细胞核 所示的结构中.

(4)图甲所示细胞没有,图乙所示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4、8、9 (填图中)

(5)如图2是阳阳同学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的四个步骤,这四个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A .

A.④③①②B.②③④①C.④②①③D.②④③①

【考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

【分析】①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②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可以简单记忆为:擦、滴、撕、展、盖、染.

【解答】解:分析甲、乙两图可知:1细胞膜、2细胞核、3细胞质、4细胞壁、5细胞膜、6细胞质、7细胞核、8液泡、9叶绿体、10线粒体.

(1)乙图比甲图多了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结构,所以乙图是植物细胞,来自材料B;植物细胞的液泡中溶解着一些酸甜苦辣的物质及色素,所以洋葱细胞的紫色物质储藏在液泡中.

(2)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轻易进入细胞,也不让有用物质流出细胞.

(3)线粒体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能量转换器,能够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需要;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所以储存遗传信息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

(4)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所以图乙所示细胞特有的结构是4、8、9.

(5)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可以简单记忆为:擦、滴、撕、展、盖、染.图2中,①是染、②是吸、③是盖、④是撕,所以正确顺序为:④③①②,故选A.

故答案为:(1)乙;[8]液泡

(2)[1]细胞膜

(3)线粒体;细胞核

(4)4、8、9

(5)A

 

37.显微镜是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工具,如图1是显微镜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如果显微镜的目镜有“5×”、“10×”、“16×”三种;物镜有“10×”、“40×”两种,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若要将标本放大100倍,应选择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是 10×和10× .

(2)对光时,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 5、8 (填图中)

(3)观察过程中若光线变暗,可调整[ 8 ] 反光镜 ,若使左侧的物象移到视野,应向 左侧 移动装片.要使观察到的物象更加清晰,应调节[ 10 ] 细准焦螺旋 .

(4)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若目镜不变,用“10×”的物镜观察后,再换“40×”的物镜观察,视野的亮度将会变 暗 .

(5)在用低倍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在视野中看到的物象如图2所示,你认为 乙 同学的观察效果最好.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分析】(1)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放大的像.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2)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方法为: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能提高视野的亮度,因此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将视野亮度调得暗,应该用平面镜、小光圈.若视野有些不太清晰,此时应调节细准焦螺旋.因为细准焦螺旋调节的范围小.

(3)图中1为目镜,2为镜筒,3为转换器,4物镜,5遮光器,6通光孔,8反光镜,9粗准焦螺旋,10细准焦螺旋,11为镜座.

【解答】解:(1)如果显微镜的目镜有“5×”、“10×”、“16×”三种;物镜有“10×”、“40×”两种,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若要将标本放大100倍,应选择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是 10×和10×.

(2)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方法为: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能提高视野的亮度,因此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对光时,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 5遮光器和8反光镜.

(3)观察过程中若光线变暗,可调整[8]反光镜,若使左侧的物象移到视野,应向左侧移动装片.要使观察到的物象更加清晰,应调节[10]细准焦螺旋.

(4)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若目镜不变,用“10×”的物镜观察后,再换“40×”的物镜观察,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变大,视野的亮度将会变暗.

(5)在用低倍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在视野中看到的物象如图2所示,从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可知,只有乙同学物像清晰,没有气泡和杂质,效果最好;甲中是视野中出现了气泡.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在盖盖玻片时,没有按照正确的操作.

丙中是在“涂”这一步,存在一些食物残渣或载玻片、盖玻片上有污渍影响观察.

丁视野中的物像显示的是许多重叠的口腔上皮细胞,影响观察,这是由于在实验操作中没有涂抹均匀所采集的口腔上皮细胞所致;

故答案为:(1)10×和10×.

(2)5、8

(3)8反光镜;左侧;10细准焦螺旋

(4)暗

(5)乙

 

38.某校七年级生物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生物的分类和鉴别后,进行了一次分类比赛,请你根据所学的生物分类知识回答

(1)王丁同学将上述生物分成两类,把虾、蚯蚓、蝗虫、乌贼分成一类,把鱼、青蛙、鳄鱼、虎、鸟、鲸分为另一类,分类的依据是身体内有无 脊柱 .

(2)茜茜同学将虾、乌贼、鱼、青蛙、鳄鱼、鲸分成一类,把蝗虫、虎、蚯蚓、鸟分为另一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 生存的环境 .

(3)从呼吸方式看,芳芳同学认为,鳄鱼、虎、鸟、鲸这些动物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 肺 ,终身用鳃进行呼吸的是 鱼 ;幼体用鳃呼吸,成体主要用肺呼吸的是 青蛙 ,鸟的呼吸特点是能进行 双重呼吸 .

(4)从生殖方式看,兵兵同学认为,上述动物在生殖发育过程中,具有胎生哺乳特点的是 虎和鲸 .

(5)从外部形态结构看,如图所示动物中,身体由许多环状体节构成的是 蚯蚓 ;身体分节、体表有外骨骼的是 蝗虫和虾 .

(6)从动物所属类别看,如图所示动物中,青蛙属于 两栖 动物,鳄鱼属于 爬行 动物,蝉和蝴蝶属于 节肢 动物.

【考点】动物的分类.

【分析】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我们要对其进行分类,动物的分类依据很多,注意要灵活分类. 

蝗虫、虾属于节肢动物;乌贼属于软体动物;虎属于哺乳动物;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鱼属于鱼类;蚯蚓属于环节动物;鲸鱼属于哺乳动物;鳄鱼属于爬行动物;鸟属于鸟类.

【解答】解:(1)根据动物体内是否具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把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上述鱼、青蛙、鳄鱼、虎、鸟、鲸是脊椎动物,虾、蚯蚓、蝗虫、乌贼是无脊椎动物.   

(2)虾、乌贼、鱼、青蛙、鳄鱼、鲸是一类水生生物,是生活环境离不开水,蝗虫、虎、蚯蚓、鸟都生活在陆地上的陆生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生存的环境.

(3)鳄鱼、虎、鸟、鲸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肺;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鸟类能够在空中飞行,飞行时需要大量的氧气.鸟类用肺呼吸,气囊与肺相通,辅助呼吸.当两翼举起时,气囊张开,空气进入肺,一部分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一部分进入气囊;当两翼下垂时,气囊收缩,气体又一次经过肺,在肺内再次进行气体交换.这种特殊的呼吸方式叫双重呼吸,提高气体交换的效率.

(4)虎和鲸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属于属于哺乳动物.

(5)蚯蚓身体由许多环状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蝗虫和虾是节肢动物,身体分节,体外有外骨骼.

(6)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鳄鱼属于爬行动物;蝴蝶和蝉属于节肢动物.

故答案为:(1)脊柱;

(2)生存的环境;

(3)肺;鱼;青蛙;双重呼吸;

(4)虎和鲸;

(5)蚯蚓;蝗虫和虾;

(6)两栖;爬行;节肢.

 

39.如图甲是模仿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做过的一个实验示意图(玻璃罩是密闭的);图乙是呼吸作用实验图,图丙是叶片结构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甲所示实验中,A和B是做为一组 对照 实验

(2)图甲的实验B中,植物光合作用为小白鼠呼吸提供了 氧气 ,该气体是在图丙结构中的[ 2 ] 叶肉 中产生的,同时小白鼠呼吸所产生的 二氧化碳 也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该原料是通过图丙中的结构[ 4 ] 气孔 进入叶片内供其利用的

(3)图乙所示实验中,实验开始要用黑布遮住玻璃罩的目的是不让植物进行 不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第二天揭开黑布,小烧杯内的石灰水变得 浑浊 ,说明玻璃罩内 二氧化碳 的浓度增加;将燃着的火柴放进玻璃罩,火柴立刻 熄灭 ,说明玻璃罩内 氧气 的浓度降低.

【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1)该实验中,甲和乙是作为一组对照实验,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

(2)在光下,B玻璃罩内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给小白鼠的呼吸,因此一段时间内,小白鼠能够正常生活.图丙中2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同时,小白鼠呼吸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二者互惠互存.所以,植物光合作用为小白鼠呼吸提供了氧气,同时小白鼠呼吸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也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二氧化碳通过4气孔进入叶片内.

(3)植物在光下会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而光合作用的进行需要光;黑布不透光,要用黑布遮住玻璃罩的目的是不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影响实验结果.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植物在黑暗环境中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使玻璃罩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因此第二天揭开黑布,小烧杯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植物的呼吸作用吸收了大量的氧气,使玻璃罩内的氧气的浓度降低;而氧气有助燃的特性.因此将燃着的火柴放进玻璃罩,火柴立刻熄灭.

故答案为:(1)对照;

(2)氧气;2叶肉;二氧化碳;4气孔;

(3)不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浑浊;二氧化碳;熄灭;氧气;

文档

四川省内江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期末生物试卷.doc

2015-2016学年四川省内江市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一、选择题(第1-20题,每小题1分,第21-35题,每小题1分,共50分)1.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葵花向阳.母鸡下蛋.铁锅生锈.雨后春笋2.要了解校园内生物的种类,最合适的方法是()A.调查法.探究法.实验法.资料分析法3.青蛙个体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蝌蚪→蛙.在这复杂的发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细胞.细胞生长C.细胞的和生长.细胞分化4.柳树和小狗在结构层次上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柳树没有()A.细胞.系统.器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