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空间结构体系包含网架、薄壳、折板、悬索等结构形式。其中常用于屋盖结构,特别适用于较大跨度的建筑物,如展览馆、俱乐部、机库、仓库等。A:网架B:折板C:薄壳D:悬索E:经济
2、为了有效地城市规划编制中的用地指标,《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将城市总体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为四级,其中Ⅰ级为/人。A:60.1~75.0B:75.1~90.0C:90.1~105.0D:105.1~120.0E:综合治理
3、下列选项中,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是。A: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B:调整详细规划强制性内容C:修建性详细规划D:总体规划E:综合治理
4、下列理论中,理论的提出者佩里认为,城市住宅和居住区的建设应当从家庭生活的需要以及其周围的环境即邻里的组织开始。A:广亩城B:卫星城C:邻里单位D:新城E:综合治理
5、决定城市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是。A:矿产资源B:土地资源C:水资源D:森林资源E:综合治理
6、污染极其严重,一般布置在远离城市的地段上的工业类型是工业。A:隔离B:严重干扰和污染的C: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D:一般E:综合治理
7、近期建设规划主要在土地使用、空间布局、基础设施支撑等方面为城市发展提供基础性框架,侧重于上的安排。A:土地使用B:空间布局C:时间序列D:基础设施支撑E:综合治理
8、在地上热力管道与街道或铁路交叉时,管道与地面之间应保留足够的距离,此距离根据来确定。A:通行不同交通工具所需高度B:当地的气候条件C:城市的发展水平D:投资规模E:经济
9、城区是指。A:在城区以外的镇和其他区域中,镇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镇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村民委员会地域,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场、林场等特殊区域B: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包括不设区的地级市和县级市)中,事处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以及城市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其他居民委员会地域和村民委员会地域C:乡、民族乡驻地的村民委员会地域和乡所辖居民委员会地域D:农村村民居住和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区域,以及未划入城镇的农场、林场等区域E:综合治理
10、城镇体系不仅作为状态而存在,也随着时间而发生阶段性变动,这体现了城镇体系的。A:动态性B:整体性C:层次性D:开放性E:经济
11、认为城市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纪念性要素构成城市的脉络结构来满足市民感性的城市体验。A:埃德蒙·N·培根B:戈登·库仑C:卡米洛·西谛D:罗伯·克里尔E:综合治理
12、用以衡量地震发生时震源处释放出能量大小的标准称为震级。里氏震级共分等级。A:5个B:6个C:8个D:10个E:经济
13、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原则中,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属于原则。A:加快建设节约型城市B:统筹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C: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D: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E:综合治理
14、城市总体布局中,发展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必要手段之一。A:农业B:工业C:运输业D:第三产业E:综合治理
15、在城市自然环境容量中,大气环境容量大小取决于。A:该区域內大气环境的自净能力以及自净介质的总量B:污染物的性质和大气环境净化能力的大小C:承纳的最大的污染物质的负荷量D:污染物的特点和允许的排放量E:经济
16、对以后的居住区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的是的理论。A:“居住小区”B:“工业城”C:“光辉城”D:“邻里单位”E:综合治理
17、城镇体系的核心是。A:沿海城市B:中心城市C:人口数量D:广场E:综合治理
18、采用历年城市人15(或城镇化水平)和时间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回归公式,并将预测期限的年份数值代入,从而预测发展水平的区域城镇化水平预测方法是。A: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法B:综合增长法C:联合国法D:时间趋势外推法E:经济
19、垃圾转运站规划除了按要求布置收集点外,还应使清运路线合理,以有效地发挥人力、物力作用,线路设计应考虑的方面中,不合理的是。A:收集路线的出发点尽可能远离停放车辆的场地B:线路的开始与结束应邻近城市主要道路,便于出入,并尽可能利用地形和自然疆界作为线路疆界C:在陡峭地区,应空车上坡,下坡收集,以利于节省燃料,减少车辆损耗D:线路应使每日清运的垃圾量、运输路程、花费时间尽可能相同E:经济
20、若辖区内有危险化学品设施,陆上消防站应布置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或侧风处,距危险化学品设施不小于m。A:150B:180C:200D:250E:经济
21、交叉口交通组织方式中,适用于快速、有连续交通要求的大交通量交叉口。A:无交通管制B:设置立体交叉C:采用渠化交通D:实施交通指挥E:经济
22、城镇化的模式是指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特定阶段、特定环境背景中城镇化基本特征的模式化归纳、总结。其中,在商品短缺时期是以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A:国有企业B:外资及混合型经济C:乡镇集体经济D:分散家庭工业E:综合治理
23、城市规划中主干道的间距是。A:800~1 200 mB:1 200~1 500 mC:500~800 mD:300~500 mE:经济
24、城市对外交通运输是指以为基点,与城市外部进行联系的各类交通运输的总称。A:城市B:交通C:经济D:E:综合治理
25、设置在主干路、次干路、有辅路的快速路两侧的废物箱,其间距为。A:50~100 mB:100~200 mC:200~300 mD:300~400 mE:经济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现行的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手段主要包括。A:建设用地的管理B:社会监督C:组织管理D:建设工程管理E:建设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查
2、小区内属于业主共有的有__。A.建筑区划内的所有停车位、停车库B.建筑区划内的绿地C.建筑区划内的道路D.建筑区划内的公共设施、物业用房等
3、现状城市道路交通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A: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不能满足交通增长的需求B:交通混杂,交通效率低下C:南北不通,东西不畅D:重要节点交通拥堵E: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研究内容和城市道路交通网络规划的依据
4、当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趋势是__。A.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生态规划B.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环境规划C.基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城市和区域关系演化的城市内部结构重组D.基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城市和区域关系演化的城市体系规划
5、城市客运交通枢纽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A:内部交通组织B:内部流线设计C:枢纽内部和外部的平面布置与空间设计D:枢纽的客流预测及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客流量预测E:依据城市客运交通枢纽总体布局,进一步确定枢纽的具体选址与功能定位
6、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包括。A:因地制宜的原则B:与周边省(区、市)的发展相协调原则C:可持续发展的原则D:社会公共利益原则E:区域空间整体协调发展的原则
7、城市消防供水水源主要有城市等。A:消防水池B:工业用水C:自然水体D:居民用水E:公共供水系统
8、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规划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依申请合理安排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使其对的实施不构成影响,既有利于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的需要,又能够保证城乡规划的顺利实施。A:总体规划B:近期建设规划C:控制性详细规划D:修建性详细规划E: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9、对现有城市电网存在的非标准电压等级,应采取的原则。A:逐步改造B:发展C:合理利用D:减少变压层次E:优化网络结构
10、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可归结为__。A.不同等级的中心地B.中心地级C.中心地组织D.市场六边形E.市场竞争制
11、城市雨水系统由等排水设施组成。A:雨水口B:检查井C:雨水管渠D:溢流井E:排水出口
12、燃气的日用气量与小时用气量是确定的主要依据。A:燃气气源B:管网管径C:输配设施D:供气对象E:供应标准
13、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建设用地规划管理中的主要职责为。A:提供规划条件B:受理建设用地申请C:审核建设用地项目D: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E:对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情况进行公示
14、城市中有一些用途较为特殊,但规模较大的用地,其规模只能按照实际需要逐项估算的用地有。A:制造业用地B:商业用地C:对外交通用地D:教育科研用地E:用于军事、外事等目的的特殊用地
15、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程序包括。A:现场踏勘或观察调查B:自然环境的调查C:现状调查,资料准备D:交通规划初步方案E:绘制道路系统规划图
16、《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的适用范围不包括。A:城市主干路B:城市次干路C:小区路D:社会停车场E:居住区道路
17、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规定,保护规划的内容应包括。A:保护原则、保护内容和保护范围B:保护措施、开发强度和建设控制要求C: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的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D:科学规划、严格保护历史文化E: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保护要求
18、对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的基本经济部类与非基本经济部类B:城市是社会生活与矛盾的集合体C:健康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资源环境集约利用D: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E:城市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空间载体
19、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主要因素有。A:自然环境因素B:人造环境因素C:社会文化因素D:经济与技术因素E:制度因素
20、__是行政区域划分的基本依据。A.行政隶属关系B.历史沿革C.人口多少D.面积大小
21、地理信息的分析包括。A:属性分析B:网络分析C:邻近分析D:栅格分析E:几何分析
22、作为致力于追求体系整体最佳效益的城镇体系规划,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区域统筹协调发展上的是__。A.全面考察区域发展态势,发挥对重大开发建设项目及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的综合指导功能B.协调区域城市间的发展,促进城市之间形成有序竞争与合作的关系C.一方面需要合理地解决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相互关系,另一方面又需要协调体系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D.综合评价区域发展基础,发挥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统筹功能E.指导总体规划的编制,发挥上下衔接的功能
23、下列对城市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B:区域是社会生活与矛盾的集合体C:健康的社会环境是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D:健康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资源环境集约利用E: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
24、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规定,在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可以新建扩建的建筑包括。A:新建必要的卫生服务站B:修建工厂C:新建垃圾处理场D:扩建工厂E:扩建学校
25、按建设地区的经济地理特征划分的区域规划包括__。A.城乡地区的区域规划B.工矿地区的区域规划C.省域规划D.河流综合开发利用的区域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