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10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8 00:15:58
文档

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10

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分值160分命题、审校:叶晓春一、语言运用(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a.龟(jūn)裂莞(wǎn)尔一笑栏(shǔn)濒临(bīn)b.愠(yùn)色悄无声息(qiǎo)作(zuò)坊晤面(wù)c.筵(yán)席岁在癸丑(kuí)骄横(hèng)掺和(chān)d.蓬蒿(hāo)长歌当(dàng)哭乳媪(yùn)凝眸(móu)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无毒昆虫狐假虎威地模仿起有毒昆虫的黄黑斑纹,这是自然界中最危险的警戒信号--弱者的
推荐度:
导读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分值160分命题、审校:叶晓春一、语言运用(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a.龟(jūn)裂莞(wǎn)尔一笑栏(shǔn)濒临(bīn)b.愠(yùn)色悄无声息(qiǎo)作(zuò)坊晤面(wù)c.筵(yán)席岁在癸丑(kuí)骄横(hèng)掺和(chān)d.蓬蒿(hāo)长歌当(dàng)哭乳媪(yùn)凝眸(móu)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无毒昆虫狐假虎威地模仿起有毒昆虫的黄黑斑纹,这是自然界中最危险的警戒信号--弱者的
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分值160分

命题、审校:叶晓春

一、语言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龟(jūn)裂      莞(wǎn)尔一笑          栏(shǔn)        濒临(bīn)

  b.愠(yùn)色      悄无声息(qiǎo)          作(zuò)坊        晤面(wù)

  c.筵(yán)席      岁在癸丑(kuí)        骄横(hèng)        掺和(chān)

  d.蓬蒿(hāo)        长歌当(dàng)哭        乳媪(yùn)        凝眸(móu)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无毒昆虫狐假虎威地模仿起有毒昆虫的黄黑斑纹,这是自然界中最危险的警戒信号--弱者的抵抗外强中干,必须模仿恶才得以自卫。

  b.咱们的手工艺品往往费大工夫,刺绣,缂丝,象牙雕刻,全都在细密上显能耐。掐丝跟这些工作比起来,可以说不相上下,半斤八两。

   c.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就是人类自己灭亡之时,这种说法虽然太极端,但绝不是骇人听闻,人类至今安全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奥秘还不为人所知!

  d.韩鹏力挺错失机会的朱挺:"对年轻队员来说,这无可厚非,这次错过两个机会,但下一场比赛,他可能两个机会都能抓住,毕竟这只是一场热身赛,不能因此给队员施加太大的压力。"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显著成绩的关键是与采取多种措施调动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分不开的.

  b.大型肉食动物往往灵敏又胆怯,弱小的食草动物闲散而沉着,这是生存的必然要求。

  c.为了封建统治者个人口腹之好,竟如此劳民伤财!但也足见当时荔枝贮藏与运输的不易。

  d 我不赞成把人类基因组计划比喻成"曼哈顿原子计划"(前者在人文上远远超过了后者)的原因,就是出于这样的忧虑。

 4.下面是一则甲型h1n1流感病毒基因测序的新闻,请从中提取两个最有价值的信息。(每条信息不超过15个字)  (4分)

新华社电  加拿大卫生6日在渥太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加科学家已经完成对3个甲型h1n1流感病毒样本的基因测序工作。

加拿大国家微生物学实验室科学家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完成基因测序可以使科学家掌握甲型hlnl流感病毒的运行机制以及反应方式,从而有助于疫苗研制工作,预计疫苗最早可于今年11月问世。加科学家说,基因测序发现,分别来自墨西哥与加拿大的病毒样本在基因层面上并无二致,这就排除了该病毒已经发生变异的可能。

最有价值的信息一:                ▲

最有价值的信息二:                ▲

 5.仿照下列句子,按照给定的条件,写两个运用比喻、结构相同的句子。(5分)

例句:语文老师说,友谊是一篇绝妙的美文,能让灰色的心情变得亮丽;

数学老师说,                     ▲

物理老师说,                     ▲

二、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文段,完成6-8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也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客逾庖而宴        逾:越过

b.迨诸父异爨        迨:等到

c.扃牖而居            扃牖:关上门

d.吾妻来归            归:女子出嫁

7.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作者"亦多可悲"的一组是(3分)

①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②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③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④家有老妪,  尝居于此。

⑤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⑥娘以指叩门扉曰:  "儿寒乎?欲食乎?"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第一段文字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层叙母亲和祖母的轶事。

b.选文第一段主要采用即事抒情的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c.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刻画人物,善于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感人。

d.选文第一段字里行间倾注的是"多可喜,亦多可悲"之情,即作者对"项脊轩"的由衷热爱和怀念亲人的深厚感情。

 9.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3分)

                                ▲

 (2)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3分)

                                ▲

 (3)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4分)

                                ▲

三、古诗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鹧鸪天

贺铸

重过阊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唏②,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①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②唏:晒干。

 (1)这两首词同写对亡妻一如既往的深切怀念。苏词上阕有"无处话凄凉"一语,贺词上阕虽无 "凄凉"二字,却无一语不凄凉,说说《鹧鸪天》上阕是如何表达情感的。(4分)

                                ▲

 (2)这两首悼亡词都写出了妻子的美好形象,说说两首词采用的不同写法是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意境?(6分)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题1分)

  ①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

  ②                                ,则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③                                ,不妨长作岭南人。(苏轼)

  ④夕阳古道无人语,                       。(王实甫《长亭送别》)

  ⑤柳丝长玉骢难系,                       。(王实甫《长亭送别》)

  ⑥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                。(李密《陈情表》)

  ⑦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

  ⑧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痛哭和珍

石评梅

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多少不相识的朋友都掬着眼泪,来到这里吊你,哭你!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

四周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和珍!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导领?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等你培植,待你孝养。

  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

  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的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自杨荫榆带军警入校,至章士钊雇老妈拖出,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附马大街。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同在林弹雨中挣扎,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是惨被!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

  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作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与我的热力和温情。

  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的寂静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的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的睡吧!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绋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他们说:"本来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自你死后,自这大闭幕后,我早已失丢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究竟去了哪里。

  和珍!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驸马大街时,你记着不要回头。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你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

  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

  和珍,梦!噩梦!想不到最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虫豸的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

  三月廿五赴和珍追悼会归来之夜中写。

 

 12.文章主要用第二人称来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

 13.在作者的眼中,刘和珍是怎样的人?请整合文中的信息,简要回答。(5分)

                                ▲

 14.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她是怎样写自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

 15.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而本文写道:"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试比较这两段话的含意。(5分)

                                ▲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人类征服流感之历程

从1918年到1919年,甲1型流感几乎传遍了全球,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受到了它的袭击,死亡人数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死在炮火之下的人数还要多。1957年甲2型流感大流行,当年2月流行于中国贵州西部,4月扩散到全世界,共死亡几十万人。1968年甲3型流感大流行,发病率30%,病死率与1957年相近。2009年全球多国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

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常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乙型可引起中等流行,多表现为兵营、学校等的"单位内爆发";丙型多为散发病例,婴幼儿最易感染。目前虽有治疗药物和疫苗,主要是针对丙型感冒,只能降低发病率,而不能控制流行。流感中度流行的年度,世界每年约损失10多亿个工作日,死亡60万人以上。由于人们常将流感与感冒混同,视流感为"小病",更应引起全人类的重视。

流感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环境的破坏已开始危及人类的健康。全球升温也将给人口稠密但对疾病毫无准备的富饶地区带来可怕的热带疾病等等。大气层的漏洞导致地球平均气温的上升,也使许多古典传染病"复活",挪威、加拿大出现疟疾就是明显的例证。细菌在城市密集的人群中繁茂滋生,因为那里的人们经常保持身体的接触,吸入别人的废气。在水中、废物、房屋、家具和食物中滋生的细菌,会像一场烈火在烘干的大草原上迅速地蔓延。

古人用芳香疗法来医治疾病,绝大多数是采用熏蒸法,燃点乳香、沈香、檀香、玫瑰花等芳香物,用以驱逐秽气、杀虫灭菌,对流感的治疗和防止其蔓延有一定的效果。这与后来的消毒水防治相似。隔离、洗手、禁止随地吐痰是现代社会防止流感流行的常用方法。许多疾病都会通过唾沫和口痰传播,因此许多城市对随地吐痰都施以重罚。在中国的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对随地吐痰的罚款分别为600港元和500澳元。在人们还习惯于随地吐痰的情况下,不经过一个重罚严打的痛苦过程,就很难达到"不禁而止"的境界。现代人类采用综合防治法,如消毒、药物治疗、隔离、疫苗防治等。

1849年,英国著名的麻醉专家约翰?博士发表了关于霍乱传播问题的文章,提出了"粪便传播说",在当时是破天荒的。1865年,路易?巴斯德提出了"疾病的病原说"。以巴斯德的名字命名的有两个:一是巴斯德氏鼠疫杆菌;二是巴黎的巴斯德大学。罗伯特?柯克他先后发现了霍乱杆菌、炭疽杆菌和结核杆菌,并因为发现炭疽杆菌和结核杆菌,获得1900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英国医生伦纳德?罗斯,从10年起开始解剖蚊子,经过数年努力,终丁发现了疟原虫的传播机制,为此他被授予1902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选自叶金编著《人类瘟疫报告》海峡文艺出版社,有删改)

 1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l型流感、甲2型流感、甲3型流感都是世界性大流行,每次死亡人数都在几十万人以上,其中甲2型流感和甲3型流感的发病率相近。

 b.甲型流感流行的年度,世界每年约损失10多亿个工作日,死亡60万人以上。但由于人们常将流感与感冒混同,视为"小病",未引起人类的重视。

 c.许多城市对随地吐痰都施以重罚,是因为许多疾病都会通过唾沫和口痰传播。这种重罚最终可以达到"不禁而止"的境界。

d.在人类与流感对抗的历史上,科学家有的发现病菌的传播原理,有的发现了新的病菌,他们都获得了特殊的荣誉。

 17.根据文章内容,分条阐述传染性疾病产生的原因。(6分)

                                ▲

 18.概括流感的分类、发病特点和主要的防治方法。(6分)

                                ▲

七、作文(70分)

暑假不补课,我们却怀念校园中结伴玩乐的情景;平时上学时,我们又期盼早点放假。我们在矛盾中成长着。矛盾是我们人生绕不过的弯,有的人在矛盾面前迷惘了人生的方向,有的人在矛盾中学会了选择,有的人在解决矛盾中长大,而在有的人看来,这所谓的矛盾并不是矛盾。

  请以"矛盾,成长的音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建陵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答题卡

一、(18分)

 1.                     2.                     3.

 4.(4分)

 一是

 二是

 5.(5分)

  数学老师说:

  物理老师说:

二、(19分)

 6.                     7.                     8.

 9.(1)

                                                                    (3分)

  (2)

                                                                   (3分)

  (3)

                                                                   (4分)

三、(10分)

 10.(1)

                                                                    (4分)

  (2)

  

                                                                    (6分)

四、(8分)

 11.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五、(20分)

 12.

 

                                                                    (5分)

 13.

 

                                                                    (5分)

 14.

 

                                                                    (5分)

 15.

                                                                    (5分)

六、(15分)

 16.                 (3分)

 17.

 

                                                                    (6分)

 18.

 

                                                                    (6分)

七、作文(70分)

高二语文答案

 1.a(b"作"应读zuō;c"癸"应读guǐ    d"媪"应读ǎo)

 2.c(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吃惊。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此处应用耸人听闻。)

 3.c(a句式杂糅,"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显著成绩的关键是采取多种措施调动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显著成绩是与采取多种措施调动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分不开的")

 4.一是疫苗最早可于11月问世;二是病毒变异可能已排除

 5.数学老师说:友谊是一个万能的公式,能解决百思不解的难题。

 物理老师说:友谊是一根巨大的杠杆,能撬开禁闭的心扉。

二、6.c(扃牖:关上窗户)    7.c        8.d

 9.(1)但是,我住在这里,曾经历过许多值得高兴的事,也有许多让人悲伤的事。(然,可,句意通顺各1分)

  (2)我的孩子(孙儿),好久没有看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在这里默不作声,真像一个女孩子(竟 类 句意通顺各1分)

  (3)院子里有一棵枇杷树,是我妻子死的那一年亲手栽植的,现在已经高高地站立着,枝繁叶茂像伞一样了。(手 植  盖 句意通顺各1分)

三、10.(1)《鹧鸪天》上阕先写自己重归故地,物是而人非,"为何不同归"的感叹表达出作者悲从中来又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又以"梧桐半死"和"鸳鸯失伴""为喻。将自己丧偶之痛和老来孤独之境表现得分外悲凉(评分标准:本题4分。由重归故居的感受切入,"比"的手法的运用,两点各2分,能结合词意阐述清楚即可)

 (2)苏词通过梦境来写人,描绘出妻子对镜梳妆、见到久别的丈夫喜极而泣的情景,表现了夫妻间生死不渝的恩爱之情。贺词通过细节来写人,追忆妻子深夜为自己补衣的情景,表现了贫贱夫妻患难与共之情(评分标准:本题6分。写法、意境各3分。只要能分清二者在写法上、表意上的区别即可;写法与意境可合并作答亦可分开作答)

四、

11.(8分)

 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②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③日啖荔枝三百颗            ④禾黍秋风听马嘶

 ⑤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⑥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⑦只是当时已惘然            ⑧晓来谁染霜林醉

五、(20分)

 12.文章采用第二人称来写,便于抒发感情,既拉近了作者和刘和珍的距离,也拉近了读者和刘和珍的距离,自然实现了生者和逝者的对话。

 13.勇士    首领    有毅力,任劳任怨,乐观热情

 14.作者写了自已的渺小,写自己"早已丢失了,吓跑了"以自已的渺小衬托出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

 15.鲁迅的话表达的主要是愤怒。沉默是无言的愤怒,而愤怒迟早在沉默中爆发,不爆发就会在沉默中灭亡。作者的话表达的主要是悲哀,刘和珍的牺牲给作者带来最深的悲哀,永久的悲哀。

六(15分)

 16. c(a、病死率相近。b、应是"中度"流行的年度d文章并未提到约翰?斯

诺获得何种特殊的荣誉。)

 17.(6分)(1)、全球升温导致了热带疾病产生,还会使许多古典传染病"复活"。

  (2)城市膨胀,人口密度增大导致细菌的迅速蔓延。

 18.(6分)  (1)流感的分类:流感病毒甲、乙、丙三型。(1分)甲型常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乙型可引起中等流行;丙型多为散发病例。(2分)

  (2)用熏蒸法或消毒水防治。(1分)隔离、洗手、禁止随地吐痰。(1分)综合防治法,如消毒、药物治疗、隔离、疫苗防治等.(1分)

七、作文

《矛盾,成长的音符》习作评分

一、审题:

按照2009年高考作文评分细则,本次作文内容上重在"立意"、表达上重在"真情实感"。

1、  对"矛盾"的理解。

矛盾,泛指对立的事物互相排斥。辩证法上的矛盾指客观事物和人类思维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的互相信赖而又互相排斥的关系。形式逻辑中的矛盾(亦称"自相矛盾")指两个概念互相排斥或两个判断不能同时是真也不能同时是假的关系。

2、对"成长的音符"的理解。

"成长的音符",重点在"成长",是成长道路上的种种坎坷、曲折的经历、心历。

例如,关于成长的"音符":

成长的音符是快乐的。也许大家都还记得,孩提时的我们,常会有这样的想法:要是能快点长大有多好啊!那时的我们,只是朦胧地喜欢成长的快乐。现在的我们,依然喜欢成长,而且真正理解了快乐的含义。每一次小小的成功,每一次克服暂时的困难,我们都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也许这样的成功微不足道,但对于我们,则是一种进步的见证,一种收获的满足;父母亲切的目光,朋友关切的笑脸,哪怕只是一句问候,一声祝福,都能让我们感到由衷的快乐,因为我们知道,关怀就在我们四周,微笑、祝福,将成为我们成长道路上最温暖的体会;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给别人力所能及的帮助,更是一种不可替代的、真正的快乐。给予,是快乐的真谛。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让别人快乐才能让自己也获得快乐。

成长的音符是美好的。虽然成长的脚步匆匆,但它不会忘记向我们展示美好的画卷。无论成长是艰辛,还是喜悦,对每一个人来说,成长都将成为一生中最为美好的回忆。成长,同样指引着我们去寻找美、创造美。世界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当我们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成长,面对人生,我们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成长的音符是激昂的。年轻的心,永远不会甘于沉寂。美好的未来,需要用今天的汗水去换取。虽然在成长的道路上有着种种的艰难险阻,但是我们不会畏惧,更不会退却。成长的方向,永远只能是向着前方。所以,在成长的道路上,当暂时的乌云遮住我们寻找阳光的眼睛时,我们不会放弃努力,再次抬头,我们能看到耀眼的光明;当暂时的风雨挡住我们前进的脚步时,我们不会停止前行,再向前跨出一步,我们会发现泥泞的前方是美丽的花园。成长的音符,奏响一曲嘹亮的战歌,不断鼓舞我们前进。无论是怎样的困难,我们都勇于接受。因为我们知道,只有经历这些磨练,我们才能真正地长大。

3、对"矛盾,成长的音符"理解。

前后构成判断,把"矛盾"上升为一种对立面的统一,扣住"在解决矛盾中长大",所谓的"矛盾"其实也就非"矛盾"了。

二、评分

1、 基本原则:

(1)以立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

(2)紧扣文题是关键。

概念准确、判断恰当、论证严密,有真知灼见,真情实感的好文章,赋分时在等次分上浮3-5分。

反之,对基本切题,思想平庸,语言贫乏,在42-46分之间浮动。

对偏离"矛盾"、"成长的音符",思维混乱,文风不正的文章,在42分以下。

2、赋分等级:

一类:63-70;二类56-62;三类42-55;四类28-4l;五类0-27

3、个案处理

(1)把"矛盾"写成"失败"、"坎坷"、"坏思想"、"旧观念"等单一的东西,最高不    超过49分。只写"矛盾",未及"成长"字样的,最高不超过42分。

(2)确认抄袭的,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最高不超过10分。

(3)未完篇的,最高不超过46分。400、500、600字左右的,分别为20、30、40分之间赋分。

(4)每错(别)一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书写明显较差的最多扣1分。

文档

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10

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分值160分命题、审校:叶晓春一、语言运用(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a.龟(jūn)裂莞(wǎn)尔一笑栏(shǔn)濒临(bīn)b.愠(yùn)色悄无声息(qiǎo)作(zuò)坊晤面(wù)c.筵(yán)席岁在癸丑(kuí)骄横(hèng)掺和(chān)d.蓬蒿(hāo)长歌当(dàng)哭乳媪(yùn)凝眸(móu)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无毒昆虫狐假虎威地模仿起有毒昆虫的黄黑斑纹,这是自然界中最危险的警戒信号--弱者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