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测试时间60分钟)
1. 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15道题,共30分)
(1)
正在上高中的小明,最近迷恋上了网络游戏,整日泡在网吧里,上课也无精打采,老师、家长劝说无果。班主任向学校社会工作者小林求助,小林对小明网瘾问题进行干预,较适合的做法是()。
| 依法处罚网吧老板 |
| 对小明进行批评教育 |
| 对小明进行必要的看管 |
| 运用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理论及优势视角的理论有效帮助 |
失范理论最具影响的代表人物是( )。
| 霍华德﹒贝克 |
| 罗伯特﹒默顿 |
| 涂尔干 |
| 弗洛伊德 |
( )主要是指,对于那些身患无法治愈的重病,而本人又自愿终止生命的人,通过采取一定的手段,使他们无痛苦的死去。
| 临终关怀 |
| 接受死亡 |
| 成功的死亡 |
| .安乐死 |
一个儿童在看到别人有一顶和他相同的帽子时说:“这帽子是我的。”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该儿童处于认知发展的()。
| 具体运算阶段 |
| 形式运算阶段 |
| 感知运算阶段 |
| 前运算阶段 |
( )提出了“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的概念。
| 霍华德﹒贝克 |
| 罗伯特﹒默顿 |
| 涂尔干 |
| 弗洛伊德 |
( )是指一个家庭成员对另一个家庭成员所施予的暴力伤害。
| 犯罪 |
| 家庭暴力 |
| 家庭问题 |
| 越轨 |
按照联合国1997年的定义,( )是一种战略,将妇女和男子的关注事项和经验作为一个整体,纳入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所有领域的和方针的设计、落实、监测和评估,使男女都能平等受益,中止不平等现象,最终实现男女两性平等的目标。
| 平权行动 |
| 女性主流化 |
| 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 |
| 女权主义 |
( )是儿童或青少年由于相近的年龄和相同的社会地位而结成的一个小团体。
| 次级群体 |
| 弱势群体 |
| 同龄群体 |
| 初级群体 |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根基是发现了( )。
| 心理情欲发展阶段 |
| 自我 |
| 无意识 |
| 心理结构 |
性别歧视者常犯的错误是以偏概全,过分强调( )。
| 社会性差别 |
| 环境差别 |
| 生理性差别 |
| 心理性差别 |
择偶的( )理论的基本假说是:在配偶选择中,每个人都在他或他的合适人选的范围内寻找伴侣,后者给他或他的最大限度的需要满足提供了最可靠的保证。
| 角色 |
| 价值 |
| 互补需要 |
| 交换 |
7.在家庭关系中,( )是核心。
| 婆媳关系 |
| 祖孙关系 |
| 父母子女关系 |
| 夫妻关系 |
小强2岁时由于父母忙于工作被送到乡下外婆家抚养,外公外婆对其十分疼爱,百般呵护。6岁时,小强回到父母身边并进入小学。这时他性格十分内向,爱哭,害怕与陌生人交往。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论,小强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是没有完成()的矛盾冲突。
|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
| 主动对内疚 |
| 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
| 自主对羞怯、疑虑 |
.精神分析学派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有精神障碍的病人,行为主义的研究对象是狗等动物,所以他们得出的结论都不正确。( )
| 错误 |
| 正确 |
调查显示,现代人一生的情绪低潮在( )。
| 中年 |
| 老年 |
| 童年 |
| 青年 |
(1)
比较普遍的社区划分方法是,将社区划分为( )。
| 城镇社区 |
| 农村社区 |
| 城市社区 |
| 集镇社区 |
4岁的小明患有自闭症,智力迟于同龄小朋友,不爱说话,与周围的人交流有困难,其父母在对小明的教育中感到很吃力,找到了社会工作者老李,老李针对这种情况采取的比较适合的干预措施是()。
| 鼓励小明主动与他人交流 |
| 对小明的不友善行为适当予以批评,以激励他改变现状 |
| 为自闭症患者争取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 |
| 开展自闭症幼儿成长小组 |
| 对家长提供情绪疏导和心理支持服务 |
衡量一个社会是否达到老龄化的指标主要有( )。
| 中位年龄 |
| 老少之比 |
| 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
| 少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
莱恩·多亚尔和伊恩·高夫认为人类存在共同的、客观的需要,他们把人类的需要分为()。
| 发展性需要 |
| 社会性需要 |
| 生存性需要 |
| 基本需要 |
| 中介需要 |
皮亚杰根据认知心理的发展阶段,相应地区分出不同的游戏类型
| 规则游戏 |
| 情感游戏 |
| 练习游戏 |
| 象征游戏 |
社会的基本特征有( )。
| 差异性 |
| 普适性 |
| 政治性 |
| 价值性 |
性别角色社会化是在社会环境中发生和进行的,影响性别角色社会化的主要因素有()。
| 学校 |
| 大众传媒 |
| 家庭 |
| 职业 |
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的特点主要包括()。
| 成长的需要通过发展个人的潜力和才能,使个人得到满足 |
| 当某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可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也可能没有这种上升趋势 |
| 只有基本满足了低级需要后才会产生高级需要 |
| 他并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 |
| 当较高级需要受到挫折时,可能会降而求其次 |
在学龄前阶段,儿童在各方面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儿童在学龄前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 自闭症 |
| 意外伤害 |
| 电视依赖 |
| 挑食偏食 |
| 攻击行为 |
.家庭中的基本三角决定了家庭的基本结构,这个基本三角包括( )。
| 婆媳 |
| 子女 |
| 父亲 |
| 母亲 |
社区作为社会环境的构成要素之一,根据不同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类型,包括以下()类型。
| 边缘社区和偏远社区 |
| 新社区和农村社区 |
| 传统社区和现代社区 |
| 地域性社区和功能(精神)性社区 |
| 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 |
英国心理学家鲍尔比把依恋发展划分为()阶段。
| 纠正目标的依恋关系阶段 |
| 安全的依恋关系阶段 |
| 鲜明清晰的依恋关系阶段 |
| 前依恋关系阶段 |
| 形成中的依恋关系阶段 |
中年期的家庭调适同时表现在( )。
| 对成年子女的调适 |
| 夫妇双方自身的调适 |
| 对兄弟姐妹的调适 |
| 对老年父母的调适 |
面对日益增长的青少年性行为,社会工作者要积极主动地开展性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性和性行为是非常必要的,以下社会工作者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 要正确处理少男少女之间的情感问题,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 |
| 告诫他们不要看有关性知识的书籍,以净化其心灵 |
| 告诫他们尽量不要有男女之间的任何交往 |
| 鼓励正确的男女观念,建立正确的性态度 |
| 教育他们学会男女之间的正确交往,认识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内容 |
文化是人类共同生活的基础,也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社会环境。以下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兵马俑、长城等经过人类加工、创造的物品属于物质文化 |
| 个体的行为深受其认同文化中的行为模式的影响 |
| 每个民族的文化中既有传统的成分,又有现代的成分 |
| 文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物的总称,包括物质技术、社会规范和精神体系 |
| 亚文化是被一部分社会成员或某一社会群体接受的文化,与主文化相冲突 |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有()。
| 生理环境 |
| 心理环境 |
| 物质环境 |
| 社会环境 |
幼儿游戏的意义主要表现为( )。
| 社会性的发展 |
| 性别的社会分化 |
| 快乐经验的获得 |
| 认知能力的提高 |
社会环境的特征主要包括():
| 多样性 |
| 差异性 |
| 历史性 |
| 人造性 |
| 社会性 |
标签理论对犯罪现象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其中以( )为主要代表。
| 涂尔干 |
| 霍华德﹒贝克 |
| 爱德文﹒勒门特 |
| 罗伯特﹒默顿 |
科尔伯格理论将其按习俗水平分为()等阶段。
| 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
| 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
| 普遍性伦理准则阶段 |
| “好孩子”定向阶段 |
| 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
(1)
6岁的小丽对妈妈说:“妈妈,你今天接送我上下学,还给我买好多好吃的,我奖励你一个小粘贴。”说完,她把一个星状的小粘贴贴在了妈妈的衣服上。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丽正处于感知运算阶段。
| 正确 |
| 错误 |
社会环境中有的因素直接影响着人的行为,有的则比较间接;有的因素对人的生存状态影响巨大,有的则影响微弱。由此体现了社会环境的层次性。
| 正确 |
| 错误 |
社会工作倡导“人在环境中”,可见环境能影响人类行为,但人类行为不能影响环境。
| 正确 |
| 错误 |
家庭成员间互相尊重、平等交流,对子女既有约束,又有鼓励,构成娇纵型家庭教养方式。
| 正确 |
| 错误 |
人的个体发展要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期不同的特征,婴幼儿阶段是人个体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其生理发展的特征是动作发展最为迟缓。
| 正确 |
| 错误 |
中年期对于夫妇来说,既是一个危机,也是一种机遇。
| 正确 |
| 错误 |
人的生命是从呱呱坠地开始,因此没有必要关注胎儿。
| 正确 |
| 错误 |
谁的寿命越长,谁掌握的知识就越多,谁就是知识的传播者。
| 正确 |
| 错误 |
进入青春期,每个女孩都早熟,每个男孩都晚熟。
| 正确 |
| 错误 |
马斯洛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需要层次论”,他认为只有满足了低级需要后才会产生高级需要。
| 正确 |
| 错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