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号:201310-01
钢筋工程作业指导书
单 位: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2013年10月24日发布 2013年10月25日实施
框架桥(涵)工程
钢筋工程作业指导书
1. 编制范围
适用于xx框架桥(涵)工程施工。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3.技术要求
3.1钢筋材料检验
3.1.1外观质量
所有类别钢筋(圆钢、螺纹钢)应平直、无损伤,表面无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热轧带肋钢筋表面允许有凸块,但不得超过横肋的高度,钢筋表面上其他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于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许偏差。
3.1.2力学性能
施工前对钢筋的质量指标进行全面检查,按批检查其直径、每延米重量并抽取试件做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冷弯试验,其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GB1499)等的规定。
检验数量:以同牌号、同炉罐号、同规格的钢筋,每60t为一批,不足60t也按一批计,每批抽检一次。
抽检方法:全部检查质量证明文件,按批抽样测量直径、称量每延米重量并进行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冷弯试验。
3.2钢筋加工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 序号 | 项目 | 允许偏差(mm) | 检验方法 |
| 1 | 受力钢筋全长 | ±10 | 尺 量 |
| 2 |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 20 | |
| 3 | 箍筋内净尺寸 | ±3 |
安装的钢筋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保护层垫块数量不应少于4个/㎡。
钢筋安装及钢筋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符合下表规定:
钢筋安装及钢筋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 序号 | 项目 | 允许偏差(mm) | 检验方法 |
| 1 | 受力钢筋排距 | ±5 | 尺量梁端、中间各1处 |
| 2 | 同一排中受力钢筋间距 | ||
| 3 | 分布钢筋间距 | ±20 | 尺量连续3处 |
| 4 | 箍筋间距 | ±10 | |
| 5 | 弯起点位置(加工偏差20mm包括在内) | 30 | 尺量 |
| 6 | 钢筋保护层厚度c(c≥30) | ﹢10-0 | 尺量两端中间各2处 |
混凝土垫块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应不低于结构本体混凝土的标准。
检验方法:垫块制作单位每半年提供一次第三方检测报告,施工单位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和检查报告。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每个框架桥(涵)为一个完整的作业区,包含三个区段:下料区段、弯起区段、安装区段。
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钢筋下料→试弯→测量→成批弯曲→存放→运输→现场安装。
4.2工艺流程钢筋原材料检验
钢筋下料
试弯
测量
成批弯曲
存放
运输
现场安装
检查、验收
下一道工序
5.施工要求
5.1施工准备
5.1.1原材料检验
钢筋质量应满足3.1规定,垫块质量应满足3.4规定。
5.1.2主要钢筋加工机械设备操作规范及要求
5.1.2.1钢筋切断机
(一)、准备工作
(1)钢筋切断机应选择较坚实的地面安置平稳,机身铁轮应用三角木块塞好,接送料工作台面应和刀刃下部保持水平,工作台的长度可根据加工材料长度决定,四周应有足够搬运钢筋的场地。
(2)使用前必须清除刀口处的铁锈及杂物,检查刀片应无裂纹,刀架螺栓应紧固,防护罩需完好,接地要牢固,然后用手扳动皮带轮,检查齿轮啮合间隙,调整好刀刃间隙,固定刀片与冲切片的水平间隙以0.5-1毫米为宜。
(3)按规定向各润滑点齿轮面加注或涂抹润滑油。若需更换液压油时,应将原液压油按规定选用。
(4)起动后先空车试运转,整机运行应无卡滞和异常声响,若系液压传动,还应首先排除缸内空气,待确认各部正常后方可作业。
(二)、操作要点
(1)新投入使用的切断机,应先切直径较细的钢筋,以利设备磨合。
(2)切料时必须使用刀刃的中下部位,并在活动刀片向后退时,握紧钢筋对准刀口,迅速送入,以防钢筋未端摆动或蹦出伤人。严禁在活动刀片已开始向前推进时向刀口送料,否则易发生机械和人身事故。
(3)严禁切断机超出规定范围的钢筋,一次切断多根钢筋时,总截面积应在规定范围以内。禁止切断中碳钢筋和烧红的钢筋,切断低合金钢等特种钢筋时,应更换相应的高硬度刀片。
(4)切断短料时,靠近刀片的手和刀片之间的距离应保持150毫米以上,如手握一端的长度小于400毫米时,应用套管或夹具将钢筋短头压住或夹牢,以防弹出伤人。
(5)在机械运转时严禁用手去摸刀片或用手直接去清理刀片上的铁屑,也忌用嘴吹。钢筋摆动周围和刀片附近,非操作人员不得停留。切断长料时,也要注意钢筋摆动方向,防止伤人。
(6)运转中如发现机械不正常或有异响,以及刀片歪斜、间隙不合等现象时,应立即停车检修或调整。
(7)工作中操作者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取放钢筋时,既要注意自己,又要关心别人。已切断的钢筋要堆放整齐,防止个别切口突出,误踢割伤。作业后用钢刷清除刀口处的杂物,并进行整机擦试保养。
(三)、检查及保养事项
(1)清洁机体,按润滑表加注规定的油料。
(2)检查各部螺栓,不得缺损,要紧固牢靠。三角皮带的松紧度以能皮带中间按下10-15毫米为宜,各防护装置要齐全完好。
(3)检查电路和开关,线头应连接牢固,保险丝应符合规定,开关接触应可靠,接地应良好。
(4)调整固定刀片和活动刀片的间隙,两刀片的重叠量在正常情况下为2毫米,间隙应不大于0.3毫米。
(5)刀片固定架的螺栓不得松动,如刀口磨钝应予更换。
(6)检查离合器,接地应稳,分离应完全。
(7)用手转动2至3圈进行试运转,各部灵活无阻后,再接通电源运转1至2分钟,各部应工作正常,无异常声响。
(8)在运转中检查轴承温度,滚动轴承及滑动轴承的温度不应高于60度,电动机的温升不应超过60度。
5.1.2.2钢筋弯曲机
工作时,根据钢筋弯曲形状,将钢筋平放在工作盘中心轴和相应的成形轴之间,挡铁轴的内侧。当工作盘转动时,钢筋一端被挡铁轴阻止不能转动,中心轴位置不变,而成形轴则绕中心轴作圆弧转动,将钢筋推弯。
由于规范规定,当作180度弯钩时,钢筋的圆弧弯曲直径应不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因此,心轴也相应地制成直径不同的几种规格,以适应弯曲不同直径钢筋的需要;当弯曲直径φ16毫米以下的钢筋时,应在插入主座上放置挡料架,通过调换不同直径的中心轴承和衬板厚度,使中心轴套和衬板之间的垂直距离等于被弯曲钢筋的直径,以保证钢筋的正确弯曲形状。
(一)、准备工作
(1)钢筋弯曲机应在坚实的地面上放置平稳,铁轮应用三角木块塞好,工作台和弯曲机台面要保持水平,当弯曲根数较多和较长的钢筋时,应作架子支持,同时四周要有足够的工作场地。
(2)机械进行全面检查
① 检查附件是否齐全、完好,各零件联接螺栓有无松动。
② 检查电机和电气元件的接线是否正确牢固,电源线不能直接接在按纽上,应另装铁壳开关控制电源,并应妥善接地。
③ 检查减速箱内润滑油是否充足,必要时应进行补充或更换。
(3)准备各种附件
①根据弯曲钢筋的直径选择中心轴和成形轴。弯曲细钢筋时,中心轴换成细直径的;成形轴换粗直径;弯曲粗钢筋时,中心轴换成粗直径的,成形轴换成细直径的。一般中心轴的直径应是钢筋直径的2.5-3倍,钢筋在中心轴和成形轴间的空隙不能超过2毫米。
②根据弯曲钢筋的直径配换齿轮。工作盘(主轴)转速:当钢筋直径d≤18毫米时高速;d18-22毫米时取中速;d>32毫米时取低速。一般工作盘常放在慢速上,这样就可以弯曲允许范围内所有直径的钢筋。
③当弯曲直径在20毫米以下的钢筋时,应在插入座上放置挡料架,以保证被弯钢筋能正确成形。
④先进行空车试运转,应平稳、无卡异常后,方可进行负载试验,先弯曲直径较小的钢筋,再弯曲大直径钢筋。
⑤为了减小度量时间,可在台面上设置标尺,在弯曲前先正确度量好弯曲点的位置,同时先试弯一根,经检查无误后再正式工作。
(二)、操作要点
①操作时注意力要集中,首先要了解倒顺开关控制工作盘旋转的方向,钢筋的放置要和挡铁轴、工作盘旋转方向相配合,不要放反。在变换工作方向时,要从正转一停一倒转,不要直接从正一倒或倒一正。
②弯曲较长的钢筋时,应有专人扶持,搬运钢筋时,要注意不得碰撞人和物。严禁在弯曲钢筋的作业半径内和机身不设固定销的一侧站人,弯曲好的半成品应及时堆放整齐,弯钩不得朝上。
③严禁超过机械对钢筋直径、根数及机械转速的有关规定。
④作业中严禁更换中心轴、成形轴或挡铁轴,也不得在运转过程中进行检修、加油或清扫。挡铁轴的直径和强度不得小于被弯曲钢筋的直径和强度,不直的钢筋不得在弯曲机上弯曲,以防发生事故。
(三)、检查及保养事项
①清除机体上的污垢,检查防护装置是否齐全牢靠,按润滑表加注规定的油料。
②检查各线头,应连接牢固,装上规定的保险丝。装上规定的保险丝,开关要接触可靠,接地应良好。
③检查挡板卡头和工作盘,应装置牢固。
④用手转动2至3转,灵活无阻后再接通电源试运转1至3分钟,运转时应均匀平稳,无过大的噪音。
⑤在运转中检查轴承及电动机温度,滚动及滑动轴承的温度不能高于60度,电动机的温升不能超过60度。
5.2施工工艺
5.2.1钢筋下料
(1)、严格按照材料消耗定额到材料室领取经检验合格的钢筋(必须按照材料检验流程)。
(2)、根据施工图纸尺寸计算下料长度。下料时应根据钢筋编号和供料尺寸的长短,统筹排料,一般先断长料后断短料以减少损耗。
(3)、钢筋配料计算完毕,应填写配料表,同时每一编号的钢筋应制作一块料牌。配料表上分别注明钢筋形状、尺寸、编号、数量以及钢筋级别、直径。配料表作为钢筋加工的依据,料牌则系于已加工好的钢筋上。
(4)、其余钢筋加工在常温下以不损害其材质的方法进行,并按照设计图检查尺寸。钢筋端部弯折应利用机具一次成形,不得进行回复操作。
(5)、钢筋裁切过程中,发现焊接接头及钢材的外观缺陷,应予剔除。
(6)、钢筋的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
(7)、为确保钢筋长度的准确,定尺档板的位置固定后应复核,其允许偏差±2mm。不带弯钩的长钢筋裁切长度误差为±5mm。
(8)、带弯钩及弯折的钢筋应考虑钢筋经弯曲后的伸长量,要根据经验确定其实际下料长度(也可试弯实测决定)。
5.2.2钢筋弯曲
(1)、 钢筋在弯曲成型前须熟悉待加工钢筋的规格、形状和各部分尺寸,确定弯曲操作步骤和准备机具等。
(2)、在进行成批钢筋弯曲操作前,各类型的弯曲钢筋都要试弯一根,然后检查其弯曲形状、尺寸是否和施工图纸要求相符,并校对钢筋的弯曲顺序、划线,所定的弯曲标志、板距等是否合适,经过调整后,再进行成批生产。
(3)、机械弯曲时,不得用小直径心轴弯曲大直径钢筋。
(4)、钢筋的加工严禁采用损害材料质量的加工方法,对已弯曲过的钢筋严禁再度复原使用。
(5)、钢筋必须平直,无局部弯曲。表面的油渍、漆污、水泥浆和敲击能脱落的浮皮、铁锈等必须清理干净。
(6)、钢筋加工除应符合3.2要求外,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1)受拉热轧光圆钢筋的末端应做180°弯钩,其弯曲直径dm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钩端应留有不小于钢筋直径3倍的直线段,如下图所示:
半圆形弯钩
(2)受拉热轧带肋钢筋的末端应采用直角形弯钩,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3.5倍(HRB400),钩端应留有不小于钢筋直径5倍(HRB400)的直线段,如下图:
直角形弯钩
5.2.3钢筋存放、运输
(1)、钢筋应按厂名、级别、规格分批存放(垫离地面200mm 以上)堆置在仓库(棚)内,并分类挂牌明示。
(2)、钢筋在运输、储存过程中,应防止锈蚀、污染和避免压弯。装卸钢筋时不得从高处抛掷。
(3)、不合格的钢筋立即清除出场。
(4)、钢筋应逐批按试验合格通知单核对后发放使用。
5.2.4现场安装
钢筋骨架绑扎均在施工作业面上进行整体绑扎作业。在绑扎过程中由专职质检人员进行检查作业,保证绑扎过程中按图施工作业。
混凝土垫块应呈梅花形交错布置,设置数量为每平方米不少于4块,钢筋骨架易变形处可适当增加垫块数量。混凝土垫块设置应能保证净保护层厚度框架内侧为45mm,框架外侧为40mm。
6.劳动组织
6.1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6.2施工人员应结合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每个作业工地人员配备表
| 负责人 | 1 |
| 技术主管 | 1 |
| 专兼职安全员 | 1 |
| 工班长 | 3-5人 |
| 技术、质检及试验人员 | 4-6人 |
| 机械工、普工 | 30-50人 |
7.材料要求
钢筋质量应满足3.1规定,垫块质量应满足3.4规定。
8.设备机具配置
钢筋工程施工机械设备配置如下表所示: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表
| 机械设备名称 | 型号 | 数量 |
| 钢筋切断机 | TFGM | 2 |
| 钢筋弯曲机 | WJ-40 | 2 |
| 运输车 | 13米 | 2 |
| 吊车 | 25t | 1 |
9.1质量控制
9.1.1钢筋加工
在加工钢筋前应仔细熟悉设计图纸及图纸说明。
9.1.2钢筋绑扎“六不准”
(1)钢筋污染清除不干净不准绑扎钢筋;
(2)控制线未弹好不准绑扎钢筋;
(3)钢筋本身质量未通过检查验收不准绑扎钢筋;
(4)钢筋加工未通过验收不准绑扎钢筋;
(5)技术交底未到位不准绑扎钢筋;
(6)模板表面未清除干净不准吊装钢筋。
9.1.3钢筋保护层控制
钢筋保护层尺寸控制是否准确、钢筋位置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一项重点内容,也是存在问题较多和不易控制的问题。保护层垫块的布置是关键,混凝土施工前要确认垫块的型号、布置位置和数量满足保护层设计的要求。
9.1.4工作习惯和质量意识
在工作中应注意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质量意识,所用钢筋加工设备应精心保养,严格按设备操作规程作业,同时认真总结,不断提高专业技能。
9.2质量检验
9.2.1钢筋检验
在加工前首先检查钢筋及预埋件(筋)的材质单,检验合格证明,并检查其外观质量。加工完毕后校对半成品与图纸是否对应。如有错误,应及时纠正。
9.2.2钢筋绑扎“验”
(1)钢筋未完成不验收;
(2)钢筋定位措施不到位不验收;
(3)钢筋保护层垫块不合格、达不到要求不验收;
(4)钢筋纠偏不合格不验收;
(5)钢筋绑扎未严格按技术交底施工不验收。
10.安全及环保要求
10.1安全要求
(1)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施工现场严禁穿拖鞋等。严禁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
(2)严禁酒后作业。
(3)遇有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现场管理人员,不得擅自处理,严禁冒险作业。
(4)工地一切电器设备,均由电工负责安装、维修,严禁非专业人员拆、修、装电器设备。
(5)施工现场电源线路,必须按“三相五线”制,TV-S系统要求布置,并按“三级配电”“二级漏电分级”分段保护。
(6)工地一切电器设备,均由电工负责安装、维修,严禁非专业人员拆、修、装电器设备。必须一机一闸一漏一箱进行敷设。
(7)电箱一律采用铁质电箱,电箱应有严密的防雨措施,安装位 置合适,安装牢固,进出线整齐,拉线牢固,熔丝不得用金属代替,箱内不得放其它物品。
(8)现场电源线路及电气设备,由持证电工负责安装维护,经验收合格后,方准投入使用。
(9)施工现场所有设备和机具必须做好保护接零。所有机械设备的传动部位,必须装设防护罩。
(10)使用起重机作业时,必须正确选择吊点位置,合理穿挂索具,试吊。除指挥及挂钩人员外,严禁其他人员进入吊装作业区。
(11)施工中要注意:风、水、电安全可靠,井孔周围清洁整齐,有足够的照明,交通道路的脚手板、防滑栏杆等平顺牢固。
(12)高空作业工作人员要戴安全帽,穿防滑鞋、栓安全带。
10.2环保要求
10.2.1思想教育和制度保证措施
(1)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认识,强化职工的环保意识。
(2)严格执行有关环境保护的国家法律、法规和施工技术细则规定的强制性条款;严格执行当地对环境影响和水土保持方案的有关要求;认真贯彻业主制定的环境保护措施。
(3)临近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的工点、路段要严格遵守国家及当地有关规定,严格规定作业程序和施工人员,尽量缩短工期,不因施工作业使其自然风貌 、景观受到损害。
(4) 制定详细的环境保护措施,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违反有关环境保律、法规的及时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并无条件的接受环境监理单位的指导和监督。
10.2.2水土保持措施
为保证地表径流的排泄,工程施工不要切割、阻挡地表径流的畅通,不得强行改变径流的方向或改沟、改河。临时用地范围的裸露地表植草或种植树木绿化。
10.2.3防止噪音污染措施
针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对动植物和人体损害均较大,为了保护环境,应尽量减少噪音污染,避免夜间作业。对机械设备产生的超分贝噪音利用消音设备减噪。
10.2.4防止水污染措施
施工营地生活废水就近排入不外流的地表水体,严禁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至江河中,对于含沙量大且浑浊的施工生产废水,采用沉砂池处理后再排放,含油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排放,防止油污染地表和水体。
10.2.5生产生活垃圾处理及油料管理
严禁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至江河中,含油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排放,防止油污染地表和水体。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放。
施工营地设置集中垃圾收集地,设专人管理,经无害化处理后排放,定期填埋,严禁就地焚烧。对营地生活垃圾(包括施工废弃物)集中装运至指定垃圾处理场处理。对不能处理的垃圾拉到设有处理设施的厂处理。
油和废油的管理:施工机械维修、油料存放地面应硬化,减少油品的跑、冒、滴、漏,所有油罐要有明显的标志,在不使用时要密封;严禁随意倾倒含油废水,应集中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