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新城道中(其一)》导学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8 02:08:24
文档

《新城道中(其一)》导学案

《新城道中(其一)》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置身诗境(情境),找出主要意象,并指出意象之间的关联。2、能缘景明情,理解景物意象所蕴含的诗人情感。3、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诗歌的深层意旨。二、学习重点、难点掌握“缘景明情”、“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三、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铜钲()竹篱()西崦()絮帽()饷()2.解释下列词语铜钲:西崦:饷:3.填空苏轼:1037年—1101年,字______,号________,______文学家、书画家,在诗、词、散文创作三方面都
推荐度:
导读《新城道中(其一)》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置身诗境(情境),找出主要意象,并指出意象之间的关联。2、能缘景明情,理解景物意象所蕴含的诗人情感。3、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诗歌的深层意旨。二、学习重点、难点掌握“缘景明情”、“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三、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铜钲()竹篱()西崦()絮帽()饷()2.解释下列词语铜钲:西崦:饷:3.填空苏轼:1037年—1101年,字______,号________,______文学家、书画家,在诗、词、散文创作三方面都
《新城道中(其一)》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能置身诗境(情境),找出主要意象,并指出意象之间的关联。  

2、能缘景明情,理解景物意象所蕴含的诗人情感。

3、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诗歌的深层意旨。

二、学习重点、难点

掌握“缘景明情”、“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三、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铜钲(    )竹篱(    ) 西崦(    )絮帽(    )饷(    )

2.解释下列词语

铜钲: 

西崦:

饷:

3.填空

苏轼: 1037年—1101年,字______,号________,______文学家、书画家,在诗、词、散文创作三方面都表现出非凡的才能。学过的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网搜索浙江富阳至新登(即诗中的新城)的地形图。思考:

诗中“我”是顺风而行,还是逆风而行?理由是什么?

四、课堂学习

(一)阅读诗歌

(二)解读诗歌:

 1、圈点诗中的主要意象:                        新城道中(其一)

苏 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2、描绘意象的特点,找出意象之间的关联,体会作者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天净沙·秋思》,根据本诗中的意象填写:

枯藤老树昏鸦          桃     树   初日  

小桥流水人家                      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岭上                   

断肠人在天涯                 人在道中

4、阅读下列资料,知人论世,从更深的层面理解诗歌意旨。

苏轼21 岁,进京应试,得到主考官欧阳修赏识,获第二名,一时声名大噪,名动京师。但突然母亲病故,回乡守丧三年。

1061年,苏轼25岁,又进京,中举。

1065年,苏轼29岁,父亲苏洵病逝,妻子王弗病逝,回乡守丧三年。

1069年,苏轼33岁,回京,但赏识他的欧阳修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王安石变法:1069——1085年)

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惹怒王安石,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

1073年,苏轼37岁,被派往杭州任通判,作《新城道中》。

1079年,苏轼43岁,“乌台诗案”,入狱。

1082年,苏轼47岁,被贬黄州,作《定风波》《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

我的理解:                                                                         

                                                                                   

                                                                                   

                                                                                   

(三)诵读诗歌

(四)学以致用: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浙江题)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_______ 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五、课后作业:

1、上网查找《新城道中》(其二),与本诗进行比较。

2、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材料并完成小论文《活泼泼的生命精神——阅读苏轼》,2000字以上。

文档

《新城道中(其一)》导学案

《新城道中(其一)》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置身诗境(情境),找出主要意象,并指出意象之间的关联。2、能缘景明情,理解景物意象所蕴含的诗人情感。3、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诗歌的深层意旨。二、学习重点、难点掌握“缘景明情”、“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三、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铜钲()竹篱()西崦()絮帽()饷()2.解释下列词语铜钲:西崦:饷:3.填空苏轼:1037年—1101年,字______,号________,______文学家、书画家,在诗、词、散文创作三方面都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