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自考2015年4月《美学》真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8 02:01:38
文档

自考2015年4月《美学》真题

2015年4月《美学》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审美现象背后体现的实质是人与世界之间的()。A.认识关系B.审美关系C.实用关系D.伦理关系【答案】B【解析】审美现象,背后其实是人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是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即人的审美活动。【考点】绪论——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2.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应当是()。A.心理学方法B.社会学方法C.哲学方法D
推荐度:
导读2015年4月《美学》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审美现象背后体现的实质是人与世界之间的()。A.认识关系B.审美关系C.实用关系D.伦理关系【答案】B【解析】审美现象,背后其实是人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是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即人的审美活动。【考点】绪论——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2.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应当是()。A.心理学方法B.社会学方法C.哲学方法D
2015年4月《美学》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审美现象背后体现的实质是人与世界之间的( )。 

A.认识关系 

B.审美关系 

C.实用关系 

D.伦理关系 

【答案】B

【解析】审美现象,背后其实是人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是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即人的审美活动。 

【考点】绪论——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2.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应当是( )。 

A.心理学方法 

B.社会学方法 

C.哲学方法 

D.文学方法 

【答案】C

【解析】从学科性质来看,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应当是哲学方法。首先,美学从诞生起就属于哲学,成为学科也没有脱离哲学,当代有影响的美学流派和思潮均有相应的哲学思想为背景。其次,审美活动是精神活动,需要审美主体的全身心投入,这是科学和实验方法等其他方法都力不能及的。再次,美学涉及的本源问题,只有靠理性指引下的哲学方法才能掌握。最后,美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不仅包括在理性潜在指导下现象的辨析、鉴赏的体验、本质的审察、灵感的沟通等,还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逻辑推演等,这也离不开哲学的思考。 

【考点】绪论——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 

3.人的实践——存在向审美活动过渡的中介环节是( )。 

A.认识 

B.欲望 

C.情感 

D.自由 

【答案】D

【解析】自由关系是人与世界形成审美关系的关键。 

【考点】绪论——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4.《尚书·尧典》中提出的“诗言志”说大体上可划入西方艺术起源理论的( )。

A.表现说 

B.符号说 

C.形式说 

D.巫术说 

【答案】A

【解析】“诗言志”的意思是,诗歌艺术的本质是表现情感志向。在中国,言志说、心生说和缘情说大体上可划入西方艺术起源理论的表现说。 

【考点】艺术论(一)——艺术与艺术作品 

5.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理念,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艺术又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的美学家是( )。 

A.巴门尼德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泰勒斯 

【答案】C

【解析】柏拉图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理念,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艺术又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 

【考点】艺术论(一)——艺术与艺术作品 

6.中国书法艺术能够通过线条、形状,表现一定的生命情调和人生境界,这种情调与境界属于艺术品结构中的( )。 

A.形式符号层 

B.意境超验层 

C.意象世界层 

D.物质实在层 

【答案】B

【解析】意境超验层是意象世界背后所蕴含的富有形而上的人生哲理意味的最高境界。意境超验层有广义、狭义之分,一是就人生境界而言,一是就艺术品本身的内涵而言。这两种含义往往混为一体,这一点在中国书画里表现得最为明显。中国书法是一种节奏艺术,其中的线条、形状,是艺术家情感和人格的表现,它不去模拟实物;亦不纯粹抽象,而是表现出各个时代的生命情调与文化精神。 

【考点】艺术论(一)——艺术品的层次结构 

7.“载道说”界定艺术的角度是( )。 

A.艺术起源 

B.艺术本质 

C.艺术功能 

D.艺术存在 

【答案】C

【解析】“载道说”较早可以追溯到孔子,而唐代韩愈、柳宗元则加以完善。韩、柳都排斥文的缘情作用,都注重突出文的政治教化作用。因此,“载道说”又称“教化说”,是从艺术功能角度来定义的。 

【考点】艺术论(一)——艺术与艺术作品 

8.色彩的审美意义主要表现在表情性和( )。 

A.直观性 

B.象征性 

C.想象性 

D.丰富性 

【答案】B

【解析】色彩的审美意义主要表现在表情性和象征性两个方面。 

【考点】审美活动论——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对象 

9.审美对象和它所依据的客观事物相分离,说明审美对象具有( )。 

A.非实体性 

B.客观性 

C.开放性 

D.实体性 

【答案】A

【解析】审美对象之所以会具有非实体性,是因为审美活动并不是单纯的静观,而是一种积极的建构过程。在审美中,主体总是这样或那样、有意或无意地要对客体作出选择,他或者会忽略某些因素,或者会增加某些方面,正是在主体这种创造性的关照过程中,审美对象才从它所依存的客观事物中被分离和突出出来。

【考点】审美活动论——审美活动的发生 

10.提出“劳动先于艺术、功利先于审美”的美学家是( )。 

A.卢森堡 

B.列宁 

C.斯宾塞 

D.普列汉诺夫 

【答案】D

【解析】普列汉诺夫曾经提出过一个十分著名的观点,即劳动先于艺术、功利先于审美。 

【考点】审美活动论——审美活动的发生 

11.审美体验的独特性就在于它是( )。 

A.对对象之意义与价值的概括 

B.对对象的情慼体悟和价值品味 

C.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D.客体洋溢美的意蕴的结果 

【答案】B

【解析】所谓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的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考点】审美活动论——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对象 

12.在西方美学史上,神学色彩最强烈的是( )。 

A.古希腊美学 

B.古罗马美学 

C.德国古典美学 

D.中世纪美学 

【答案】D

【解析】中世纪美学在根本上乃是神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其对审美经验的看法也明显打着神学的烙印。 

【考点】审美经验论——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 

13.齐白石画虾,能令我们感到满纸皆水,这涉及的想象类型是( )。 

A.接近联想 

B.类似联想 

C.对比联想 

D.类比联想 

【答案】A

【解析】齐白石画虾,却让人感到满纸皆水,是因为虾的游动会让我们联想到波动的水面,而由于这两件事物比较接近,人们在有关经验中经常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很自然地会从其中一个联想到另一个。创作活动中的这种联想被称为接近联想。 

【考点】审美经验论——审美经验的内在结构 

14.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奠定了悲剧理论基础的人是( )。 

A.尼采 

B.席勒 

C.黑格尔 

D.亚里士多德 

【答案】D

【解析】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古希腊的悲剧艺术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对于悲剧的情节、人物以及悲剧艺术的审美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探讨,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奠定了悲剧理论基础。 

【考点】审美形态论——悲剧与喜剧 

15.托马斯·阿奎那认为美有三个要素:完整、和谐、鲜明。这里的“美”所指的审美形态是( )。 

A.优美 

B.悲剧 

C.喜剧 

D.艺术 

【答案】A

【解析】优美作为审美形态,在西方美学史上,对“优美”的探讨,是随着对“崇高”的探讨不断明晰起来的。 

【考点】审美形态论——优美与崇高 

16.“艺术”不是实体,它只存在于( )。 

A.物质形态中 

B.形式概念中 

C.具体艺术品中 

D.心灵世界中 

【答案】C

【解析】艺术只是一切艺术品的总称,世界上不存在一个“艺术”实体,它只存在于一切具体艺术品之中。 

【考点】艺术论(二)——艺术的存在方式 

17.提出“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的美学家是( )。 

A.刘勰 

B.钟嵘 

C.陆机 

D.曹丕 

【答案】B

【解析】钟嵘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这些都是讲主客体之间的感动关系是孕育艺术意象的内在动力。 

【考点】艺术论(二)——艺术的创造力与艺术技巧 

18.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艺术意象的创造和艺术品的完成,实质上也是一种( )。 

A.移情 

B.模仿 

C.生产 

D.游戏 

【答案】C

【解析】马克思把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看成人类两种基本的生产活动,把艺术生产看成是精神生产的重要形式。在此意义上,艺术意象的创造就是一种生产。而从艺术意象的孕育到艺术品的物态化与物化,需要通过种种必须的技巧与操作来完成,这就属于“生产”的范围。 

【考点】艺术论(二)——艺术意象的创造和生产 

19.贺拉斯提出了著名的( )。 

A.“心灵净化”说 

B.“寓教于乐”说 

C.“欲望的替代性满足”说 

D.“心力节省”说 

【答案】B

【解析】A项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应排除。C、D两项是弗洛伊德的观点,应排除。 

【考点】审美教育论——中西美育观的源流 

20.孔子以山水比德,屈原以芳草自喻,说明中国古代美育思想着重强调的是( )。 

A.人格 

B.情感 

C.技艺 

D.悟性 

【答案】A

【解析】中国古代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和表现中,源远流长的“比德”传统和以“畅神”为基础的审美经验论都是如此。所谓“比德”是指人们在艺术创作中总是习惯于把自然物的某些特征人格化,使之比附于人类的某种道德情操。 

【考点】审美经验论——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审美意识主要包括了人的( )。 

A.审美愿望 

B.审美趣味 

C.审美观念 

D.审美理想 

E.审美意象 

【答案】ABCD

【解析】所谓审美意识,概括地说,就是指人对自身审美需要和外在对象的审美意义,以及两者之间所构成的审美价值关系的心理反映形式,主要包括了人的审美愿望、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等内容。 

【考点】审美活动论——审美活动的发生 

22.古人云:“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这句话说明了审美经验具有( )。 

A.直观性 

B.非功利性 

C.超越性 

D.多义性 

E.模糊性 

【答案】ABC

【解析】直观性:即感性认识,实践中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在大脑中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 

非功利性:审美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 

超越性:审美经验作用就在于让人们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不断地在审美修养和思想境界方面超越自己。 

【考点】审美经验论——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 

23.尼采认为,导致古希腊悲剧产生的精神因素有( )。 

A.酒神精神 

B.宗教精神 

C.日神精神 

D.哲学精神 

E.牺牲精神 

【答案】AC

【解析】尼采认为,悲剧的诞生与古希腊人的两种精神有关,即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日神阿波罗代表梦境状态,代表着造型艺术的静态;酒神代表迷醉状态,代表着音乐艺术的振奋。两种艺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艺术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彼此交融,最终产生了古代希腊悲剧。 

【考点】审美形态论——悲剧与喜剧 

24.空间艺术主要有( )。 

A.建筑 

B.雕塑 

C.文学 

D.戏剧 

E.绘画 

【答案】ABE

【解析】空间艺术包括建筑、雕塑、绘画。 

【考点】艺术论(二)——艺术的形态 

25.对近代中国美育观的确立作出重要贡献的美学家有( )。 

A.蔡元培 

B.陈独秀 

C.李大钊 

D.王国维 

E.梁启超 

【答案】ADE

【解析】率先把“美育”一词引入中国的是蔡元培,1901年他在《哲学总论》一文中就用到了“美育”概念.是中国近代以倡导美育著称的学者。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美育思想的另一位先驱者。王国维则把西方的美育理论较为全面地介绍到中国来。

【考点】审美教育论——中西美育观的源流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26、27小题每题3分,28、29小 

题每题4分,共14分。) 

26.意象的生成 

【答案】(1)意象的生成是主体和客体在审美状态下交融的动态心理过程。 

(2)意象的生成过程中,意向与想象起着重要作用,两者的结合可以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意象世界。 

【解析】 

【考点】艺术论(一)——艺术品:创造意象世界 

27.“悟” 

【答案】(1)“悟”指的是主体对艺术品的意象品鉴渐入佳境后;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 

(2)主体在“悟”中克服了艺术品中符号与意义之间的矛盾,进而通过意象重建直接地把握了其内在意蕴。 

【解析】 

【考点】艺术论(二)——艺术意向的接受和重建 

28.巫术说 

【答案】(1)是20世纪一种关于艺术和审美发生的理论,其主要依据是泰勒和弗雷泽关于原始文化的学说。 

(2)这种学说认为巫术活动是孕育艺术的母体,人类最初的艺术因巫术需要而产生.,并作为巫术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 

【解析】 

【考点】审美活动论——审美活动的发生 

29.席勒的《美育书简》 

【答案】(1)席勒的《美育书简》是西方第一部系统的美育著作,标志着美育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2)在这部著作中,席勒第一次提出了“美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作了系统的阐述。 

【解析】 

【考点】审美教育论——中西美育观的源流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0.简述美学在研究方法上的主要特点。 

【答案】(1)美学不追求研究的客观性,而是要求研究者(主体)亲自投入审美发生的境域中,去体验、感悟和揭示审美活动的来龙去脉。 

(2)美学研究无法采用精确、量化的科学方法,而需要体验和揭示丰富多彩、幽深微妙的审美精神现象。 

(3)美学与其他许多学科密切相关,所以美学研究应以哲学方法为核心,结合众多学科方法,开展综合研究。 

【解析】 

【考点】绪论——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31.简述艺术的审美功能。 

【答案】(1)艺术的审美功能是指艺术能够凭借意象、意境的感染力,使接受主体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能够提高艺术素养。 

(2)艺术的功能是多元的,但是艺术的审美功能是其最核心的功能,艺术的多元功能须通过审美功能间接实现。 

【解析】 

【考点】艺术论(一)——艺术的功能 

32.简述审美惊异的主要特点。 

【答案】(1)审美惊异不是一种理性的求知欲,而是一种鲜活的生命感。 

(2)审美惊异的产生既依赖于主体一定的自身条件,也依赖于对象本身一定的客观条件。 

【解析】 

【考点】审美活动论——审美活动中的主题与对象 

33.简析艺术接受的主体性。 

【答案】(1)艺术接受是接受主体对意象的再创造。 

(2)艺术接受的主体性,源于接受者不同的“期待视界”。 

(3)艺术品形式的结构,是一个开放的结构,因此艺术接受是主体不断填补空白的动态过程。 

【解析】 

【考点】艺术论(二)——艺术意向的接受和重建 

34.简述王国维的美育观。 

【答案】(1)王国维将美育与德、智、体三育并称为“四育” 

(2)他认为美育能陶冶人的性灵,半富人的情感,培养人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3)他认为美育还能作为德育、智育的手段,促进德育和智育的实施与发展。 

【解析】 

【考点】审美教育论——中西美育观的源流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35.在审美经验的三个阶段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以自然风景的欣赏为例来加以说明。 

【答案】(1)在呈现阶段,主体与客体之间是一种水融、密不可分的关系。 

(2)在构成阶段,主体与客体必须拉开一定的心理距离,才能完成对审美对象的建构。 

(3)在评价阶段,主体必须把客体当作一个准主体,与之形成一种主体间的交流关系。 

【解析】 

【考点】审美经验论——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36.举例说明喜剧作为一种审美形态的特点。 

【答案】(1)喜剧中包含着深刻的社会现实内容,这种对现实生活内容的反映是以与现实错乱的形式表达出来的。 

(2)喜剧具有不和谐、悖谬的形式特征。 

(3)喜剧的情感形式表现以笑为主的特征。 

【解析】 

【考点】审美形态论——悲剧与喜剧 

文档

自考2015年4月《美学》真题

2015年4月《美学》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审美现象背后体现的实质是人与世界之间的()。A.认识关系B.审美关系C.实用关系D.伦理关系【答案】B【解析】审美现象,背后其实是人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是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即人的审美活动。【考点】绪论——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2.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应当是()。A.心理学方法B.社会学方法C.哲学方法D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