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信主要作品:《翻经台白莲池》。所处时代:宋代。
关于包信的详细内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进行介绍:
一、包信的诗词 点此查看包信的详细内容
二、城镇建设
包信镇镇区面积54万平方米,2000-2007年,包信镇集镇建设不断加强。现已形成一横五纵六条商业街,街道全是水泥硬化路面,自来水、下水道、绿化带、路灯等基础配套设施完善。主街“和平大道”宽25米,全长1850米, 5条东西街道全长共4000米,商业门面800多家,固定标准摊位500多个,不同种类的商贸交易市场8个,旅社18家,酒店38家,医药连锁店5家,平均月营业额达到500多万元。2008,我镇又开工兴建了1500米长的“兴业大道”,同时,打通了和平大道与马包路的连接。2009年实施了大广高速连接线建设及老街道一、二期改造开发工程,极大地拉伸了集镇框架,提升了集镇口味。
三、文教卫生
全镇现有息县第四高级中学、初中、小学共22所,在校学生958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全镇在职教职工378人。22所学校配套建设都达到县级要求,分别建有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宿舍楼、现代化多媒体电教楼等。省广电厅希望小学、地区农行希望小学也已建成投入使用。在文化事业上,设有广播站、有线电视播转站、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数字电影放映队、现代过程教育、民间艺术团体等,丰富了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卫生事业蓬勃发展,1998年被列为省卫Ⅷ项目。2002年完成了对中心卫生院门诊楼、病房楼改造扩建工程,添置了电脑721分光仪、波普光机、脑彩超、200力机、CT机、碎石机、彩超、尿光杯、新生儿抢救台等医疗机械。现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医师49人,护士6人,病床50个,设备齐全、技术先进,是唯一的一所乡镇达标医院。镇域内村级医疗网点25个,标准化村级卫生室19个,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
四、历史沿革
早在新石器时期,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境内的蛤蜊山属龙山文化遗址(《息县志》19年版)。 西周武王十三年(公元前1122年)所封子爵赖国于此地。景王七年(公元前538年)为楚灵王所灭。秦时属颍川郡(《通典》卷一百七十七、州郡七。汝南郡,春秋时沈、蔡二国之地,战国时为楚、魏二国之境,秦属颍川郡。领县十一:汝阳、上蔡、平舆、郾城、西平、吴房、朗山、真阳、新息、褒信、新蔡)。汉建武年间置褒信县,后置褒信侯国。三国时期属豫州汝南郡。 晋泰始二年属汝阴郡,永熙元年汝阴郡分新蔡郡,改属之。南朝刘宋八年改名苞信,南齐初属预州新蔡郡,北魏太和十九年新蔡郡治苞信。隋复褒信属汝南郡。唐属舒州,天佑元年改名苞孚县。宋归京西路蔡州。金泰和八年属息州。元废入息县为镇。包信镇距汝南,新蔡较近,历代史书多称蔡州褒信而实为今息县包信镇也。邮编4316 区号0376东汉为包信侯国治,明、清为镇。1949年置包信区,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87年改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