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兵于农的词性是:成语。
寓兵于农的拼音是:yù bīng yú nóng。注音是:ㄩˋㄅ一ㄥㄩˊㄋㄨㄥˊ。词语解释是:兵农合一的。人民平时在家耕种,战时则当兵打仗。寓兵于农[yùbīngyúnóng]⒈谓给农民以一定军事训练,平时务农,战时参战。或指屯垦。引证解释是:⒈谓给农民以一定军事训练,平时务农,战时参战。或指屯垦。引清昭槤《啸亭杂录·八旗之制》:“宜仿《周礼》寓兵於农之策,开垦塞上閒田,以及京畿旗税官地,使其各事南亩,生有定业。”清龙启瑞《<粤西团练辑略>序》:“团练者即古寓兵於农之意,而变通其法以适时用者也。”郭沫若《集外·<侈靡篇>的研究》:“统上所述,可知作者对于军事上的见解是主张寓兵于农,谨小慎微,交近防远,而切忌好大喜功,轻举妄动,侵略残杀的。”。出处是: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一:“予谓议者以本朝养兵为大费,欲复寓兵于农之法,书生之见,可言而不可用者哉。”。7、其他释义是:寓:寄寓,包含。指给农民以一定军事训练,平时务农,战时参战。或指屯垦。
寓兵于农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寓兵于农详细内容】
兵农合一的。人民平时在家耕种,战时则当兵打仗。寓兵于农[yùbīngyúnóng]⒈谓给农民以一定军事训练,平时务农,战时参战。或指屯垦。
二、引证解释
⒈谓给农民以一定军事训练,平时务农,战时参战。或指屯垦。引清昭槤《啸亭杂录·八旗之制》:“宜仿《周礼》寓兵於农之策,开垦塞上閒田,以及京畿旗税官地,使其各事南亩,生有定业。”清龙启瑞《<粤西团练辑略>序》:“团练者即古寓兵於农之意,而变通其法以适时用者也。”郭沫若《集外·<侈靡篇>的研究》:“统上所述,可知作者对于军事上的见解是主张寓兵于农,谨小慎微,交近防远,而切忌好大喜功,轻举妄动,侵略残杀的。”
三、出处
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一:“予谓议者以本朝养兵为大费,欲复寓兵于农之法,书生之见,可言而不可用者哉。”
四、其他释义
寓:寄寓,包含。指给农民以一定军事训练,平时务农,战时参战。或指屯垦。
五、关于寓兵于农的词语
六、关于寓兵于农的造句
1、这一时期的募兵,寓兵于农,兵农合一。
2、至于务农兵即是寓兵于农,兵农合一。
3、此时老将军的心却异常平静,他连上奏折反复陈明“寓兵于农、耕战两利”的策略。
4、古者寓兵于农,有事则战,无事则耕,暇则讲武。?
5、这些卫士,每年大约用3个季度的时光务农,1个季度的时光教练战斗,寓兵于农,实施这1制度,可以节省给养之费。
6、五是推行“保甲法”,即寓兵于农,于1070年开始,在乡村设立保甲组织,规定每10家为1保,50家为1大保,10大保为1都保,全国保甲总数达到69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