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反复发烧处理方法怎么办
持续高热,不要盲目使用退热药
症状:连续几天感冒发热,天天吃退热药,但很快又发热了,是不是用药有问题啊?
方法:是的,如果一发热就想到吃退热药或者输液,其实是不科学的,不仅不能治疗疾病,而且可能由此产生重大问题。因此要科学治疗发热,不要一上来就想打针、吃药,尤其是滥用抗生素和退热药。
小张20多岁,从小就容易感冒,而且一感冒她就会头痛、发热,感觉生不如死。小时候医生经常给她吃退热药,打退烧针,而且经常要给她输液,于是她就产生了只要感冒必定要吃退热药、输抗生素的观念。前一阵子天气一下子冷了下来,周围的人又开始相继地感冒了,她也不能幸免,于是照老经验她也不上医院,自己就在家里吃感冒药、抗生素,因为她听说安乃近退热效果好,她希望病情早点好转,于是每天吃酚氨咖敏(克感敏),同时还吃安乃近,过了3天,体温照样每天升到39℃,而且感觉病情还在加重。除了发热,她还感到腹部饱胀、间歇疼痛,胃口也差,大便还发黑。于是她害怕了,到医院来就诊,一查血常规:白细胞降到正常值以下,血色素仅100克/升;大便隐血++。医生诊断: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上消化道溃疡出血;同时有骨髓造血机能抑制可能。
医生告诉小张,她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原因就在于她滥用退热药。原来,我们经常说的流行性感冒,多数是由于容易侵犯呼吸道的病毒经飞沫、接触或者空气传播引起的,病毒疾病在目前的医疗水平下还不能进行非常有效的干预,至少是没有像细菌感染那样有针对性的抗生素可以使用。而发热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和病毒进行斗争的反应,人体在低热时,免疫细胞功能加强,活跃度增高,血管通透性增强,白细胞更容易渗透到血管外对病毒进行吞噬和杀灭。因此适度的发热对人体是有利的。
而小张不管三七二十一,抱着退热就是治病的错误思想,滥用退热药,结果病情不仅没有好得快,相反由于退热药的一些副作用,如骨髓抑制、致胃肠道损伤等,导致病情延误,并出现了更严重的消化道溃疡。因此不辨原因、不管适应证,滥用退热药是绝对错误的。
那么该如何正确使用退热药呢?
(1)不要一有发热就吃药退热。体温超过38.5℃时再使用退热药。因为适度的发热有利于体内免疫系统清除病菌。
(2)每天使用退热药不超过3次,每次至少间隔4小时,最长连续用3天,以保护肝肾功能和消化道黏膜。
(3)正确选用剂型。常用退热药有4种剂型,静脉输液、肌肉注射、口服片剂或者溶液,还有经肛门使用栓剂。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选择最适合的。常用的是口服制剂。小儿可以使用液剂,体温超过39.5℃需要紧急退热时可以使用注射制剂。
(4)注意及时补充水分,特别是在服用退热剂开始发汗以后。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喝白开水、淡盐水(特别是出大汗时)或果菜汁,不能进食者可以输液,补充生理盐水等。
(5)可以使用物理降温方法,如配合酒精擦浴。此时要注意浓度与补水,预防体温骤降引起虚脱。首先,酒精浓度应在25%~50%之间,不要简单勾兑,要注意浓度;其次,擦浴部位为前额、胸部、两腋下、腹股沟及手足心等血管丰富部位。擦洗部位不宜过大,如全身擦洗,不仅使孩子体温下降过快,还会出现体温过低导致皮肤丢失大量水分,引起脱水。还可能因酒精吸收过多,发生酒精中毒,导致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