祺祥政变的拼音是:qí xiáng。
祺祥政变的注音是:ㄑ一ˊㄒ一ㄤˊㄓㄥˋㄅ一ㄢˋ。词语解释是:又称“北京政变”或“辛酉政变”。1861年8月,咸丰帝在热河行宫病死,六岁皇子载淳继位,肃顺等八人为辅政大臣,定次年改元祺祥。11月,慈禧太后、慈安太后与恭亲王奕欣发动宫廷政变,处死肃顺等人,宣布“垂帘听政”,以奕欣为议政王,改年号为同治。从此,慈禧太后掌握清廷实权达四十余年。⒈又称“北京政变”或“辛酉政变”。1861年8月,咸丰帝在热河行宫病死,六岁皇子载淳继位,肃顺等八人为辅政大臣,定次年改元祺祥。11月,慈禧太后、慈安太后与恭亲王奕?b137?发动宫廷政变,处死肃顺等人,宣布“垂帘听政”,以奕?b137?为议政王,改年号为同治。从此,慈禧太后掌握清廷实权达四十余年。网友释义是:辛酉政变是1861年(咸丰十一年)咸丰帝病死后,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发动的一次宫廷政变,此次政变了顾命臣势力。为赞襄政务大臣(又称顾命臣),辅弼皇太子载淳为帝,总摄朝政,以时在夏历辛酉年得名。又因改变其祺祥年号而称“祺祥政变”,亦称“北京政变”。咸丰帝病死于热河避暑山庄行宫(在今河北省承德市),御前大臣载垣、肃顺等臣与新皇帝载淳的生母皇太后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产生严重矛盾,叶赫那拉氏乃鼓动咸丰帝皇后钮祜禄氏(即慈安太后)与臣争权,授意御史董元醇上朝奏请由皇太后垂帘听政,随即遭到臣抵制。另一方面,宗族中比较最近的恭亲王奕訢与咸丰朝顾命大臣僧格林沁和军机大臣文祥等人被..。
祺祥政变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祺祥政变详细内容】
又称“北京政变”或“辛酉政变”。1861年8月,咸丰帝在热河行宫病死,六岁皇子载淳继位,肃顺等八人为辅政大臣,定次年改元祺祥。11月,慈禧太后、慈安太后与恭亲王奕欣发动宫廷政变,处死肃顺等人,宣布“垂帘听政”,以奕欣为议政王,改年号为同治。从此,慈禧太后掌握清廷实权达四十余年。⒈又称“北京政变”或“辛酉政变”。1861年8月,咸丰帝在热河行宫病死,六岁皇子载淳继位,肃顺等八人为辅政大臣,定次年改元祺祥。11月,慈禧太后、慈安太后与恭亲王奕?b137?发动宫廷政变,处死肃顺等人,宣布“垂帘听政”,以奕?b137?为议政王,改年号为同治。从此,慈禧太后掌握清廷实权达四十余年。
二、网友释义
辛酉政变是1861年(咸丰十一年)咸丰帝病死后,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发动的一次宫廷政变,此次政变了顾命臣势力。为赞襄政务大臣(又称顾命臣),辅弼皇太子载淳为帝,总摄朝政,以时在夏历辛酉年得名。又因改变其祺祥年号而称“祺祥政变”,亦称“北京政变”。咸丰帝病死于热河避暑山庄行宫(在今河北省承德市),御前大臣载垣、肃顺等臣与新皇帝载淳的生母皇太后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产生严重矛盾,叶赫那拉氏乃鼓动咸丰帝皇后钮祜禄氏(即慈安太后)与臣争权,授意御史董元醇上朝奏请由皇太后垂帘听政,随即遭到臣抵制。另一方面,宗族中比较最近的恭亲王奕訢与咸丰朝顾命大臣僧格林沁和军机大臣文祥等人被...
三、关于祺祥政变的成语
变颜变色 变脸变色 七十二变本相难变 天不变道亦不变 以不变应万变 安祥恭敬
四、关于祺祥政变的词语
五、关于祺祥政变的造句
1、祺祥政变时,肃顺提前打发颜载?逃生,才保住了他一条小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