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步骤操作流程按压部位
心肺复苏:挽救生命分秒必争
症状:突然昏迷摔倒,并有口唇发紫、四肢抽搐等表现,呼吸和心跳停止。
方法:发现患者突发呼吸、心搏骤停,应立即在初步预判基础上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的顺序是:①判断意识、呼吸和心跳;②胸外心脏按压;③开放气道;④人工呼吸。同时要呼叫医疗帮助,也就是说,千万记住及早打120电话。
王奶奶今年86岁,平时身体就不太好,10年前因为患冠心病并发心肌梗死在医院装了支架,长期吃药并经常要到医院去复诊。最近几天她总说胸口闷,全身没力气,连走平路都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家里小辈因为工作太忙,来不及送她去医院,计划利用这个休息天带她去医院就诊。
就在王奶奶准备去医院的前一天,突然在家中摔倒,家中虽然有人,但看到王奶奶颜面灰黑、口吐白沫、四肢抽搐的模样,一下子慌了手脚,只会在边上大声地呼叫她,摇摇她,有人“急中生智”想到小说上看到的掐人中可以急救,于是不管有用没用,使劲地掐王奶奶人中,可惜王奶奶没有醒过来,没有几分钟,王奶奶的手脚没动静了,呼吸也没了。
直到这个时候,家里人才反应过来要叫“120”。“120”的医生来时已无力回天。事后,“120”的医生告诉家里人,如果当时抢救及时,如果有人及时给王奶奶做心肺复苏,还是有可能把王奶奶抢救回来的,但错过了重要时机,就是华佗再世、扁鹊再生都是没办法的。家属懊恼万分,又伤心又内疚。
为了不再发生这种悲剧,家属找到我,希望学学心肺复苏知识。我告诉他,心肺复苏其实很简单,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有效进行,但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每个动作是否到位。
(1)判断。判断不能花太多的时间,也不能犹豫不决。有时候患者发生了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比如说室颤、尖端扭转型室速,如果搭脉搏可能你还能感觉到那么一丝脉搏搏动,也可以看到微弱的呼吸,这个时候你说他还有呼吸、心跳,我是否要做心肺复苏啊?在犹豫当中你就失去了抢救的时机。
只要看到患者颜面灰暗、神志不清并四肢抽搐了,就要毫不犹豫地实行心肺复苏,抢救生命要分秒必争。在6~8分钟内,有效的心肺复苏可以积极挽救患者生命。如果急救在10分钟以后实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遗憾。
(2)心脏按压。现在的心肺复苏指南强调第一时间的心脏按压。理由是当你在进行心脏按压同时,肺脏也受到挤压,而肺脏的被动扩张产生的负压可以让患者吸入一部分氧气,只要血液再次流动,大脑、心脏及时得到氧供,生命中枢保持活性,就可能产生自主呼吸。
但如果反过来,只给别人做人工呼吸,不做心脏按压,虽然空气进入肺内了,但血液不流动,氧合照样无法进行,是无效劳动。所以心肺复苏归根结底其实就是进行有效的心脏按压,是重中之重。
那么什么样的按压是有效的呢?
施救者先要找到按压的部位。沿着最下缘的两侧肋骨从下往身体中间摸到交接点,叫剑突,以剑突为点向上在胸骨上定出两横指的位置,也就是胸骨的中下三分之一交界线处,这里就是按压的部位。
施救者以一只手叠放于另一手的手背上,十指交叉,将掌根部置于刚才找到的位置,依靠上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压,胸骨的下陷距离约为5厘米。双手臂必须伸直,不能弯曲,压下后迅速抬起,频率控制在每分钟100次以上。要注意的是,不可太过用劲,因为力道太大容易引起肋骨骨折,从而造成肋骨刺破心、肺等重要脏器。老人的骨质本身就脆,更要加倍注意。
(3)开放气道。开放气道的意思就是把病人从口鼻到气管再到肺泡的通道打开,如果没有开放的气道,单纯的心脏按压很难见效。心肺复苏时,可以直接把病人放在坚实的地面上,身体平直,头略后仰,同时注意清除病人口腔里的异物,如呕吐物等。
(4)人工呼吸:最好能找一块干净的纱布或手巾,盖在患者的口部,防止细菌感染。施救者一手捏住患者鼻子,大口吸气,屏住,迅速俯身,用嘴包住患者的嘴,快速将气体吹入。
与此同时,施救者的眼睛需观察患者的胸廓是否因气体的灌入而扩张,气吹完后,松开捏着鼻子的手,让气体呼出,这样就是完成了一次呼吸过程。每分钟平均完成8~12次人工呼吸。
一般每按压30次心脏就停下给患者做两次人工呼吸,如果有两个人同时抢救,就一个人不停地进行心脏按压,另一个每5秒就给患者做一次人工呼吸。
在施救的同时也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生命迹象。可以触摸患者的手足,若温度有所回升,则进一步触摸颈动脉,发现有搏动即可停止心肺复苏。这个时候如果还没有呼叫“120”,就可以去呼叫了。千万不要因为呼叫“120”而耽误了抢救,那将是终身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