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的汉语大词典是:亦称“海吼”。亦称“海唑”。由风暴或海底地震造成的海面恶浪并伴随巨响的现象。海水往往冲上陆地,造成灾害。明杨慎《古今谚·吴谚楚谚蜀谚滇谚》:“山抬风雨来,海啸风雨多。”清施鸿保《闽杂记》卷三:“近海诸处常闻海吼,亦曰海唑,俗有‘南唑风,北唑雨’之谚,亦曰海啸。其声或大或小,小则如击花鼓,点点如撒豆声,乍近乍远,若断若续,逾一二时即止;大则汹涌澎湃,虽十万军声未足拟也;久则或逾半月,日夜罔间,暂则三、四日或四、五日方止。”严复《救亡决论》:“海啸忽来,淹死兵丁数百。”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二:“日本帝国主义的狂暴侵略,像海啸一样,几个月期间席卷了半个中国。”。
海啸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海啸详细内容】
海啸hǎixiào。(1)海水的一种剧烈波动,起因于海底地震或风暴,常殃及陆地。海啸[hǎixiào]⒈海水的一种剧烈波动,起因于海底地震或风暴,常殃及陆地。例山呼海啸。英tsunami;seismicseawave;
二、引证解释
⒈亦称“海吼”。亦称“海唑”。由风暴或海底地震造成的海面恶浪并伴随巨响的现象。海水往往冲上陆地,造成灾害。引明杨慎《古今谚·吴谚楚谚蜀谚滇谚》:“山抬风雨来,海啸风雨多。”清施鸿保《闽杂记》卷三:“近海诸处常闻海吼,亦曰海唑,俗有‘南唑风,北唑雨’之谚,亦曰海啸。其声或大或小,小则如击花鼓,点点如撒豆声,乍近乍远,若断若续,逾一二时即止;大则汹涌澎湃,虽十万军声未足拟也;久则或逾半月,日夜罔间,暂则三、四日或四、五日方止。”严复《救亡决论》:“海啸忽来,淹死兵丁数百。”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二:“日本帝国主义的狂暴侵略,像海啸一样,几个月期间席卷了半个中国。”
三、辞典简编版
因海底地震、火山爆发等地盘变动,引起海面水位变化所激起的巨大海浪。海浪往往高达数十公尺,若冲上陆地时,则造成极大的灾害。 【造句】大地震所引起的海啸,使得沿海居民无家可归,流离失所。
四、其他释义
由海底地震或风暴引起的海水剧烈波动。海水冲上陆地,往往造成灾害。
五、关于海啸的近义词
六、关于海啸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