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的相关诗词是:《分司东都蒙襄阳李司徒相公书问因以奉寄》、《奉和于司空二十五丈新卜城南郊居接司徒公别》、《戏问牛司徒》。
司徒的拼音是:sī tú。注音是:ㄙㄊㄨˊ。词性是:名词。结构是:司(半包围结构)徒(左右结构)。
司徒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网络解释 【点此查看司徒详细内容】
司徒(官职名)司徒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名,由《周礼》地方官司徒演变而来。掌民事,郊祀掌省牲视濯,大丧安梓宫。少昊氏以鸟名官,而祝鸠氏为司徒。尧时舜为司徒。舜摄帝位,命契为司徒。契玄孙之孙曰微,亦为夏司徒。周时司徒为地官,掌邦教。汉西京初不置。哀帝元寿二年,罢丞相,置大司徒。光武建武二十七年,去'大',称司徒。汉朝置尚书郎4人,其一人主财帛委输。
二、国语辞典
职官名。《周礼》地官有大司徒,为六卿之一,掌理教化。汉哀帝时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时改为司徒,主管教化,与大司马、大司空并为三公。魏沿用,但三公仅为虚衔,不涉朝政。隋唐以后三公参议政事。历代沿用,至明代而废。清代俗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徒」。司徒[sītú]⒈职官名。《周礼》地官有大司徒,为六卿之一,掌理教化。汉哀帝时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时改为司徒,主管教化,与大司马、大司空并为三公。魏沿用,但三公仅为虚衔,不涉朝政。隋唐以后三公参议政事。历代沿用,至明代而废。清代俗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徒」。⒉复姓。如唐代有司徒映。英语ministerofeducation(history)?,two-charactersurnameSitu德语Situ(Eig,Fam)?法语Situ
三、辞典修订版
职官名。《周礼》地官有大司徒,为六卿之一,掌理教化。汉哀帝时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时改为司徒,主管教化,与大司马、大司空并为三公。魏沿用,但三公仅为虚衔,不涉朝政。隋唐以后三公参议政事。历代沿用,至明代而废。清代俗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徒」。复姓。如唐代有司徒映。
四、其他释义
古代官名。管理土地和征发徒役。
五、关于司徒的成语
六、关于司徒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