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 知识百科 - 正文

松子的国语辞典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3-07-15 04:34:34
文档

松子的国语辞典

1、松子的国语辞典是:松树的种实,芳香可食。松子[sōngzǐ]⒈松树的种实,芳香可食。引南朝梁·元帝〈与刘智藏书〉:「松子为餐,蒲根是服。」唐·杜甫〈秋野〉诗五首之三:「风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⒉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参见「赤松子」条。引《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八二首之三二:「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英语pinenut德语Pinienkerne。
推荐度:
导读1、松子的国语辞典是:松树的种实,芳香可食。松子[sōngzǐ]⒈松树的种实,芳香可食。引南朝梁·元帝〈与刘智藏书〉:「松子为餐,蒲根是服。」唐·杜甫〈秋野〉诗五首之三:「风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⒉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参见「赤松子」条。引《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八二首之三二:「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英语pinenut德语Pinienkerne。


松子的国语辞典是:松树的种实,芳香可食。松子[sōngzǐ]⒈松树的种实,芳香可食。引南朝梁·元帝〈与刘智藏书〉:「松子为餐,蒲根是服。」唐·杜甫〈秋野〉诗五首之三:「风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⒉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参见「赤松子」条。引《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八二首之三二:「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英语pinenut德语Pinienkerne。

松子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松子详细内容】

⒈松树的种实。可食。引南朝梁元帝《与刘智藏书》:“松子为餐,蒲根是服。”唐杜甫《秋野》诗之三:“风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宋黄庭坚《戏和文潜谢穆父松扇》:“动摇怀袖风雨来,想见僧前落松子。”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松》:“松子多海东来,今关右亦有,但细小味薄也。”⒉传说中神仙赤松子的省称。引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诗:“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梁书·阮孝绪传》:“愿跡松子於瀛海,追许由於穹谷,庶保促生,以免尘累。”唐李白《寄弄月溪吴山人》诗:“待号辞人间,携手访松子。”王琦注:“松子,赤松子也。”

二、汉语大词典

(1).松树的种实。可食。南朝梁元帝《与刘智藏书》:“松子为餐,蒲根是服。”唐杜甫《秋野》诗之三:“风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宋黄庭坚《戏和文潜谢穆父松扇》:“动摇怀袖风雨来,想见僧前落松子。”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松》:“松子多海东来,今关右亦有,但细小味薄也。”(2).传说中神仙赤松子的省称。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诗:“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梁书·阮孝绪传》:“愿迹松子于瀛海,追许由于穹谷,庶保促生,以免尘累。”唐李白《寄弄月溪吴山人》诗:“待号辞人间,携手访松子。”王琦注:“松子,赤松子也。”

三、辞典简编版

松树的种实,味道芳香,可以食用。 【造句】松子是腊八粥的材料之一,添加之后更增风味。 △松仁、松子仁

四、其他释义

1.松树的种实。可食。2.传说中神仙赤松子的省称。

五、关于松子的词语

玉洁松贞  竹清松瘦  指水盟松  毫不松弛  松柏之寿  松柏之志  

六、关于松子的英语

ginny  pine nut  gin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松子的详细信息

文档

松子的国语辞典

1、松子的国语辞典是:松树的种实,芳香可食。松子[sōngzǐ]⒈松树的种实,芳香可食。引南朝梁·元帝〈与刘智藏书〉:「松子为餐,蒲根是服。」唐·杜甫〈秋野〉诗五首之三:「风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⒉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参见「赤松子」条。引《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八二首之三二:「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英语pinenut德语Pinienkerne。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