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 知识百科 - 正文

弘文馆的国语辞典是什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3-07-15 05:22:27
文档

弘文馆的国语辞典是什么

1、弘文馆的国语辞典是:唐朝高祖武德初年置修文馆,详设正学士、讲经博士、校书等官,后改称为「弘文馆」,又改称为「昭文馆」。以他官兼充学士,以给事中一人判馆事。并以宰相一人充昭文馆大学士,自设集贤院以后,昭文馆之任渐轻,然其制至宋不废。弘文馆[hóngwénguǎn]⒈唐朝高祖武德初年置修文馆,详设正学士、讲经博士、校书等官,后改称为「弘文馆」,又改称为「昭文馆」。以他官兼充学士,以给事中一人判馆事。并以宰相一人充昭文馆大学士,自设集贤院以后,昭文馆之任渐轻,然其制至宋不废。
推荐度:
导读1、弘文馆的国语辞典是:唐朝高祖武德初年置修文馆,详设正学士、讲经博士、校书等官,后改称为「弘文馆」,又改称为「昭文馆」。以他官兼充学士,以给事中一人判馆事。并以宰相一人充昭文馆大学士,自设集贤院以后,昭文馆之任渐轻,然其制至宋不废。弘文馆[hóngwénguǎn]⒈唐朝高祖武德初年置修文馆,详设正学士、讲经博士、校书等官,后改称为「弘文馆」,又改称为「昭文馆」。以他官兼充学士,以给事中一人判馆事。并以宰相一人充昭文馆大学士,自设集贤院以后,昭文馆之任渐轻,然其制至宋不废。


弘文馆的国语辞典是:唐朝高祖武德初年置修文馆,详设正学士、讲经博士、校书等官,后改称为「弘文馆」,又改称为「昭文馆」。以他官兼充学士,以给事中一人判馆事。并以宰相一人充昭文馆大学士,自设集贤院以后,昭文馆之任渐轻,然其制至宋不废。弘文馆[hóngwénguǎn]⒈唐朝高祖武德初年置修文馆,详设正学士、讲经博士、校书等官,后改称为「弘文馆」,又改称为「昭文馆」。以他官兼充学士,以给事中一人判馆事。并以宰相一人充昭文馆大学士,自设集贤院以后,昭文馆之任渐轻,然其制至宋不废。

弘文馆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弘文馆详细内容】

⒈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修文馆于门下省。九年,太宗即位,改名弘文馆。聚书二十馀万卷。置学士,掌校正图籍,教授生徒;遇朝有制度沿革、礼仪轻重时,得与参议。置校书郎,掌校理典籍,刊正错谬。设馆主一人,总领馆务。学生数十名,皆选皇族贵戚及高级京官子弟,师事学士受经史书法。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避太子李弘名,改曰昭文馆。玄宗开元七年(公元719年)仍改弘文馆。因学生出身贵族,不专经业,开元以后,令依国子监生例考试,惟帖经减半。明初亦设弘文馆,不久即废。宣德间,复建弘文阁,不久并入文渊阁。

二、网络解释

弘文馆官署名。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修文馆于门下省。九年,太宗即位,改名弘文馆。聚书二十馀万卷。置学士,掌校正图籍,教授生徒;遇朝有制度沿革﹑礼仪轻重时,得与参议。置校书郎,掌校理典籍,刊正错谬。设馆主一人,总领馆务。学生数十名,皆选皇族贵戚及高级京官子弟,师事学士受经史书法。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避太子李弘名,改曰昭文馆。玄宗开元七年(公元719年)仍改弘文馆。因学生出身贵族,不专经业,开元以后,令依国子监生例考试,惟帖经减半。明初亦设弘文馆,不久即废。宣德间,复建弘文阁,不久并入文渊阁。

三、网友释义

弘文馆,官署名。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修文馆于门下省。九年,太宗即位,改名弘文馆。聚书二十余万卷。置学士,掌校正图籍,教授生徒;遇朝有制度沿革﹑礼仪轻重时,得与参议。置校书郎,掌校理典籍,刊正错谬。设馆主一人,总领馆务。学生数十名,皆选皇族贵戚及高级京官子弟,师事学士受经史书法。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避太子李弘名,改曰昭文馆。玄宗开元七年(公元719年)仍改弘文馆。因学生出身贵族,不专经业,开元以后,令依国子监生例考试,惟帖经减半。明初亦设弘文馆,不久即废。宣德间,复建弘文阁,不久并入文渊阁。

四、其他释义

1.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修文馆于门下省。九年,太宗即位,改名弘文馆。聚书二十馀万卷。置学士,掌校正图籍,教授生徒;遇朝有制度沿革﹑礼仪轻重时,得与参议。置校书郎,掌校理典籍,刊正错谬。设馆主一人,总领馆务。学生数十名,皆选皇族贵戚及高级京官子弟,师事学士受经史书法。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避太子李弘名,改曰昭文馆。玄宗开元七年(公元719年)仍改弘文馆。因学生出身贵族,不专经业,开元以后,令依国子监生例考试,惟帖经减半。明初亦设弘文馆,不久即废。宣德间,复建弘文阁,不久并入文渊阁。

五、关于弘文馆的诗词

<<《代秘书赠弘文馆诸校书》>>  

六、关于弘文馆的诗句

向弘文馆里  弘文馆里翠云春  弘文馆深难置足  当年参佐弘文馆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弘文馆的详细信息

文档

弘文馆的国语辞典是什么

1、弘文馆的国语辞典是:唐朝高祖武德初年置修文馆,详设正学士、讲经博士、校书等官,后改称为「弘文馆」,又改称为「昭文馆」。以他官兼充学士,以给事中一人判馆事。并以宰相一人充昭文馆大学士,自设集贤院以后,昭文馆之任渐轻,然其制至宋不废。弘文馆[hóngwénguǎn]⒈唐朝高祖武德初年置修文馆,详设正学士、讲经博士、校书等官,后改称为「弘文馆」,又改称为「昭文馆」。以他官兼充学士,以给事中一人判馆事。并以宰相一人充昭文馆大学士,自设集贤院以后,昭文馆之任渐轻,然其制至宋不废。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