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叶公造句】内容,供您参考。
1、叶公好龙:我喜欢小狗,但每次见到小狗,我都挺害怕的。这是不是叶公好龙啊。
2、嘴里天天说,"唤起民众",民众起来了又害怕得要死,这和叶公好龙有什么两样?
3、他声称自己有喜欢娱乐有喜欢运动,其实他并不真正喜欢,只是叶公好龙罢了。
4、我们再不要重犯叶公好龙的错误了。
5、我对绘画的喜爱不是叶公好龙,而是真真切切。
6、小明买了一个飞机,小刚叶公好龙也买了一个一样的。
7、喜爱一件事不能只是叶公好龙,要真正付出自己的汗水与努力。
8、曾参杀人,积非成是;叶公好龙,似是而非。
9、现实生活中叶公好龙式的人屡见不鲜。
10、对于篮球,她不过是叶公好龙。
11、有人常讲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可别人对他刚提了点意见,就暴跳如雷,这不是叶公好龙是什么?
12、他学习语文就是叶公好龙,只在嘴上说说,并不真的喜欢。
13、口头上喊着发扬民主,真正看到群众行使民主权利时,他又大惊小怪起来,这和叶公好龙有什么两样呢?
14、小李是个叶公好龙似的人物,他自称是个摄影家,但他从来不敢参加摄影比赛!
15、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是认真扎实的,并不是像叶公好龙那样,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
16、在一开篇,我想要说一个叶公好龙的故事。
17、小明的学习不好,嘴上说要努力,可都一直在玩,真是叶公好龙!
18、我们喜欢什么东西的时候就应该真心去喜欢,不应该叶公好龙。
19、他表示愿意帮助别人,但当有人向他求援时,却避退三舍,这与叶公好龙毫无差别。
20、叶公子高见之,弃而反走,五色无主。
21、西方世界到底是“叶公好龙”,还是要“伏虎降龙”,这个谜底恐怕再过十五年也未必能揭晓。
22、有的年轻人赶时髦过西方国家的节日,自己说不清过的什么,还偏偏说喜欢,真是叶公好龙。
23、阿叶公主虽然性格温柔,但是,意志坚如盘石,她要办的事儿,就连当今皇上也要让她三分哪。
24、成语“叶公好龙”说的是一位名叫叶高的人,非常喜爱龙,无论是身上穿的还是家里的陈设,处处都有龙的形象。
25、他口口声声争着上前线,今天一听到声就已吓得面无人色,这种叶公好龙的表现,真是令人错愕!
26、不要重复叶公好龙那个故事,讲了多少年的社会主义,临到社会主义跑来找他,他又害怕起来了。
27、"叶公好龙"这个成语比喻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但实际上并不真正爱好。或者假装爱好,实际惧怕。
28、现在的一些年轻人看着别人过圣诞节自己也跟时髦过圣诞,还说自己非常喜欢,但如果真让他说圣诞是怎么回事时,他却不知道,这真是叶公好龙啊!
29、第四章,着重介绍该学派主要成员叶公超、李长之、常风、郑朝宗等的生平、思想个性及文学批评的基本特点。
30、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1、仿佛叶公好龙一般。隔岸观火地单恋着。夏达?
32、李丽号称很喜欢蝴蝶,但真正见到蝴蝶又很害怕,标准的叶公好龙。
33、这种不切实际的理想,犹如叶公好龙,无法接受现实的考验。
34、‘叶公好龙’在古代‘叶’音同‘摄’,‘滑稽’念为‘骨稽’,如今我们不再这么念了。
35、时遁初,这年头,和你一样叶公好龙的混蛋实在是太多了。
36、你不是说喜欢音乐吗?真邀你去听音乐会,你又推说没时间,这与叶公好龙有什么区别!
37、人类对于这种力量很是向往,可现实往往是叶公好龙。
38、她欢喜他,叶公好龙,他爱着她,尾生抱柱。书海沧生?
39、辛亥的一系列最终将清廷,并一举建立起了民主国家;当观看它的百年纪念活动之时,我想起了这个叶公好龙的故事。
40、这些人成天叫改革,实际上只是叶公好龙,真要他们提出改革建议时,个个噤若寒蝉。
41、我们现实生活中像叶子高这样的人也有不少,他们往往口头上标榜的是一套,而一旦要动真格的,他们却临阵脱逃了,这跟叶公好龙又有什么两样呢?
42、现在有些人在口头上高喊着发扬民主,但是当看到群众要真正行使民主权利时,他惊慌失措起来,这和叶公好龙有什么两样呢?
43、拉法叶公爵脸色凝重起来,他也明白法恩此前在公爵府过得是什么样的日子。
44、叶公好龙的续集很容易写。叶公对众人如此解释自己对“龙来了”的恐惧,“房梁上画的才是真龙,进得我屋来的乃是冒牌的假龙”。
45、这是一个“叶公好龙”的故事新编,是一个自以为有良知、关注弱势群体的女性学者面对若干农村劳动妇女的困惑和反省。
46、如此,所谓原生态艺术只不过是覆于“印象”之上愚弄公众的叶公好龙遁辞。
47、叶公好龙:我喜欢小狈,但每次见到小狈,我都挺害怕的。这是不是叶公好龙啊。
48、而以刘海粟为首的海派画家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推崇,固然表现了与时俱进、追求更“先进”的西方艺术的进取精神,但其中却也不乏趋时附势的“叶公”。
49、无烟烟叶公司把推销目标对准青年人,在一些夜总会和牧人竞技表演场所散发试尝品。
50、那群人没想到随便议论一两句竟被听到了,虽然平常聊天说一说,可真要他们挑战一位龙子的权威,这可就是叶公好龙一般的笑话了。
51、圣人之道也,无幽不通;一则致霖雨于天下,一则宣教化于区中,背伪归真,岂逐叶公之好?长生久视,实资豢氏之功。
52、世人多只执迷于皮相,宣称自己有多么喜欢,也自以为真的喜欢,但真看到实质,却是一触既逃,不过是叶公好龙而已。
53、老天也许是想特意考验我的诚意,看我是真的爱雪,还是叶公好龙。
54、后来人们用“叶公好龙”来比喻喜欢空谈而不敢面对实际。
55、然而当精英出现在眼前,立刻吓得屁滚尿流,完全诠释了叶公好龙这个成语。
56、小明约我去玩过山车,到了那他却不敢玩了,原来他只是叶公好龙罢了,并不是真的很喜欢过山车。
57、上周五的股市再次上演叶公好龙一幕。
58、冯国勤,崔亚东、陈旭,金毅、陈锦华、李敏,老领导叶公琦、陈铁迪、王力平、龚学平、蒋以任、刘云耕、罗世谦等也应邀出席大会。
59、在本系中国教授中,叶公超先生教我们大一英文。
60、秦兵认为,这种人属于典型的叶公好龙者。
61、从此,人们明白了叶公爱好的其实并不是真龙,而是似龙非龙的东西而已。
62、若是叶公子此次还拒绝心兰的约会,那心兰一定会觉得叶公子定是嫌弃心兰的蒲柳之质,污了叶公子的法眼,这才避而不见。
63、对于子西,孔子认为,其两度让政,徒有虚名,不听叶公之劝,引发白公之乱,死于难,“彼哉彼哉”,不值一提。
、很多经销商清楚自己必须加强学习,但在现实中,经销商组织却普遍存在学习心态不正的情况,难免有"叶公好龙"的嫌疑。
65、叶公好龙让我明白了做人要做表里如一,不能做表里不一的人如果让我在书,蛋糕,画箱,扑克牌,口琴中做一个选择,陪伴我一生。
66、担任上海茶叶公所、丝业公所、洋药局、仁济医院、格致书院董事。
67、不知公子是否愿意加入我教,铲除天下奸凶,使我教成为武林第一大教,到时候我们就能坐享武林盟主的尊位,我也一定不会亏待叶公子的。
68、也许我这是叶公好龙的想法,让我真正去做学问我也未必能塌下心来,但我确确实实是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了。
69、这几年,我们提倡政务公开,如果到了真正公开的时候反而退缩了,是不是有点叶公好龙的味道呀。
70、叶公好龙造句嘴里天天说“唤起民众”,民众起来了又害怕得要死,这和叶公好龙有什么两样!
71、叶“既失信,又嫁祸,且图利”,令吴宓“殊为郁愤”,因此吴自比李纨,而叶公超“如王熙凤”。
72、他学习电脑就是叶公好龙,只在嘴上说说,并不真的喜欢。
73、我们不能叶公好龙,要喜欢就真正喜欢,不能表里不一、看起来喜欢,其实一点都不喜欢。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二、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三、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四、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五、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