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纲五常的解释是:三纲五常sāngāng-wǔcháng。(1)封建礼教的道德准则。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sāngāngwǔcháng]⒈封建礼教的道德准则。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英thethreecardinalguides(rulerguidessubject,fatherguidessonandhusbandguideswife)andthefiveconstantvirtues(benevolence;righteousness,propriety,wisdomandfidelity)asspecifiedinthefeudalethicalcode。
三纲五常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汉语大词典 【点此查看三纲五常详细内容】
泛指我国封建社会所提倡的主要道德规范。《论语·为政》“周因于夏礼”何晏集解引汉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明朱有燉《香囊怨》第四折:“你每这院里人,只知道迎新送旧,留人接客,是你每衣饭,那三纲五常的大道理,如何得知?”梁斌《播火记》三八:“三纲五常是维系社会的传统观念;仁、义、礼、智、信是人生哲学的根本。”参见“三纲”、“五常”。
二、辞典修订版
三纲,指君臣、父子、夫妇之道。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皆为旧时的伦理标准。后泛指一切的人伦大道。《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小生惯读经史,教导乡里徒弟,无过是教他学习个孝、弟、忠、信的道理,识得个三纲五常。」
三、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三纲,指君臣、父子、夫妇之道。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皆为旧时的伦理标准。后泛指一切的人伦大道。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小生惯诵经史,教导乡里徒弟,无过是教他学习个孝弟忠信的道理,识得个三纲五常。
四、出处
《论语·为政》:“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
五、关于三纲五常的造句
1、儒家作为主流文化,其思想核心为提倡“仁爱”、“克己复礼”、“舍生取义”等,注重“三纲五常”“四维八德”以及“八目”的个人修养。
2、我们看到,因果报应思想、封建的忠孝节义、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观念,溶化在戏曲形象中,潜移默化地对人们产生影响。
3、我们看到,因果报应思想、封建的忠孝节义、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观点,熔解在戏曲形象中,耳濡目染地对人们产生影响。
4、我们坚决反对三纲五常。
5、五四运动前夕的新文化运动,对维系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6、我们应该对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进行猛烈抨击。
六、关于三纲五常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