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策的注音是:ㄕㄨㄛˋㄘㄜˋ。
朔策的拼音是:shuò cè。结构是:朔(左右结构)策(上下结构)。词语解释是:古代历法用语。犹今之言朔望月。西汉初通行的历法规定朔策为29.53085日﹐嗣后趋精密﹐故有小异。朔策[shuòcè]⒈53085日,嗣后趋精密,故有小异。基础解释是:古代历法用语。犹今之言朔望月。西汉初通行的历法规定朔策为日﹐嗣后趋精密﹐故有小异。引证解释是:⒈古代历法用语。犹今之言朔望月。西汉初通行的历法规定朔策为29.53085日,嗣后趋精密,故有小异。引《新五代史·司天考一》:“《钦天》步日躔术……朔策:二十九,三千八百二十,二十八。”《清史稿·时宪志五》:“月食用数,朔策二十九日五三〇五九三。”。7、网络解释是:朔策我国古代天文历法用语,相当于现代名词的朔望月。东汉所颁行的《四分历》规定朔策为29.53085日。8、其他释义是:1.古代历法用语。犹今之言朔望月。西汉初通行的历法规定朔策为29.53085日﹐嗣后趋精密﹐故有小异。
朔策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基础解释 【点此查看朔策详细内容】
古代历法用语。犹今之言朔望月。西汉初通行的历法规定朔策为日﹐嗣后趋精密﹐故有小异。
二、引证解释
⒈古代历法用语。犹今之言朔望月。西汉初通行的历法规定朔策为29.53085日,嗣后趋精密,故有小异。引《新五代史·司天考一》:“《钦天》步日躔术……朔策:二十九,三千八百二十,二十八。”《清史稿·时宪志五》:“月食用数,朔策二十九日五三〇五九三。”
三、汉语大词典
古代历法用语。犹今之言朔望月。西汉初通行的历法规定朔策为29.53085日,嗣后趋精密,故有小异。《新五代史·司天考一》:“《钦天》步日躔术……朔策:二十九,三千八百二十,二十八。”《清史稿·时宪志五》:“月食用数,朔策二十九日五三○五九三。”
四、其他释义
1.古代历法用语。犹今之言朔望月。西汉初通行的历法规定朔策为29.53085日﹐嗣后趋精密﹐故有小异。
五、关于朔策的成语
三十六策,走为上策 告朔饩羊 龙荒朔漠 迷离扑朔 扑朔迷离 穷源朔流
六、关于朔策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