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 知识百科 - 正文

七臣汉语大词典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3-07-15 12:31:00
文档

七臣汉语大词典

1、七臣的汉语大词典是:(1).《孝经·谏诤》:“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郑玄注:“七人谓三公及左辅、右弼、前疑、后丞。”唐玄宗注:“争谓谏也。”后以“七臣”泛指谏臣。《后汉书·刘瑜传》:“惟陛下设置七臣,以广谏道。”(2).七种人臣。即法臣、饰臣、侵臣、谄臣、愚臣、奸臣、乱臣。《管子·七臣七主》:“或以平虚,请论七主之过,得六过一是,以还自镜,以知得失,以绳七臣。”郭沫若等集校:“七臣正具六过一是,即法臣、饰臣、侵臣、谄臣、愚臣、奸臣、乱臣。”参阅《管子·七臣七主》。(3).七位人臣。《文选·陆机〈五等论〉》:“在周之衰,难兴王室,放命者七臣,干位者三子。”李善注:“七臣:蔿国、边伯、詹父、子禽、祝跪及颓叔桃子、宾起。”。
推荐度:
导读1、七臣的汉语大词典是:(1).《孝经·谏诤》:“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郑玄注:“七人谓三公及左辅、右弼、前疑、后丞。”唐玄宗注:“争谓谏也。”后以“七臣”泛指谏臣。《后汉书·刘瑜传》:“惟陛下设置七臣,以广谏道。”(2).七种人臣。即法臣、饰臣、侵臣、谄臣、愚臣、奸臣、乱臣。《管子·七臣七主》:“或以平虚,请论七主之过,得六过一是,以还自镜,以知得失,以绳七臣。”郭沫若等集校:“七臣正具六过一是,即法臣、饰臣、侵臣、谄臣、愚臣、奸臣、乱臣。”参阅《管子·七臣七主》。(3).七位人臣。《文选·陆机〈五等论〉》:“在周之衰,难兴王室,放命者七臣,干位者三子。”李善注:“七臣:蔿国、边伯、詹父、子禽、祝跪及颓叔桃子、宾起。”。


七臣的汉语大词典是:(1).《孝经·谏诤》:“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郑玄注:“七人谓三公及左辅、右弼、前疑、后丞。”唐玄宗注:“争谓谏也。”后以“七臣”泛指谏臣。《后汉书·刘瑜传》:“惟陛下设置七臣,以广谏道。”(2).七种人臣。即法臣、饰臣、侵臣、谄臣、愚臣、奸臣、乱臣。《管子·七臣七主》:“或以平虚,请论七主之过,得六过一是,以还自镜,以知得失,以绳七臣。”郭沫若等集校:“七臣正具六过一是,即法臣、饰臣、侵臣、谄臣、愚臣、奸臣、乱臣。”参阅《管子·七臣七主》。(3).七位人臣。《文选·陆机〈五等论〉》:“在周之衰,难兴王室,放命者七臣,干位者三子。”李善注:“七臣:蔿国、边伯、詹父、子禽、祝跪及颓叔桃子、宾起。”。

七臣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七臣详细内容】

1.《孝经.谏诤》:'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郑玄注:'七人谓三公及左辅﹑右弼﹑前疑﹑后丞。'唐玄宗注:'争谓谏也。'后以'七臣'泛指谏臣。2.七种人臣。即法臣﹑饰臣﹑侵臣﹑谄臣﹑愚臣﹑奸臣﹑乱臣。3.七位人臣。七臣[qīchén]⒈《孝经·谏诤》:“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郑玄注:“七人谓三公及左辅、右弼、前疑、后丞。”唐玄宗注:“争谓谏也。”后以“七臣”泛指谏臣。⒉七种人臣。即法臣、饰臣、侵臣、谄臣、愚臣、奸臣、乱臣。⒊七位人臣。

二、基础解释

泛指谏臣。七位人臣。

三、引证解释

⒈后以“七臣”泛指谏臣。引《孝经·谏诤》:“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郑玄注:“七人谓三公及左辅、右弼、前疑、后丞。”唐玄宗注:“争谓諫也。”《后汉书·刘瑜传》:“惟陛下设置七臣,以广諫道。”⒉七种人臣。即法臣、饰臣、侵臣、谄臣、愚臣、姦臣、乱臣。参阅《管子·七臣七主》。引《管子·七臣七主》:“或以平虚,请论七主之过,得六过一是,以还自镜,以知得失,以绳七臣。”郭沫若等集校:“七臣正具六过一是,即法臣、饰臣、侵臣、谄臣、愚臣、姦臣、乱臣。”⒊七位人臣。引《文选·陆机<五等论>》:“在周之衰,难兴王室,放命者七臣,干位者三子。”李善注:“七臣:蔿国、边伯、詹父、子禽、祝跪及頽叔桃子、宾起。”

四、综合释义

《孝经·谏诤》:“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郑玄注:“七人谓三公及左辅、右弼、前疑、后丞。”唐玄宗注:“争谓諫也。”后以“七臣”泛指谏臣。《后汉书·刘瑜传》:“惟陛下设置七臣,以广諫道。”七种人臣。即法臣、饰臣、侵臣、谄臣、愚臣、姦臣、乱臣。《管子·七臣七主》:“或以平虚,请论七主之过,得六过一是,以还自镜,以知得失,以绳七臣。”郭沫若等集校:“七臣正具六过一是,即法臣、饰臣、侵臣、谄臣、愚臣、姦臣、乱臣。”参阅《管子·七臣七主》。七位人臣。《文选·陆机<五等论>》:“在周之衰,难兴王室,放命者七臣,干位者三子。”李善注:“七臣:蔿国、边伯、詹父、子禽、祝跪及頽叔桃子、宾起。”七臣[qīchén]泛指谏臣。《孝经.谏诤》/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郑玄注/七人谓三公及左辅﹑右弼﹑前疑﹑后丞。/唐玄宗注/争谓谏也。七臣[qīchén]七种人臣。即法臣﹑饰臣﹑侵臣﹑谄臣﹑愚臣﹑奸臣﹑乱臣。

五、关于七臣的词语

臣臣  七臣  七七  殷七七  七留七林  七七事变  

六、关于七臣的诗句

听纳七臣言  听纳七臣言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七臣的详细信息

文档

七臣汉语大词典

1、七臣的汉语大词典是:(1).《孝经·谏诤》:“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郑玄注:“七人谓三公及左辅、右弼、前疑、后丞。”唐玄宗注:“争谓谏也。”后以“七臣”泛指谏臣。《后汉书·刘瑜传》:“惟陛下设置七臣,以广谏道。”(2).七种人臣。即法臣、饰臣、侵臣、谄臣、愚臣、奸臣、乱臣。《管子·七臣七主》:“或以平虚,请论七主之过,得六过一是,以还自镜,以知得失,以绳七臣。”郭沫若等集校:“七臣正具六过一是,即法臣、饰臣、侵臣、谄臣、愚臣、奸臣、乱臣。”参阅《管子·七臣七主》。(3).七位人臣。《文选·陆机〈五等论〉》:“在周之衰,难兴王室,放命者七臣,干位者三子。”李善注:“七臣:蔿国、边伯、詹父、子禽、祝跪及颓叔桃子、宾起。”。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