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 知识百科 - 正文

Python编程中装饰器的使用示例解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采 时间:2020-11-27 14:29:11
文档

Python编程中装饰器的使用示例解析

Python编程中装饰器的使用示例解析:装饰函数和方法 我们先定义两个简单的数学函数,一个用来计算平方和,一个用来计算平方差: # get square sum def square_sum(a, b): return a**2 + b**2 # get square diff def square_diff(a, b): return a**2 -
推荐度:
导读Python编程中装饰器的使用示例解析:装饰函数和方法 我们先定义两个简单的数学函数,一个用来计算平方和,一个用来计算平方差: # get square sum def square_sum(a, b): return a**2 + b**2 # get square diff def square_diff(a, b): return a**2 -


装饰函数和方法

我们先定义两个简单的数学函数,一个用来计算平方和,一个用来计算平方差:

# get square sum
def square_sum(a, b):
 return a**2 + b**2

# get square diff
def square_diff(a, b):
 return a**2 - b**2

print(square_sum(3, 4))
print(square_diff(3, 4))

在拥有了基本的数学功能之后,我们可能想为函数增加其它的功能,比如打印输入。我们可以改写函数来实现这一点:

# modify: print input

# get square sum
def square_sum(a, b):
 print("intput:", a, b)
 return a**2 + b**2

# get square diff
def square_diff(a, b):
 print("input", a, b)
 return a**2 - b**2

print(square_sum(3, 4))
print(square_diff(3, 4))

我们修改了函数的定义,为函数增加了功能。

现在,我们使用装饰器来实现上述修改:

def decorator(F):
 def new_F(a, b):
 print("input", a, b)
 return F(a, b)
 return new_F

# get square sum
@decorator
def square_sum(a, b):
 return a**2 + b**2

# get square diff
@decorator
def square_diff(a, b):
 return a**2 - b**2

print(square_sum(3, 4))
print(square_diff(3, 4))

装饰器可以用def的形式定义,如上面代码中的decorator。装饰器接收一个可调用对象作为输入参数,并返回一个新的可调用对象。装饰器新建了一个可调用对象,也就是上面的new_F。new_F中,我们增加了打印的功能,并通过调用F(a, b)来实现原有函数的功能。

定义好装饰器后,我们就可以通过@语法使用了。在函数square_sum和square_diff定义之前调用@decorator,我们实际上将square_sum或square_diff传递给decorator,并将decorator返回的新的可调用对象赋给原来的函数名(square_sum或square_diff)。 所以,当我们调用square_sum(3, 4)的时候,就相当于:

square_sum = decorator(square_sum)
square_sum(3, 4)

我们知道,Python中的变量名和对象是分离的。变量名可以指向任意一个对象。从本质上,装饰器起到的就是这样一个重新指向变量名的作用(name binding),让同一个变量名指向一个新返回的可调用对象,从而达到修改可调用对象的目的。

与加工函数类似,我们可以使用装饰器加工类的方法。

如果我们有其他的类似函数,我们可以继续调用decorator来修饰函数,而不用重复修改函数或者增加新的封装。这样,我们就提高了程序的可重复利用性,并增加了程序的可读性。

含参的装饰器

在上面的装饰器调用中,比如@decorator,该装饰器默认它后面的函数是唯一的参数。装饰器的语法允许我们调用decorator时,提供其它参数,比如@decorator(a)。这样,就为装饰器的编写和使用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 a new wrapper layer
def pre_str(pre=''):
 # old decorator
 def decorator(F):
 def new_F(a, b):
 print(pre + "input", a, b)
 return F(a, b)
 return new_F
 return decorator

# get square sum
@pre_str('^_^')
def square_sum(a, b):
 return a**2 + b**2

# get square diff
@pre_str('T_T')
def square_diff(a, b):
 return a**2 - b**2

print(square_sum(3, 4))
print(square_diff(3, 4))

上面的pre_str是允许参数的装饰器。它实际上是对原有装饰器的一个函数封装,并返回一个装饰器。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一个含有环境参量的闭包。当我们使用@pre_str('^_^')调用的时候,Python能够发现这一层的封装,并把参数传递到装饰器的环境中。该调用相当于:

square_sum = pre_str('^_^') (square_sum)

装饰类

在上面的例子中,装饰器接收一个函数,并返回一个函数,从而起到加工函数的效果。在Python 2.6以后,装饰器被拓展到类。一个装饰器可以接收一个类,并返回一个类,从而起到加工类的效果。

def decorator(aClass):
 class newClass:
 def __init__(self, age):
 self.total_display = 0
 self.wrapped = aClass(age)
 def display(self):
 self.total_display += 1
 print("total display", self.total_display)
 self.wrapped.display()
 return newClass

@decorator
class Bird:
 def __init__(self, age):
 self.age = age
 def display(self):
 print("My age is",self.age)

eagleLord = Bird(5)
for i in range(3):
 eagleLord.display()

在decorator中,我们返回了一个新类newClass。在新类中,我们记录了原来类生成的对象(self.wrapped),并附加了新的属性total_display,用于记录调用display的次数。我们也同时更改了display方法。

通过修改,我们的Bird类可以显示调用display的次数了。

文档

Python编程中装饰器的使用示例解析

Python编程中装饰器的使用示例解析:装饰函数和方法 我们先定义两个简单的数学函数,一个用来计算平方和,一个用来计算平方差: # get square sum def square_sum(a, b): return a**2 + b**2 # get square diff def square_diff(a, b): return a**2 -
推荐度:
标签: 装饰 例子 实例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