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 知识百科 - 正文

详解python的super()的作用和原理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采 时间:2020-11-27 14:28:38
文档

详解python的super()的作用和原理

详解python的super()的作用和原理:Python中对象方法的定义很怪异,第一个参数一般都命名为self(相当于其它语言的this),用于传递对象本身,而在调用的时候则不必显式传递,系统会自动传递。今天我们介绍的主角是super(), 在类的继承里面super()非常常用, 它解决了子类调用父类方法的一些问
推荐度:
导读详解python的super()的作用和原理:Python中对象方法的定义很怪异,第一个参数一般都命名为self(相当于其它语言的this),用于传递对象本身,而在调用的时候则不必显式传递,系统会自动传递。今天我们介绍的主角是super(), 在类的继承里面super()非常常用, 它解决了子类调用父类方法的一些问

Python中对象方法的定义很怪异,第一个参数一般都命名为self(相当于其它语言的this),用于传递对象本身,而在调用的时候则不必显式传递,系统会自动传递。

今天我们介绍的主角是super(), 在类的继承里面super()非常常用, 它解决了子类调用父类方法的一些问题, 父类多次被调用时只执行一次, 优化了执行逻辑,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看一下。

举一个例子:

class Foo:
 def bar(self, message):
 print(message)
>>> Foo().bar("Hello, Python.")
Hello, Python.

当存在继承关系的时候,有时候需要在子类中调用父类的方法,此时最简单的方法是把对象调用转换成类调用,需要注意的是这时self参数需要显式传递,例如:

class FooParent:
 def bar(self, message):
 print(message)
class FooChild(FooParent):
 def bar(self, message):
 FooParent.bar(self, message)
>>> FooChild().bar("Hello, Python.")
Hello, Python.

这样做有一些缺点,比如说如果修改了父类名称,那么在子类中会涉及多处修改,另外,Python是允许多继承的语言,如上所示的方法在多继承时就需要重复写多次,显得累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Python引入了super()机制,例子代码如下:

class FooParent:
 def bar(self, message):
 print(message)
class FooChild(FooParent):
 def bar(self, message):
 super(FooChild, self).bar(message)
>>> FooChild().bar("Hello, Python.")
Hello, Python.

表面上看 super(FooChild, self).bar(message)方法和FooParent.bar(self, message)方法的结果是一致的,实际上这两种方法的内部处理机制大大不同,当涉及多继承情况时,就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来,直接给例子:

代码一:

class A:
 def __init__(self):
 print("Enter A")
 print("Leave A")
class B(A):
 def __init__(self):
 print("Enter B")
 A.__init__(self)
 print("Leave B")
class C(A):
 def __init__(self):
 print("Enter C")
 A.__init__(self)
 print("Leave C")
class D(A):
 def __init__(self):
 print("Enter D")
 A.__init__(self)
 print("Leave D")
class E(B, C, D):
 def __init__(self):
 print("Enter E")
 B.__init__(self)
 C.__init__(self)
 D.__init__(self)
 print("Leave E")
E()

结果:

Enter E

Enter B

Enter A

Leave A

Leave B

Enter C

Enter A

Leave A

Leave C

Enter D

Enter A

Leave A

Leave D

Leave E

执行顺序很好理解,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公共父类A被执行了多次。

代码二:

class A:
 def __init__(self):
 print("Enter A")
 print("Leave A")
class B(A):
 def __init__(self):
 print("Enter B")
 super(B, self).__init__()
 print("Leave B")
class C(A):
 def __init__(self):
 print("Enter C")
 super(C, self).__init__()
 print("Leave C")
class D(A):
 def __init__(self):
 print("Enter D")
 super(D, self).__init__()
 print("Leave D")
class E(B, C, D):
 def __init__(self):
 print("Enter E")
 super(E, self).__init__()
 print("Leave E")
E()

结果:

Enter E

Enter B

Enter C

Enter D

Enter A

Leave A

Leave D

Leave C

Leave B

Leave E

在super机制里可以保证公共父类仅被执行一次,至于执行的顺序,是按照MRO(Method Resolution Order):方法解析顺序 进行的。后续会详细介绍一下这个MRO机制。

文档

详解python的super()的作用和原理

详解python的super()的作用和原理:Python中对象方法的定义很怪异,第一个参数一般都命名为self(相当于其它语言的this),用于传递对象本身,而在调用的时候则不必显式传递,系统会自动传递。今天我们介绍的主角是super(), 在类的继承里面super()非常常用, 它解决了子类调用父类方法的一些问
推荐度:
标签: 详解 解析 python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