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度陈仓的造句是:这帮孩子暗度陈仓,说是补课竟然去打游戏了。
暗度陈仓的拼音是:àn dù chén cāng。注音是:ㄢˋㄉㄨˋㄔㄣˊㄘㄤ。词性是:成语。
暗度陈仓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汉语大词典 【点此查看暗度陈仓详细内容】
《史记·高祖本纪》:“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而遣诸将略定陇西、北地、上郡。”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孔道。后遂以“暗度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三国演义》第九六回:“臣已算定今番诸葛亮必效韩信暗度陈仓之计。”《古今小说·闹阴司司马貌断狱》:“韩信道:‘阎君在上,韩信一一告诉。某受汉王筑坛拜将之恩,使尽心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与汉王定了三秦。’”《金瓶梅词话》第七十回:“此是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
二、国语辞典
汉人韩信登坛拜将后,将出兵攻打项羽,表面上公开派人修筑栈道,暗中却由陈仓出兵,进而平定三秦。典出《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后比喻出其不意、从旁突击的战略或暗中进行的活动。《三国演义.第九六回》:「懿曰:『臣已算定今番诸葛亮必效韩信暗度陈仓之计。』」《喻世明言.卷三一.闹阴司司马貌断狱》:「某受汉王筑坛拜将之恩,使尽心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与汉王定了三秦。」今多用以比喻男女的私通。《金瓶梅.第六九回》:「此是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儿女英雄传.第九回》:「莫非他心里有这段姻缘,自己不好开口,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先说定了我的事。然后好借重我爹妈,给他做个月下老人,联成一床三放。」
三、其他解释
陈仓:地名,在今陕西宝鸡东。暗地里绕道到陈仓。比喻声东击西的作战计谋,也比喻暗地里进行某种活动。也作“暗度陈仓”,常和“明修栈道”连用。【出处】《史记·高祖本纪》。【例旬】元·元名氏《气英布》1折:“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故事】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先领兵攻进秦国首都咸阳,接着,项羽率领各路人‘赶到。与时,项羽的力量最强大,他自封为西楚霸正,做诸侯侯的首领,分封十八个诸侯,要他们都听从他的指挥。项羽对刘邦址不放心,所以把西南边远地区分封给他,封他为汉王,又在刘邦封地的东面封了雍正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堵住他向东发展的去路。刘邦确实有独霸天下的野心,对项羽的做法很不满意,但是项羽的力量强大,他毫无办法,只得率领部下前往自己的封地,古时候把在山岭险峻的地方用木材架设的通道叫'栈道”。刘邦采用了张良的计谋,在前往封地的途中,走过一段栈道便烧毁一段,这样,既可以防止其他诸侯的侵犯,又可以麻痹项羽、使他认为自己只想守住封地,不想向东与他争夺地盘。这一招果然起了作用,项羽放松了对刘邦的戒备·把注意力集中在其他不听从指挥的诸侯身上。这一年的六月,刘邦采用韩信的计谋,一方面派张旗鼓地修复栈道,摆出一副即将向东进军的架势;一方面与韩信率领大队人马,绕道从艰险的小路直插陈仓。时刻准备着刘邦的章邯得到汉车修理栈道的消息,“哈哈”大笑,说:“谁要你把栈道烧毁!你自己断了出路,现在又来修理,看你哪年哪月才能修好!”不久,章邯得到紧急军情报告,说汉‘汉军已经进攻陈仓,守将阵亡。章邯吃惊不小、栈道还没有修好、汉军是从哪来的”他急急忙忙领兵前去抵抗,哪里还抵挡得住。连打了几次败仗以后,章邯山穷水尽,被迫自杀,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得到章邯自杀的消息,吓破胆,不敢抵抗汉军、连忙投降。从此以后,战局发生了变化,刘邦向东挺进与项羽决战拉开了帷幕。
四、其他释义
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孔道。
五、关于暗度陈仓的成语
暗度陈仓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暗渡陈仓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计取陈仓 智取陈仓
六、关于暗度陈仓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