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结核怎么治疗最有效 中医治疗骨痨病的方法
骨与关节结核又称骨痨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经血流传播而引起的继发性、慢性感染性疾病;常继发于肺结核、肠结核和淋巴结结核,也可由邻近的结核病灶直接侵袭而成,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结核分枝杆菌通过血液循环进入骨与关节,脊柱、髋、膝关节等处最易受累,病变处首先形成结核结节,引起小血管堵塞,发生缺血性坏死,形成脓汁、坏死肉芽并使关节的滑膜软骨和骨端受累。进一步发展,使骨质破坏、关节软骨游离形成全关节结核,当脓汁增多,压力增大时破溃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和瘘管,继发混合性感染。其组织病理变化可分为渗出期、增殖期和干酪样变性期,可同时存在于同一病灶中。根据病变发展过程和病灶发生部位又可分为单纯骨结核、单纯滑膜结核和全关节结核。
【必备秘方】
1.龟甲(先煎)、山茱萸、猫爪草、百部、白及各15克,续断、骨碎补、鹿角胶(烊化,兑服)各12克,白芥子1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1个月为1个疗程。寒象明显者,加炮姜、肉桂(后下)、麻黄各6克;气血两虚者,加黄芪、党参、当归、白芍、熟地黄各15克;阴虚火旺者,加鳖甲(先煎)、地骨皮、知母、黄柏各12克;出现湿热征象者,重用金银花,加黄柏12克;脓肿形成者,加皂角刺、炮穿甲珠、白芷各10克;腰背酸痛者,加杜仲、狗脊各15克;小便失禁者,加桑螵蛸、益智各10克;便秘属寒者,加肉苁蓉15克;便秘属热者,加玄参15克。主治脊柱结核。
2.金银花30克,黄芪、熟地黄、续断、龟甲各15克,当归、生地黄、牡丹皮、女贞子、骨碎补、枸杞子各12克,土鳖虫1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3个月为1个疗程。阴虚潮热者,加黄柏、鳖甲各12克,柴胡10克;脓肿形成者,加白芷、皂角刺各12克,穿山甲10克;关节漫肿、脓肿平坦、肤色白或暗淡者,加肉桂、白芥子各10克,麻黄5克;瘘管久不愈合、脓汁淡稀量多者,加阿胶、何首乌、党参各12克,白术10克;病变关节疼痛重者,加乳香、没药各10克(或田三七粉3克)。主治骨与关节结核。
3.黄芪、金银花、木瓜、薏苡仁、猫爪草各30克,熟地黄、夏枯草、威灵仙各15克,牡丹皮12克,延胡索10克,鹿角胶9克,白芥子、甘草各6克,麻黄3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饭后温服。药渣煎水敷洗患处(加醋100毫升),连服2个月后观察疗效。疼痛剧烈者,加全蝎6克;潮热盗汗者,加地骨皮30克;厌食者,加焦三仙各15克;消瘦者,加山药19克;五心烦热者,加五味子10克。主治膝关节滑膜脊柱结核。
4.白花蛇、乌梢蛇各35克,蜀黍炭(高粱全株,煅存性)25克,百草霜7.5克,珍珠、血余炭各5克。将白花蛇、乌梢蛇用滑石粉烫至微黄,凉后粉碎(白花蛇去头、皮);将珍珠研细水飞,同调匀。每日晚饭后2小时用温开水冲服。窦道久不愈合者,可配合外用药条(或药粉)分别放于窦道(或创面上)。主治骨结核。
5.乌鸡肉、鸭肉各500克,鸡血藤30克,仙鹤草25克,狗脊、首乌藤各20克,菟丝子、墨旱莲、桑寄生、女贞子各15克,合欢皮10克,白术、生地黄、熟地黄、续断各8克,人参6克,姜块、葱结、味精、绍兴酒、食盐、胡椒面、花椒各适量。将诸药水煎取汁;将鸡肉、鸭肉洗净后切块,置沙锅内加入鲜汤,入生姜、葱、酒、花椒及煎汁,改用小火炖至鸡、鸭肉熟烂,加盐、胡椒、味精调味,佐餐食用。主治气血两虚型骨结核。
【名医指导】
1.关键是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骨与关节结核患者只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才能获得最理想的效果,既能治愈结核病变,又能保留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关节功能,在儿童还能保证患肢的正常发育。
2.宜多食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和C的食物,多食绿叶蔬菜、水果以及杂粮,可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宜多食海产品,如紫菜、深海鱼、对虾等。忌食刺激性食物及辛燥生痰之物,禁烟酒,忌油炸、油腻之物。
3.对有肺结核、消化道结核病例应正规、全程应用抗结核药。
4.积极改善生活,卫生条件。
5.卫生医疗部门应形成强有力监控体系,做好预防,隔离工作,对广大农村地区更应高度重视,加大普查、防治力度。
6.因结核病是一种消耗性疾病,在药治和饮食调治并用的同时,还应注意充分休息及适当的户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