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学的相关诗词是:《赴江东漕·饱学兼内外》。
饱学的拼音是:bǎo xué。注音是:ㄅㄠˇㄒㄩㄝˊ。词性是:形容词。结构是:饱(左右结构)学(上下结构)。
饱学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饱学详细内容】
⒈学问广博。引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老僧有个敝亲,是个饱学的秀才。”《玉娇梨》第八回:“老爷有一位公子,今年一十五岁,因慕相公大才饱学,欲屈相公教训一年。”⒉指学问广博的人。引《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且不要论别处,只这苏州城内有无数高才饱学,朝吟暮咏,受尽了灯窗之苦,尚不能勾飞黄腾达。”
二、网络解释
饱学饱学,汉语词汇。
三、国语辞典
学识广博。饱学[bǎoxué]⒈学识广博。引《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话说婺州有一个秀才,姓贾,青年饱学,才智过人。」《儒林外史·第四四回》:「他这兄弟名持,字有重,也是五河县的饱学秀才。」反浅学
四、辞典简编版
学识广博。 【造句】饱学多闻、饱学之士
五、关于饱学的词语
六、关于饱学的造句
1、符家不计女儿相中贫寒举子,正逢大比之年,真饱学之士一朝身登龙虎榜,归来凤冠霞帔迎新妇,也了却爱女托付良人夙愿。
2、且说洛阳有一人,姓李名源,字子澄,乃饱学之士,腹中记诵五车书,胸内包藏千古史。
3、林散之是一位饱学诗人,也是一位重情、淡泊、耿直、幽默、自信、悲悯的书法家。
4、说实话,在湖广苗寨宣抚使司帐下他已经能算得上是饱学之士了,可与姜金和站在一起比试对联,他马上就成了草鸡对凤凰,土鳖对鲜鲍,根本就没有任何可比性。
5、参与这部词典编纂工作的学者中有丁声树和吕叔湘这样的饱学之士,他们不会不知道古代原本用法,但是在这部现代汉语词典中,他们只提了现代通常用法。
6、话说有一日,宾朋满座,酒过三巡,已把这位饱学少年抖落才华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