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养的国语辞典是:存心养性。存养[cúnyǎng]⒈存心养性。引宋·陆游〈存养堂为汪叔潜作〉诗:「三旌五鼎俱忘想,致一工夫在存养。」⒉抚养、抚恤。引《明史·卷二·太祖本纪二》:「辛丑,诏:军士阵殁父母妻子不能自存者,官为存养。」。
存养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存养详细内容】
存心养性。抚恤;抚养。存养[cúnyǎng]⒈存心养性。抚恤;抚养。
二、引证解释
⒈存心养性。引宋朱熹《答何叔京》:“二先生拈出敬之一字,真圣学之纲领,存养之要法。”宋陆游《存养堂为汪叔潜作》诗:“三旌五鼎俱妄想,致一工夫在存养。”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中庸第三三章五》:“如其未尝一日用力於存养,则凡今之人,醉梦於利欲之中,直无所欺而反得慊,无所恶而反遂其志矣。”⒉抚恤;抚养。引《六韬·盈虚》:“存养天下鰥寡孤独,賑赡祸亡之家。”《新唐书·马周传》:“四五年来,百姓颇嗟怨,以为陛下不存养之。”《明史·太祖纪二》:“詔军士阵殁,父母妻子不能自存者,官为存养。”
三、辞典修订版
存心养性。宋.陆游〈存养堂为汪叔潜作〉诗:「三旌五鼎俱忘想,致一工夫在存养。」抚养、抚恤。《明史.卷二.太祖本纪二》:「辛丑,诏:军士阵殁父母妻子不能自存者,官为存养。」
四、其他释义
①存心养性。《孟子·尽心上》:“存其心,养其性。”意为保持人的本心,扩充人的善性。这是儒家修身之法。②存问抚养:存养天下鳏寡孤独。
五、关于存养的成语
继继存存 存心养性 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 爱礼存羊 并存不悖 不存芥蒂
六、关于存养的造句
1、总之,厚于责己,轻于责人,分谤代过,舍己从人,浑厚宽大,不矜不伐,是为任事负责者必备之素养,务希于此存养省察,期得圣神功化之用则庶几矣。
2、存养宜冲粹,近春温;省察宜谨严,近秋肃。
3、垂直向下生长的宿存主根。两年生的植物常具有可以储存养料的肥大直根,如:胡萝卜。
4、富贵贫贱固有好恶取舍,终食、造次、颠沛处亦有好恶取舍,若谓不处不去是明取舍,终食不违与造次颠沛于是乃是存养,恐不然。
5、然老臣不以为然,老臣以为徙于兗、豫之间,则乖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
6、自小被母亲遗弃,寄人篱下,为生存养成卑躬屈膝,奉迎他人,却又急切想扬眉吐气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