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橘子有哪些注意事项
橘子营养丰富,维生素的含量很高,在鲜果中仅次于枣、山楂、猕猴桃和柠檬等,含钙也很丰富,并含有较多的苹果酸、枸橼酸、葡萄糖、果糖、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中医学认为,橘子甘酸、性凉,有润肺、止渴、开胃、醒酒的功效。但食用橘子要讲究科学方法,否则也会危害人体健康。
橘子忌食过多。因橘子中的单糖含量高,它在人体内很难全部将剩余的热量转化为脂肪而贮存下来,如果摄入量多,它产生的热能不会及时消耗掉,就会在体内积聚而易出现“上火”,如口干舌燥、咽喉肿痛、大便干结等症状。据测,每天吃3个橘子,就能满足一个人一天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若食用过多,过量摄入维生素C时,体内代谢的草酸会增多,易引起尿结石、肾结石。
橘子忌空腹食用。空腹状态下,胃酸的分泌会增加,胃酸的浓度较高。因橘子内含有大量的有机酸,空腹食后会刺激胃黏膜,使脾胃满闷,反吐酸水,使人感觉不舒适。
吃橘子忌去筋络。橘筋络位于橘瓣之间,使橘瓣被缠捆在一起。人们在食用橘子时,往往将橘筋络剔除,原因是它比橘子口感差。殊不知在橘筋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它具有化痰、通络、理气的作用,还对老年人的高血压有一定防治作用。现代营养学研究认为,橘络中含有一种叫芦丁的物质。芦丁能使血管保持正常的弹性和致密性,可减少血管壁的脆性和渗透性,有防止高血压病人发生脑溢血、糖尿病人发生视网膜出血的作用。对于平时有出血倾向的人,特别是有血管硬化倾向的老年人,食橘络更是有益无害。所以吃橘子时不要弃去白色筋络。
胃病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忌吃橘子。橘子本来可以开胃,因内含大量有机酸,可帮助消化,但有胃病的人,再被其所含有的有机酸进行刺激,会使病情加重,不利于胃病的康复。
忌鲜橘皮泡茶饮。近年来,果农摘下橘子后大多用保鲜剂浸泡后再上市。保鲜剂为一种化学制剂,浸泡过的橘子对果肉没有影响,但橘子皮上残留的保鲜剂却难以用清水洗掉,若用这样的橘子皮泡水代茶饮,对身体健康的损害是显而易见的。
橘子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但要注意合理科学地食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它的营养作用和食疗作用,对人体的健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