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青黛粉出自《药性论》,为爵床科植物马蓝或蓼科植物蓼蓝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本品为深蓝色的粉末,体轻,易飞扬;或呈不规则多孔性的团块,用手搓捻即成细末。微有草腥气,味淡。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定惊的功效。
功能作用
咸,寒。归肝、肺、胃经。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定惊。适用于:①热毒斑疹及血热妄行之衄血、吐血、咯血;②小儿惊风,发热、痉挛抽搐;③肺热咳嗽气急痰稠等;④痄腮肿痛及热毒疮痈。
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
本品寒能清热,咸以入血,故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斑之效。善治温毒发斑,常与生地、生石膏、栀子等药同用,如青黛石膏汤(《通俗伤寒论》);若治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常与生地、牡丹皮、白茅根等药同用。
2.咽痛口疮,火毒疮疡。
本品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效。用治热毒炽盛,咽喉肿痛,喉痹者,常与板蓝根、甘草同用;若口舌生疮,多与冰片同用,撒敷患处;用治火毒疮疡,痄腮肿痛,可与寒水石共研为末,外敷患处,如青金散(《普济方》)。
3.咳嗽胸痛,痰中带血。
本品咸寒,主清肝火,又泻肺热,且能凉血止血。故主治肝火犯肺,咳嗽胸痛,痰中带血,常与海蛤粉同用,如黛蛤散(《卫生鸿宝》)。若肺热咳嗽,痰黄而稠者,可配海浮石、瓜蒌仁、川贝母等同用,如青黛海石丸(《证因脉治》)。
4.暑热惊痫,惊风抽搐。
本品咸寒,善清肝火,祛暑热,有息风止痉之功。用治暑热惊痫,常与甘草、滑石同用,如碧玉散(《宣明论方》);用治小儿惊风抽搐,多与钩藤、牛黄等同用,如凉惊丸(《小儿药证直诀》)。
药理作用
本品具有抗菌、抗肿瘤作用。能提高动物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
1.《药性论》:"解小儿疳热、消瘦,杀虫。"
2.《本草拾遗》:"解毒。小儿丹热,和水服之。"
3.《开宝本草》:"主解诸药毒,小儿诸热,惊痫发热,天行头痛寒热,煎水研服之。亦摩敷热疮、恶肿、金疮、下血、蛇犬等毒。"
4.《本草蒙筌》:"泻肝,止暴注,消上膈痰火,驱时疫头痛,敛伤寒亦斑,水调服之。"
5.《纲目》:"去热烦,吐血,咯血,斑疮,阴疮,杀恶虫。"
6.《本草述》:"治中风、头风、胁痛、??、颤振、眩晕、咳嗽、久嗽、呕吐、舌衄、咳嗽血,颓疝。"
7.《本经逢原》:"治温毒发斑及产后热痢下重。"
8.《要药分剂》:"除热解毒,兼能凉血。"
9.《岭南采药录》:"可涂疮及痄腮。又治眼热有膜及吐血,内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