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吵嘴造句】内容,供您参考。
1、他们就是吵嘴,也从不血口喷人,指桑骂槐。
2、公鸡打架头对头,夫妇吵嘴不记仇。
3、今天,我和哥哥吵嘴了,妈妈知道后,不问青红皂白,把我俩都骂了一顿。
4、我想应该是这句话,英子,你大了,可不能跟弟弟再吵嘴!他还小。
5、对恋人们来说,吵嘴是爱的革新。
6、这对夫妻俩早已貌合神离,同床异梦地过日子,吵嘴经常有。
7、那天俩人吵嘴后,各自都作了自我批评,如今又握手言欢了。
8、妈妈又和爸爸吵嘴了。
9、婚后一见面就吵嘴。
10、大多数的母亲会仲裁谁对谁错。可是,孩子的吵嘴和打架决不是坏事情,所以,被指定为坏孩子的那一方,心中会留下创伤。
11、如吹鼓手迎亲,大姑娘盼出嫁,小媳妇想娘家,出门人思家乡,年轻人搞对象,小两口吵嘴逗趣等等。
12、在家里干架吵嘴或许可以是毛病,但家里人在外被人欺负的时候还帮外人指责家人被人欺凌是活该,此人不是当家贼的料就是发了疯犬病的狗。
13、秦良勉望着眼前熟悉的人影,两行清泪不觉涌出,他多想再和他们吟风咏月,多想再和他们吵嘴拌架,可是,以后再也没有机会了。
14、云逸一阵无语,现在才发现,这丫头倒是有做泼妇的潜质,好生调教调教,绝对是吵嘴骂架的一把好手。
15、孙教授对于这爷孙俩之间的这种对话早就见怪不怪,笑着在一旁观看,能和自己的小辈不伤风雅的吵吵嘴又何尝不是一种天伦之乐。
16、他有个坏习惯,那就是,当他跟某人吵嘴时,常常指桑骂槐。
17、自从三十年前到花香山来成了肖家的媳妇后就没干过好事,成天搬弄是非,搅得小小的只有四十一个人的花香山鸡犬不宁,同时三天两头的挑灯拨火,不少让六家人吵嘴打架。
18、突然之间多出来一个汤胖子,不是跟小米吵嘴,就是跟我天南海北的胡扯蛋,轻松随意之外,连脚下的路都好像变得不再那么难走。
19、吵嘴的兄弟姐妹团聚在他们的得克萨斯家时,他们的父亲说谎骗他们说自己临终时闹出这个黑喜剧。
20、于是两个天使又吵又斗,起初是用语言吵嘴,接着就用拳头和翅膀武斗了。
21、他们不仅对导游提出种种不合理的要求,还跟同团的游伴吵嘴。
22、当你和亲近的朋友吵嘴时,讨论事情的重点不要把过去的小事都扯进来。
23、东尹家村的张陈氏与丈夫吵嘴,跑回马塘村的娘家。
24、刚才那一对怨家夫妇,素来爱吵嘴,性情喜怒无常,亦正亦邪。
25、他们做的都是小本生意,赚钱不大。因为是在客边,对人很和气,凡事忍让,所以这一带平常总是安安静静的,很少有吵嘴打架的事情发生。
26、他跟这个女人从来没有大吵大闹过,而他跟他爱上的那些女人却吵得很厉害,最后由于吵嘴的腐蚀作用,总是毁了他们共同怀有的感情:他爱得太深,要求得也太多,这样就把一切全都耗尽了。
27、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大家伙不团结。不像我们这么如漆似胶的,我们可从不像他们,无聊到吵嘴。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二、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三、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四、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五、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