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泡水喝的功效与作用祛痘
1.蒲公英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蒲公英用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见效快,方法简便、实用。取新鲜蒲公英数棵,洗净,榨汁,开水冲服,早、晚各1次,或直接将其切碎加鸡蛋炒食,味美,且可将感冒症状除之,一举两得,对于初发者,2天即可痊愈,对于扁桃体炎同样有效。
白及、蒲公英治疗反流性胃-食管炎口服白及20g,蒲公英30g,水500ml煎至100ml,每日2次,呕酸明显者加海螵蛸,打呃甚者加韭菜子15g。治疗125例,完全缓解45例,其中慢性胃炎16例;胆汁反流性食管炎27例;贲门癌2例。部分缓解71例,慢性胃炎33例;胆汁反流性食管炎21例;食管、胃、贲门癌17例。未缓解9例。总有效率达92%。
2.蒲公英白及膏治疗食管炎
蒲公英210g,白及70g,三七35g(研极细末),鸡子5枚(取清),蜂蜜100g(炼制成中蜜)。先将蒲公英、白及水煎2次,每次煮沸1小时,去渣,共取汁1 000ml,过滤静置,取上清液置锅中,慢火蒸发浓缩至1 000ml,得清膏候凉。然后将三七粉、蛋清、蜂蜜加水混匀,即得煎膏,装瓶备用。要求所制煎膏无焦臭,无异味,放久有沉淀者,用时搅匀即可。上述剂量为每人份7日量。服用方法:服药前,先饮少量温开水以冲洗食管,然后平卧床上缓缓唯咽煎膏,每日3~6次,7天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忌食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食后再饮温开水以冲洗食管。53例患者,均以公英白及膏治疗为主,部分患者针对病因,配合其他疗法。经1~4个疗程的治疗,结果治愈40例,占75.4%;好转12例,占22.6%;无效1例,占2%。总有效率98%。经1个疗程治愈者15例,4个疗程治愈者4例。疗程的长短与病变的轻重呈正相关。
蒲公英治胃痛单味蒲公英治疗胃炎、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有良效。方法:蒲公英(干品),50g水煎,早晚分服。或用蒲公英研成细末(散剂),每次服20~30g,开水送服,1日2次。可连用10天为1个疗程,一般服用3~5天时,胃痛、胃胀、不适症状会明显缓解或消失,且无任何不良反应。蒲公英也可用鲜品,取200g水煎服,每日分2次服完。
蒲公英最适宜胃热患者,胃寒者效果稍差。胃热主要表现有:烧心、嘈杂、胃胀痛、吐酸苦水、口臭、小便黄等症状。如胃酸过多、胃溃疡出血(程度不重者),蒲公英可与白及或海螵蛸合用,效果较好。
某女,40岁,教师,患胃溃疡多年,素胃脘疼痛、灼热,自觉痛如火灼,嘈杂泛酸,口苦、口干,小便黄,大便干结。此乃火热作痛,正如清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有云“蒲公英,炙脆存性,清酒送服,疗胃脘痛”。遂以鲜蒲公英60g榨汁,清酒送服,连服3次,药后大便畅行,脘腹顿挫。
3.蒲公英研末冲服治胃脘痛
蒲公英治胃脘痛,早在清?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就有“蒲公英瓦上炙枯存性,研末火酒送服治胃脘痛”之记载。现代药理研究报道,本品对多种细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幽门螺杆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用于治疗溃疡病或糜烂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黑龙江肇源县中医院马凤友用蒲公英冲剂治疗消化性溃疡91例,治愈好转率达94.40%。平氏临床上用蒲公英适量,炒黄研末,每次取1~3g,若遇寒性胃痛用温酒或姜汤冲服,热性胃痛用米汤水冲服,一般服3~5剂,即可显效。如治五里庄一老妪,经常胃脘隐隐灼痛,嘈杂不适,近几天疼痛加剧,口苦咽干,呕酸善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弦滑。经医院检查,诊断为“糜烂性胃炎”。中医辨证属火郁胃痛。令其服蒲公英末,每次3g,米汤冲服,1日3次。服药3天,大便溏稀,疼痛渐除,诸症均减。
4.蒲公英冲剂治疗消化性溃疡
蒲公英为末,每日20g,用开水浸泡30分钟代茶饮,第二天换新药,1个月为1个疗程。本品有清热解毒疗痈之功,多用于乳痈肿痛、疔疮疖肿和肠痈等,均有良效。据此,马氏首用于溃疡病的治疗,可促使幽门螺杆菌阴转,溃疡面愈合,疼痛停止,治愈好转率达94.4%。
5.蒲公英治疗小儿热毒便秘
鲜蒲公英30~60g,水煎至50~100ml,每日1剂,顿服,年龄小,服药难者可分次服,煎药时间:鲜品洗净,煎15分钟左右。干品煎20分钟左右。药煎好后加适量的蜂蜜以调味,疗程视病情而定,以至顺利解出大便可停药。治愈率达98%,不易复发,无不良反应,气血虚无热型便秘禁用。
王某,女,7岁,因习惯性便秘住院。其母代诉,患儿从小偏食,喜吃辛辣食品,不善饮水,便秘已3年余。经常4~5天大便1次,每次大便1小时左右。近半个月来,食欲减退,腹部不适,口干口臭,舌苔黄厚,脉数。大便时肛门灼痛出血,大便镜检查无异常发现。用鲜蒲公英60g,水煎至100ml,加适量蜂蜜顿服,连服7剂,每日能顺利排出大便1次,便质不干不稀,上述症状消失,精神饮食正常,共服15剂,随访半年未复发。
张某,男,8岁,因腮腺炎住院,入院时高热39.2℃,腮部肿胀疼痛,烦躁不安,口渴引饮,咽部红肿,食欲不振,小腹不适,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数。大便5天未解。给予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治疗。鲜蒲公英50g,板蓝根10g,玄参10g,蜂蜜少许,水煎服1日3次,2剂后,大便通畅,高热减退。同时用捣烂鲜蒲公英50g加少量蛋清调和外敷于肿胀腮部。连用5天后,上述症状消失。共服7剂,精神饮食正常。
《千金方》云:“蒲公英治热毒便秘、利水通淋”。可见蒲公英是一味极易得而具有奇效,应用广泛的中药。依据此特点,临床用于治疗小儿热性便秘之症,屡见功效。
6.地丁公英汤治疗菌痢
用鲜紫花地丁、蒲公英煎汤治疗菌痢,经几年的临床应用,效果满意。方药及用法:鲜紫花地丁120g,蒲公英90g,洗净切段,水煎服。轻者1日1剂,分2次服;重者1日2剂,分4次服。
许某,男,43岁。患者以里急后重,腹痛,脓血便,心烦口渴,身软无力来。脉洪大数,舌苔黄厚而燥,体温39℃。大便常规,脓细胞(+++),红细胞(++++)。用此方5剂而愈。
7.鲜蒲公英治黑疸
周氏用蒲公英治黄疸,效果很好。曾治一位中年妇女,病由黄疸变成黑疸,面目青褐色,胸腹胀,大便顽固秘结。患者呻吟病床一年有余,因长期负担医药费用,经济十分困难,故给予免费治疗,并送了几剂药,稍有好转,乃教给他儿子自挖蒲公英,每日100~120g(或更多)煮汤喝,喝了1个多月,不花分文,竟把这迁延一年半的慢性肝胆病治愈了。根据经验,复方成人每日一剂药的总重量60~90g已足够。关于生草药,曾以一味野菊花治愈重症口唇疗。一位中年男子,面部生一小疖,一夜之间,肿胀蔓延面颊,口唇坚硬紧张,疼痛高热,神志恍惚,人都知道这是疔疮将走黄。当时采取野菊花一大把(约250g)煎汤,1天连喝数次,当夜即安宁,翌日退热,痛大减,不到1周而愈。还有一个中年女子,患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带浊淋漓,痛苦不堪,半年多来,抗生素用了不少,时轻时重,已失去治疗信心。介绍其自采新鲜车前草,每日10~20棵煎水,多量饮服,连服1个月后未复发。以上这些生动事例不是偶然的一次两次,而是可以重复的。如野菊花还可用于湿疹的感染化脓,煎汤作洗剂,往往一扫而光。蒲公英亦可治乳痈。治上呼吸道感染,可用鲜草蒲公英50~100g煎服。临床报道有用单味蒲公英治疗溃疡病,它具有促进溃疡面愈合的效用。车前草并能治泻痢等。
8.蒲公英泡水代茶疗淋痛《本草从新》记载,蒲公英为“通淋妙品”。平氏临床验证确有此效。某年仲春,在柿园治一胡姓妇人,小便频数而涩痛,滴沥不断,时轻时重月余,伴腰酸腰痛,头晕,心烦,口干。舌红苔黄,脉弦数。证属“肾虚而膀胱有热”。宜用清热利湿通淋之品。取鲜蒲公英60g,洗净泥土,水煎两大碗,加适量白糖,频频服之,每日1剂。连服5剂,小便通利,疼痛消失。一味公英,竟获显效。
二、皮外科诸疾
1.蒲公英治痤疮取蒲公英(鲜品)100g,洗净;苍耳草(鲜品)50g,洗净。或加水2 000ml煎,水沸后5分钟停止加热;或用沸水2000ml浸泡,放至一旁待用。患处用清水洗净。待药液温度降至40℃左右时,遍洗患处,每次10~15分钟,中途药液凉可再热,每日2次。在外洗的同时,以蒲公英(鲜品)30g,苍耳草(鲜品)10g,水煎内服,每日2次。2周为1个疗程。方中蒲公英清热散结利湿,内服有缓泻作用,以泻胃肠湿热;苍耳草祛风清热止痒。
如治杨某,女,15岁。于2001年6月3日就诊。查:其头、面、胸背部可见丘疹如刺,自觉患处硬结、时时瘙痒3年。3年来曾内服并外用多种中、西药物,均未见明显疗效。现症见:颜面潮红,大便不爽,舌尖红、苔微黄略腻,脉滑数。辨为肺经风热合胃肠湿热之证。用上述方法连续治疗2疗程。痤疮消失85%以上,患处瘙痒、硬结感消失,大便、舌、脉几近康态。嘱其各药均减半继续治疗1周。随访1年未见复发。
16.蒲公英治疗痔疮用单味蒲公英治疗痔疮40余例,获得良效。蒲公英全草,干品或鲜品均可。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鲜品用100~200g,干品用50~100g,水煎服,每日1剂。止血则炒至微黄用。一般使用2~4剂即可血止肿消痛除。对内痔嵌顿、血栓外痔及炎性外痔则配合水煎熏洗。
李某,男,34岁。反复便血伴痔核脱出近8年。此次因过食辛辣,致便时滴血,痔核脱出不能回纳,肛门胀痛而来诊。检查见:肛门环形痔核脱出,手托不能回纳,表面分泌物较多,且见二处出血点。诊断为内痔嵌顿并感染。方用蒲公英100g,水煎服,日1剂,另取蒲公英500g,水煎熏洗。1天后血止,渗出物减少,手托可回纳。3天后症状消失,一般情况良好。随访至今已半年,未再复发。
1.羌细公英饮治疗牙痛用羌细公英饮治疗牙痛68例,皆取得较好疗效。方法:羌活10g,细辛3~5g,蒲公英30~60g,水煎3次,将3次煎液混合后,早、中、晚3次分服,每日1剂,连服3日为1个疗程。牙痛患者68例,风火牙痛31例,风寒牙痛6例,胃火牙痛28例,肾虚牙痛3例(龋坏引起牙痛9例,牙周炎46例,寇周炎13例)。痊愈47例,好转18例,无效3例。有效率96%,多数患者服药1~2天牙痛明显好转,3~6天痊愈。
刘某,男,38岁,2000年3月16日初诊,患者口腔检查:右上颌第二磨牙无明显龋坏,叩痛,牙龈红肿。拍牙片示:根尖密度降低。曾用消炎镇痛药,时能奏效,但反复发作。近5天牙痛加剧,深夜难眠,口渴心烦,时欲冷饮。来我院口腔科就诊,嘱其用羌细公英饮加石膏40g如法服用,服药当晚,牙痛明显减轻。连服3剂,患者牙痛肿消痛止,继服2剂,以防复发。
2.白芍公英细辛甘草汤治疗牙痛业医37年的邹平名老中医朱玉清集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以白芍公英细辛甘草汤治疗牙痛,每获良效。方药组成:白芍15g,蒲公英30g,细辛3g,甘草15g。每日1剂,水煎服。适应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牙痛,也可治疗头痛、痉挛性腹痛等症。共治疗68例,其中牙痛50例,头痛12例,痉挛性腹痛6例。总有效率100%。短者1剂而愈,一般3剂,最多5剂。
马某,男,41岁,牙痛3天,坐立不安,夜不得寐,服颅痛定、止痛片等药皆罔效。查见右下4龋齿,给服上方,1剂痛大减,2剂而愈。
3.蒲公英治眼疾红肿疼痛蒲公英善清肝热,故可治眼疾红肿疼痛。近代临床大家张锡纯对此倍加赞赏,并重用单味蒲公英称蒲公英汤(鲜蒲公英120g或干者60g)以治眼疾肿疼,或目睛胀痛或目痛连脑,或羞明多泪,一切虚火实热之证。张氏称:“此方得之姻兄于俊卿。言其令堂尝患眼疾,疼痛异常,延医调治,数月不愈。愚自得此方后,屡试屡效,甚是奇异,诚良方也。夫蒲公英遍地皆有,仲春生苗,春季开花色正黄,至初冬其花犹有开者,状类小菊,其叶似大蓟,田家乐取生啖,以当菜蔬。其功长于治疮,能消痛疗毒火,然不知其能治眼疾也。使人皆知其治眼疾,如此神效,天下无瞽目之人矣。”《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蒲公英用法也别具巧思,用蒲公英煎汤两大碗,温服一碗,余一碗趁热熏洗。目痛连脑者,宜用鲜蒲公英60g加怀牛膝30g煎汤饮之。用此法治多人暴发火眼、目衄确有卓效。
4.蒲公英内服外洗治红眼病红眼病属现代医学之结膜炎。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肝火上炎,或风热上扰目系所致。张锡纯先生认为蒲公英能“清心经之热,治一切虚火实热之目疾,疗效甚佳”。余仿其意而用于治红眼病多例,确获满意的疗效。具体方法:鲜蒲公英120g(如无鲜者可用干者60g),水煎2碗,温服I碗,余1碗趁热熏洗,一般1~3次即可治愈。如治郭某,女,43岁,县服务公司职工。患眼疾4日,症见两目白睛及眼睑红赤疼痛、畏光、怕风、流泪,口苦,舌红。医院诊断为急性结膜炎,用上法治疗,2剂即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