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和什么一起吃最好_羊肉的营养价值
羊肉蛋白质的含量高于猪肉,而低于牛肉;脂肪的含量,介于猪肉和牛肉之间;羊肉含的钙和铁高于牛肉和猪肉。内脏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尤其是肝脏含量较高,而胆固醇的含量是肉类中最低的。羊肉对人体有大补防寒之功能,历来被当作冬季进补的重要食品之一。
羊肉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优质完全蛋白、脂肪、钙、磷、铁、烟酸等物质,对人体非常有益,有增强肌体抗病能力的作用。
【食疗功效】羊肉味甘性热,有补肾壮阳、暖中祛寒、温补气血、开胃健脾等作用。《本草纲目》指出:“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治虚劳寒冷……"因此,寒冬常吃羊肉可益气补虚,祛寒暖身,增强血液循环,增加入体御寒能力,是冬令滋补佳品。羊肉还可增加消化酶,保护胃壁,帮助消化,适于体皮胃寒者食用。
羊肉:补气养血,温中暖肾。用于治疗气血不足,虚劳羸瘦,脾胃虚冷,腹痛,少食或欲呕,肾虚阳衰,腰膝酸软,尿频,阳痿。
羊胆:清火、明目、解毒。治风热、目赤、青盲、肺痨吐血,还可治喉头红肿、黄疸、便秘等症。
羊心:可治忧臆气,除邪扶正。
羊胃:补虚益脾。
羊肺:可治肺瘘咳嗽,补肺气。
羊血:活血、补血、化瘀。用于各种内出血、外伤出血的食疗,主治女性血虚中风、产后血瘀、胎衣不下,可解野菜中毒。
羊肾: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C、钙、铁、磷等。有生精益血、壮阳补肾功效,适用于肾虚阳痿者食用。
【食用方法】羊肉的食用方法很丰富,北京有一年四季吃不够的涮羊肉,、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更是顿顿不离羊肉。油亮亮、香喷喷的烤羊肉串是风靡全国的小吃,使人闻风而动,垂涎三尺。烤全羊则是到草原旅游、做客时非品尝不可的佳肴。手抓羊肉是广泛流行在我国西北地区的特色美食,它香味四溢,色白肉嫩,清香不腻,是颇享盛名的地方风味菜。民间食俗“煲羊肉”、“煲羊头”常以姜、枣为佐料调味而成,男女老幼均可食用。俗语“吃脑补脑”,吃“煲羊头”据说能辅助治疗“头风”等疾病。
手抓羊肉:哈萨克、蒙古、维吾尔、柯尔克孜、塔吉克等民族人民都喜爱的食品。当您在天高气爽的季节来到水草丰盛的草原,不论您走进蒙古包还是毡房,都会受到淳朴好客的主人的热烈欢迎。他们会用手抓羊肉来款待您。您要记住,拒绝吃肉是不礼貌的,会被认为是看不起主人的表现:最好的办法是大口大口地吃,这才是忠于友谊的表示。牧区的手抓羊肉烹制仍保持其原始的风味:把新鲜的羊肉放入锅清炖,有的只放胡椒、姜片,不放食盐;有的什么佐料也不放,肉炖至七八成熟即捞出食用。主人把热气腾腾的羊肉装在精致的大盘子中,盘边放着十五厘米左右长的割肉小刀。这小刀富有民族特色,把柄镶嵌雕饰着花纹的图案,其中以英吉沙县出产的最为著名,锋利无比。用小刀割下肉片,手抓肉片蘸盐食用。这种古朴的、独特的,带有原始风俗的吃肉方式,会使您想起江南塞北的古风人俗,在您思想的海洋里激起阵阵涟漪,引您遐想怀恋憧憬和陶醉。
羊肉泡馍:西安著名小吃。传说北宋皇帝赵匡胤称帝前受困于长安,终日过着忍饥挨饿的生活,一日来到一家正在煮制羊肉的店铺前,掌柜见其可怜,遂让其把自带的干馍掰碎,然后给他浇了一勺滚热肉汤放在火上煮透。赵匡胤狼吞虎咽地吞食,感到其味是天下最好吃的美食。后来,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一日,他路过长安,仍不忘当年在这里吃过的羊肉煮馍,专门找到这家饭铺吃了,仍感鲜美无比,胜过山珍海味,并重赏了这家店铺的掌柜。皇上吃泡馍的故事一经传开,羊肉泡馍成了长安街上的著名小吃。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曾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赞美诗句。泡馍从煮汤到掰馍都是一个慢活,讲究掰馍要像蜜蜂头,太大了五味不入;太小了又易煮糊。这泡馍的吃法也有讲究,一是“单走”,馍与汤分端上桌,这馍最好是发面的,掰到汤中吃;二是“干泡”,煮好碗中不见汤;三是“水围城”和“口汤”,前者汤多一些,将馍围在中间,后者食后碗底余一口汤。这吃的次序讲究要从一边一口一口吃,使鲜热之气不散。目前在西安老孙家、同盛祥、坊上人、安德坊四家牛羊肉泡馍都被评定为中华名小吃,每天食客盈门,细细地掰馍、细细地品,品着鲜美无比的泡馍滋味,也品出了古城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别样滋味。
羊肉虽好吃,但有一种特殊气味,俗称“膻味"。许多人不习惯这种膻味。其实这种膻味的主要成分是某些羰基化合物和具有侧链的脂肪酸,它是羊皮脂腺的分泌物。这些膻味成分是脂溶性的,因此,羊肉脂肪的膻味特别大,在皮下脂肪、羊尾脂肪和肌肉间隙的脂肪中,都含有这种膻味的成分,而肌肉部分膻味成分较少。
除去膻味的方法很多,可以根据不同的饮食习惯来进行。如羊肉中膻味的成分主要在脂肪部分,所以只要把羊肉肥瘦分开,并剔去肌肉间隙带脂肪的筋膜,将瘦肉漂洗干净,可以除去一部分膻味;在羊肉下锅时,先放入少许食油焙透,待水分焙干后再加米醋焙干。醋的数量大约是羊肉的1/4左右即可,然后再添加各种调味品;如果清炖,与白萝卜同煮亦可除掉羊肉的膻味。
【药膳方剂】
麻辣羊肉炒葱头
【原料】瘦羊肉丝200克,姜丝10克,葱头100克。
【做法】素油50克,放锅中烧热,加花椒、辣椒少许,炸焦后捞出,再放入瘦羊肉丝、姜丝、葱头煽炒,加盐、味精、醋、黄酒适量,熟透收汁,即可出锅。
【用法】食用。
【防治】肢冷、畏寒、虚肿之阳虚型肥胖者。
羊肉当归生姜汤
【原料】羊肉500克,当归50克,生姜50克。
【做法】将羊肉洗净去脂膜切小块,当归去杂,生姜切片入锅,加水1500毫升,煎煮40分钟,待肉熟时起锅即成。
【用法】吃肉饮汤。
【防治】产后腹中冷痛、腹中寒疝、气血两虚。
芙蓉羊肾粥
【原料】肉苁蓉15克,羊肾1具,羚羊角屑15克,薏苡仁20克。
【做法】将肉苁蓉用酒洗净,再与羚羊角屑一起水煎,去渣取汁。。2将羊肾去脂膜细切后与薏苡仁一起放入药汁中煮粥。
【用法】空腹服用。
【防治】肝肾不足、身体羸弱、面色黄黑、鬓发干焦、头晕耳鸣等症。
羊肉黄芪山药桂圆汤
【原料】羊肉100克,黄芪30克,山药2克,桂圆肉15克,葱10克,生姜10克,胡椒粉1克,精盐1克,酱油5克,味精1克,植物油15克。
【做法】先将黄芪用洗净白纱布包扎,葱、生姜切末。羊肉洗净,切块,用沸水煮5~10分钟后取出,以冷水浸泡去除膻味。锅烧热入油、葱花、姜末,煸炒几下入酱油、精盐,加水1000毫升,再将水煮开,放入羊肉及诸药,煮至羊肉熟,去黄芪,加胡椒粉即成。
【用法】吃肉,饮汤。
【防治】病后体虚盗汗、产后多汗、更年期综合症、神经衰弱症。
【食用宜忌】羊肉属于温补型食物,不管春夏秋冬都可以食用。羊肉不宜与西瓜一起食用。各种急性炎症、热症、皮肤疮疡及各种出血病患者均应忌食。外感时邪或体内有宿热煮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