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反其道而行之造句】内容,供您参考。
1、家长们总教育孩子不要玩火,可很多孩子存在好奇心,反其道而行之,最后闹出事来。
2、生活不是想怎么样就可以怎么样的,更多的时候还是需要去适应,去改变,去奋斗,即便是做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但是不得不为之。若是反其道而行之,虽能图得一时之快,但是最终也只能是自食苦果。
3、叫他去解决矛盾,可他却反其道而行之,更扩大了矛盾。
4、上正好反其道而行之才对啊。我要说,要做医生,恰好要做身患不治者的医生,甚至要进一步;一个医生如果一开头就接受了“无法治愈”这个概念,他就抛弃了自己的使命,临战之前已经缴械投降。
5、字要反写,话要反说,衣要反穿,路要反其道而行之。反转日,让我们传统,反转地球,把烦恼“反”过来,把快乐“转”出来!
6、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在人们纷纷投资生产羊绒杉的时候,林贤友另辟蹊径,反其道而行之,打起了牛绒的主意。
7、刘十三跟蒋介石不一样,蒋介石是只抓将不抓兵,他认为只要抓住将军,兵就是自己的,可是刘十三反其道而行之,抓兵和低级将领,这些高级将领,他才看不惯。
8、蒙谦身上顿时孔穴大开,傅白却反其道而行之,不让邪气飞出。
9、对方的这一反其道而行之的部署,确实是大大出乎了自己的意料,同时更是很好的消去了自己的警戒之心。
10、这一反其道而行之的教育方式为什么会赢得家长的热捧而愿意花大钱让孩子们来到学校接受“鞭打”,在教育改革中我们是否要考虑对。
11、路上曾见凤翔村募民榜,言凤翔村税率五税一,现今天下莫不以加赋或强兵或挥霍,阿牛村长何以反其道而行之?
12、不走寻常路,反其道而行之。不为寻常事,志当存高远。不做寻常人,醉翁之意不在酒。反转日,不寻常的祝福,不寻常的快乐!
13、但林荒反其道而行之,先渡三劫,再塑神体,执掌六道。
14、而在股票市场,投资者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们一窝蜂地购买股价节节上升的股票。
15、在高端轻卡市场价格普遍上涨的情况下,江铃轻卡反其道而行之,推出“江铃国大让利,万吨柴油任你拿”活动。
16、操作上,既要防范长假的风险因素,也要提防主力反其道而行之,过分的看空或者看多,都不是很好,从个人角度看,半仓比较合适,进可攻,退可守。
17、青冥诀上记载,第一阶段的名为倒脉,顾名思义就是逆经改脉,反其道而行之,这其中的痛苦可想而知。
18、王赓武教授说虽然海洋文化是一种开放型的发展动力,但是明清却反其道而行之,宣布凡是随意出国者将会面对掉脑袋的严重后果。
19、在不少服装品牌关闭收缩实体店铺的时候,美特斯邦威则反其道而行之,选择了改造升级实体店铺的做法。
20、陈友谅此时又气又恼,下令把抓到的俘虏全部杀掉以泄愤,而朱元璋却反其道而行之,将俘虏全部送还,并悼死医伤,瓦解的士气,从而大得人心。
21、迷你车本来是以小取胜,这次设计师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设计出加长版迷你轿车。
22、但李秋明反其道而行之,直接爽当的将东西拿出来;随便找个理由就可以搪塞过去,引起对方的怀疑几率很低。
23、不过也有反其道而行之的,炭哥就是一个。
24、黄玉峰看《学记》里讲“学不躐等”,意为教育不应该超越当时的阶段,但现在的教育是反其道而行之。
25、反其道而行之。换个角度看世界,会收获到不同的东西,世界也因此以另一个面貌展示在你面前。
26、宋朝弟反其道而行之,来了个买软件赠微机的“科利华校长办公系统订货会。
27、当遇到困难时,人们的本能反应都是加大投入:增加人手、延长时间、加大投资,这一切做法只是使问题变得越大。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反其道而行之:削减。
28、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是我们党对领导干部的一贯要求,也是我们为人的基本道德,然而有那么一些领导干部却将之丢置脑后,反其道而行之。
29、但炎龙罡火这套却是反其道而行之,将火系元力的破坏力收缩内敛,使之形成一圈将孔明整个身体都包裹起来的罡火罩。
30、大多数人因发怒而谩骂。有的人则反其道而行之;他们先是侮辱别人,然后自己生自己的气;这种办法总是令人惊奇而不会令人耿耿于怀。拉布吕耶尔。
31、在任何企业中的好的经验法则是少说大话,多做实事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
32、家长们总教育孩子不要玩火,可很多孩子存在好奇心,~,最后闹出事来。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二、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三、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四、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五、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