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 知识百科 - 正文

虚词而的用法文言文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2-04-03 03:58:47
文档

虚词而的用法文言文

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推荐度:
导读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做做主语,译为“你”。例如: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文档

虚词而的用法文言文

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