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蟊贼”是汉语词汇,拼音为máo zéi,意思是吃禾苗的两种害虫,比喻危害人民或国家的人。
出处:
1、《散诗·小雅·大田》:“去其螟螣,及其蟊贼。”
2雷仅室、《东观汉记·徐防传》:“京师检末已划烧握淫雨,蟊贼伤稼穑。”
3、宋·胡錡《耕禄稿·拟力田诏》:“尔郡国循行阡陌,宜究民恫,以劭农为急,若有蟊贼痒而来自稼者锄之。”
4、《诗·大雅·召旻》:“天降罪罟来自,蟊贼内讧。”
5、《来自后汉书·岑彭传》船识世结扬亚为:“我有蟊贼,岑君遏之。”
6、《梁启超全集》第3卷:“其纯然为学界蟊贼,煽三百年来恶风,而流展心没英次毒及于今日者,莫如徐乾学、汤斌、李光地、毛奇龄。”
造句:
1、一个小蟊贼试图转移大家的注意力,好让他的同伙伺机行窃来自。
2、德威,黄巾蟊扬主世对上贼不足为虑,只要你守住三日,我便召集援军救你。
3、说完就带着几个护院和方云一起留下来,等那帮剪径的蟊贼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