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的汉语大词典是:(1).古代辅佐君主的最高行政长官。战国秦悼武王二年始置左右丞相。秦以后各朝,时废时设。明洪武十三年革去中书省,权归六部,至此,丞相之制遂废。《商君书·定分》:“御史置一法官及吏,丞相置一法官。”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丞相衔奉国威,为民除害。”唐杜甫《蜀相》诗:“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说唐》第一回:“主公恐我兵单力弱,故令丞相协助,奈何偷生无志?”(2).大平天国设立的官阶,地位低于王、侯。太平天国洪秀全《天朝田亩制度》:“凡一军一切生死黜陟等事,军帅详监军,监军详钦命总制,钦命总制详将军、侍卫、指挥、检点、丞相,丞相禀军师,军师奏天王。”。
丞相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丞相详细内容】
丞相chéngxiàng。(1)古代辅佐君主治理国家政务的职位最高的大臣。丞相[chéngxiàng]⒈古代辅佐君主治理国家政务的职位最高的大臣。英primeminister;
二、网络解释
丞相(官职称谓)丞相:中国古代官名,三国以后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即百官之长。
三、综合释义
中国古代官名。三国以后是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即百官之长。战国秦悼武王二年始置左右丞相。秦以后各朝,时废时设。明洪武十三年革去中书省,权归六部,至此,丞相之制遂废。《商君书·定分》:“御史置一法官及吏,丞相置一法官。”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丞相衔奉国威,为民除害。”唐杜甫《蜀相》诗:“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说唐》第一回:“主公恐我兵单力弱,故令丞相协助,奈何偷生无志?”大平天囯设立的官阶,地位低于王、侯。太平天囯洪秀全《天朝田亩制度》:“凡一军一切生死黜陟等事,军帅详监军,监军详钦命总制,钦命总制详将军、侍卫、指挥、检点、丞相,丞相禀军师,军师奏天王。”
四、其他释义
官名。战国时始设,为百官之长。秦代以后,专辅佐皇帝综理国政,但亦有居此位而无实权的。西汉初置相国,后称丞相,西汉末称大司徒,东汉末复称丞相。魏、晋、南北朝间,或称丞相,或称司徒、大丞相、相国等,废置不常。南宋孝宗时,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元代中书省置左右丞相,是中书省直隶地区的行政长官。行中书省也设丞相或左右丞相。明初设丞相,不久废。
五、关于丞相的成语
六、关于丞相的造句
1、宋朝丞相王强对人满嘴甜言蜜语,不安好心,是个阴谋家、两面派。
2、旧黄扉,新丞相,喜一旦趾高气扬,廿四考中书模样。
3、丞相金銮直谏君,忠肝义胆孰能群。
4、关公放了曹丞相,丈夫要有容人量。
5、宁知山东客,激怒秦王肝。布衣取丞相,千载为辛酸。
6、能当丞相的人,不必最精明也不能最平庸,但必须最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