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绌的汉语大词典是:见“支左诎右”。《汉语大词典》:支左诎右(支左诎右) 拼音:zhīzuǒqūyòu同“支左屈右”。《史记·周本纪》:“﹝养由基怒﹞曰:‘客安能教我射乎?’客曰:‘非吾能教子支左诎右也。夫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不以善息,少焉气衰力倦,弓拨矢钩,一发不中者,百发尽息。’”后转为“左支右绌”。亦省作“支绌”、“支诎”。谓处境窘促,顾此失彼,穷于应付。清魏源《陕西按察使赠布政使严公神道碑铭》:“始,大吏咸度外待君……及董公去,而君始龃龉支诎,惟恳恳敕吏事自备,于是十馀年不迁。”清包世臣《致祈大臣书》:“唯是军兴三载,经费支绌已甚。”鲁迅《书信集·致萧三》:“人手少,经济也极支绌。”参见“支左屈右”。
支绌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支绌详细内容】
见“支左诎右”。支绌[zhīchù]⒈见“支左诎右”。
二、引证解释
⒈见“支左詘右”。
三、网友释义
支绌,读音为zhīchù,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支配不够。
四、辞典修订版
金钱不够分配。《文明小史.第二二回》:「库款支绌,朝不谋夕,如何周转得来呢?」
五、关于支绌的成语
六、关于支绌的造句
1、族人衍庆堂五亭公考虑到“吾乡虽有义仓,而实业无多,恐形支绌,且有养无教,尚留遗憾”,遂慨然表示“以兴养立教为己任”,未及实施便赍志以殁。
2、含笑双手被锁,很多武功都不能施展,功夫大打折扣,刚才好不容易躲过剑魔的两招,已经穷尽全力,现在剑魔全力抢功,含笑立马左右支绌,险象环生。
3、那人一时无法适应,登时左右支绌,只是想到马上就要一百招了,才苦苦支撑着,但是技艺相差实在无法,没几招就被铁成锋长剑轻轻架在脖子上了。
4、说,在强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实力量面前,日益显露出支绌与虚妄。
5、本文介绍了晚清海防经费的收支沿革并分析了海防经费支绌的原因。
6、“视事以来,时虑郧越,乃学风之嚣张,今非昔比,学款之支绌,罗掘俱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