绌陟的拼音是:chù zhì。
绌陟的注音是:ㄔㄨˋㄓˋ。结构是:绌(左右结构)陟(左右结构)。引证解释是:⒈谓人事之降升。絀,通“黜”。引汉董仲舒《春秋繁露·考功名》:“天子岁试天下,三试而一考,前后三考而絀陟,命之曰计。”《三国志·魏志·刘馥传》:“年从十五,皆入太学。明制絀陟荣辱之路。”元刘祁《归潜志》卷十二:“赏罚絀陟,立见荣辱;生死穷通,互分得失。”。网络解释是:绌陟【释义】谓人事之降升。综合释义是:谓人事之降升。汉董仲舒《春秋繁露·考功名》:“天子岁试天下,三试而一考,前后三考而絀陟,命之曰计。”《三国志·魏志·刘馥传》:“年从十五,皆入太学。明制絀陟荣辱之路。”元刘祁《归潜志》卷十二:“赏罚絀陟,立见荣辱;生死穷通,互分得失。”。7、汉语大词典是:谓人事之降升。绌,通“黜”。汉董仲舒《春秋繁露·考功名》:“天子岁试天下,三试而一考,前后三考而绌陟,命之曰计。”《三国志·魏志·刘馥传》:“年从十五,皆入太学。明制绌陟荣辱之路。”元刘祁《归潜志》卷十二:“赏罚绌陟,立见荣辱;生死穷通,互分得失。”。8、其他释义是:1.谓人事之降升。绌,通'黜'。
绌陟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绌陟详细内容】
谓人事之降升。绌陟[chùzhì]⒈谓人事之降升。绌,通“黜”。
二、引证解释
⒈谓人事之降升。絀,通“黜”。引汉董仲舒《春秋繁露·考功名》:“天子岁试天下,三试而一考,前后三考而絀陟,命之曰计。”《三国志·魏志·刘馥传》:“年从十五,皆入太学。明制絀陟荣辱之路。”元刘祁《归潜志》卷十二:“赏罚絀陟,立见荣辱;生死穷通,互分得失。”
三、网络解释
绌陟【释义】谓人事之降升。
四、综合释义
谓人事之降升。汉董仲舒《春秋繁露·考功名》:“天子岁试天下,三试而一考,前后三考而絀陟,命之曰计。”《三国志·魏志·刘馥传》:“年从十五,皆入太学。明制絀陟荣辱之路。”元刘祁《归潜志》卷十二:“赏罚絀陟,立见荣辱;生死穷通,互分得失。”
五、关于绌陟的成语
六、关于绌陟的造句
1、诸侯月试其国,州伯时试其部,四试而一考,天子岁试天下,三试而一考,前后三考而绌陟,命之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