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之高阁的造句是:这一方案也已被束之高阁,这正说明了穆沙拉夫将军在联邦直辖部族地区所面临的困难何等艰巨。
束之高阁的拼音是:shù zhī gāo gé。注音是:ㄕㄨˋㄓㄍㄠㄍㄜˊ。词性是:成语。
束之高阁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网友释义 【点此查看束之高阁详细内容】
束:捆扎起来。之:代词,指所捆扎的东西。高阁:储藏书籍、器物的高架子、阁板。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丢在一旁不管,也比喻把某事或某种主张、意见、建议等搁置起来,不予理睬和办理。
二、汉语大词典
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阁楼上面。谓弃置不用。《晋书·庾翼传》:“京兆杜乂,陈郡殷浩,并才名冠世,而翼弗之重也;每语人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识字》:“读书必须识字,今人口习授受,漫不经心,《说文》、《玉篇》等书,束之高阁矣。”周恩来《论统一战线》:“到南京撤退,他又把这个决议束之高阁,直到现在还没有承认。”亦省作“束高阁”、“束阁”。唐韩愈《寄卢仝》:“《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终始。”宋陆游《醉歌》:“读书三万卷,仕宦皆束阁。”康有为《请废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读《礼记》则严删国恤,学《春秋》则束阁三《传》。”
三、成语词典版
0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刘孝标注引《汉晋春秋》︰「是时,杜乂、殷浩诸人盛名冠世,翼未之贵也。常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清定,然后议其所任耳!』」(源)02.南朝梁.费昶〈赠徐郎〉诗:「射策除郎,明经拜爵。家盈鞶帨,人有丹雘。车载斗量,束之高阁。」03.宋.司马光〈论风俗札子〉:「读《诗》未尽〈周南〉、〈召南〉,已谓毛郑为章句之学;读《春秋》未知十二公,已谓三传可束之高阁。」04.明.瞿式耜〈显考府君行状〉:「当新旧交乘之会,更文移舞弄之秋,易向东西,移手上下,一切已行规制,束之高阁。」05.清.梁启超《饮冰室文集.变法通议.论科举》:「然则出洋学生中之未尝无才,昭昭然矣。顾乃束之高阁,听其自穷自达,不一过问。」u001a
四、典故
庚翼是东晋人,他从小就有过人的才智和远大的志向,作战中屡立奇功,被封为都亭侯,官至征西将军。与他同时代的殷浩也很有才能,而且长于高谈阔论,20岁的时候,就出了名,后来做了扬州的刺史,不久又调任建武将军,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的军事,但是在讨伐放昌和洛阳敌人的战役中,却屡打败仗,被革了职。后来有人向庚翼建议,让殷浩重新出来做官,庚翼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殷浩是一个徒有虚名的清谈家,只会高谈阔论,而没有真才实干,于是带着鄙夷的神情说:“他像无用之物一样,只好把他捆起来放到高楼上去,等到天下太平后,再来考虑任用他。”
五、关于束之高阁的成语
六、关于束之高阁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