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之高阁的解释是:比喻弃置一旁﹐不睬不用。置之高阁[zhìzhīgāogé]⒈比喻弃置一旁,不睬不用。
置之高阁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汉语大词典 【点此查看置之高阁详细内容】
比喻弃置一旁,不睬不用。清黄宗羲《蒋万为墓志铭》:“二场三场,置之高阁,去取止在头场。”郑观应《盛世危言·练兵》:“纵有黄帝握奇、太公阴符、孙吴心法,诸葛八阵,或置之高阁,或视为陈言。”亦作“置诸高阁”。廖仲恺《作事必须有恒心》:“当时兄弟以为这种书干燥无味,太没意趣,所以不甚当心,遂置诸高阁。”
二、国语辞典
把东西放置于高楼上。比喻弃置不用。《西游补.第一五回》:「行者在山凹里见果然做了将军,取经一事,置之高阁,心中大乱,无可奈何。」也作「束之高阁」。置之高阁[zhìzhīgāogé]⒈把东西放置于高楼上。比喻弃置不用。也作「束之高阁」。引《西游补·第一五回》:「行者在山凹里见果然做了将军,取经一事,置之高阁,心中大乱,无可奈何。」成语解释置之高阁
三、出处
《晋书·庾翼传》:“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四、其他释义
高阁:储藏器物的高架。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
五、关于置之高阁的近义词
六、关于置之高阁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