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猪肉的好处和作用
1.猪肉
猪又名豕、豚等。林氏小说云:“豕食不洁,故谓之豕。”宋代苏颂谓猪“食物至寡,故人畜养之,甚易生息。”李时珍亦道:“猪,天下畜之,而各有不同。”
猪肉蛋白质含量为9.5%,比羊、牛肉低,脂肪含量为59.8%,比牛羊肉高约2.5倍,每100克瘦肉中含胆固醇776毫克,比牛羊肉略高。
猪因饲养简易,骨细筋少肉多,所以遍布天下,为日常最多用的肉类。
中医认为,猪肉味苦性微寒。梁代名医陶弘景说:“猪,为用最多,惟肉不宜多食,令人暴肥,盖虚肌所致也。”这与当今动物性食品过多造成“文明病”的理论是遥相吻合的。韩?谓:“凡肉有补,惟猪肉无补。”这里所谓的“无补”,是对阴虚者而言。对此,朱震亨论道:“以肉补阴,是以火济水。盖肉性入胃便作湿热,热生痰,痰生则气不降,而诸症作矣。”所以阴虚血虚者多吃猪肉无益。
猪肉功能为补肾气、解热毒、压丹石。
2.猪脑
味甘性寒。含钙、磷、铁比肉多,另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抗坏血酸等。《名医别录》说猪脑主治“风眩脑鸣,冻疮。”《四川中药志》载:“补骨髓、益虚劳、治神经衰弱、偏正头风及老人头眩。”
3.猪髓
猪的脊髓和骨髓,味甘性温。《随息居饮食谱》谓:“补阴益髓,治骨蒸劳热,带浊遗精。宜为衰老之馔。”以猪骨煮汤时加少许醋及生姜、胡椒,有利骨髓溶出,又不伤脾胃。小儿软骨病亦宜常用猪骨汤,配以含钙蔬菜食之。
4.猪血
味咸性平。每100克猪血含蛋白质18.9克,约为猪肉的2倍,其中赖氨酸含量相当于肉、蛋、奶的2倍。脂肪少,铁质较多,还有一定量的卵磷脂。宜用于老年人、妇女及正在生长发育的儿童。《本草纲目》说猪血有“生血”之功。孙思邈云:“突然下血不止,用清酒和猪血炒食之可止”。吴瑞说:“猪心血调朱砂末服,治惊痫癫疾。”
5.猪心
味甘性平。含蛋白质19.1%,尚含一定量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抗坏血酸。功能安神定惊,益心补血。
6.猪肝
味苦性温,功用为补肝、养血、益目。猪肝含蛋白质比瘦肉还多;肝淀粉最易水解为葡萄糖;铁含量为猪肉的18倍多。每100克猪肝含维生素A8700国际单位,维生素(B1).4毫克,(B2)2.11毫克,烟酸16.2毫克,维生素C18毫克。中医以猪肝治病的历史十分悠久。
7.猪肾
俗名猪腰子,味咸性冷。含核黄素、烟酸、抗坏血酸较为可观。能理肾气,通膀胱,消积滞,止消渴。李时珍说:“肾有虚热者,宜食之,若肾气虚寒者,非所宜也。”
8.猪肚
即猪胃,味甘性微温,补中益气止渴消积。
9.猪皮与猪蹄
猪皮及猪蹄脚均含较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并含动物胶质。味甘咸,性小寒。功用为通乳脉,滑肌肤,去寒热,托痈疽,解药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