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日而语的国语辞典是:相提并论。宋.苏轼〈放鹤亭记〉:「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也作「同年而语」、「同日而言」。同日而语[tóngrìéryǔ]⒈相提并论。宋·苏轼〈放鹤亭记〉:「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也作「同年而语」、「同日而言」。近混为一谈相提并论成语解释同日而语。
同日而语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基础解释 【点此查看同日而语详细内容】
放在同一时间来讨论;相提并论(多用于否定):两个人的见解大有殊异,不可~。也说同年而语。
二、引证解释
⒈同“同日而论”。引南朝梁沉约《均圣论》:“区区中国,缘应未啟,求其会归,寻其要旨,寧与四夷之乐同日而语乎?”宋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夫制人之与见制於人,克人之与见克於人,岂同日而语哉!”清昭槤《啸亭续录·杨武陵》:“﹝卢忠肃﹞虽与吴阿衡同难,一放火之人,一救火之人,未可同日而语也。”茅盾《子夜》四:“﹝曾沧海﹞便想到现在挣钱的法门比起他做‘土皇帝’的当年来,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三、网友释义
指相提并论。
四、出处
《战国策·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五、关于同日而语的近义词
六、关于同日而语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