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黩结构 怨黩的结构是什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3-07-15 17:13:21
怨黩结构 怨黩的结构是什么
1、怨黩的结构是:怨(上下结构)黩(左右结构)。2、拼音是:yuàn dú。3、注音是:ㄩㄢˋㄉㄨˊ。4、词语解释是:1.见'怨讟'。怨黩[yuàndú]⒈见“怨讟”。5、基础解释是:怨恨诽谤。6、网络解释是:怨黩怨黩,拼音是yuàndú,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怨恨诽谤。7、网友释义是:怨黩,拼音是yuàndú,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怨恨诽谤。8、汉语大词典是:见“怨讟”。《汉语大词典》:怨讟 拼音:yuàndú亦作“怨黩”。怨恨诽谤。《左传·宣公十二年》:“昔岁入陈,今兹入郑,民不罢劳,君无怨讟,政有经矣。”杜预注:“讟,谤也。”《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由此众庶失望,而怨黩兴矣。”北周庾信《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师不疲劳,兵无怨讟。”《明史·邹缉传》:“凡此数事,皆下失民心,上违天意,怨讟之兴,实由此也。”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邮政·喂养》:“本官不察,以小民怨黩,饱左右之贪囊,所损多矣!”。
导读1、怨黩的结构是:怨(上下结构)黩(左右结构)。2、拼音是:yuàn dú。3、注音是:ㄩㄢˋㄉㄨˊ。4、词语解释是:1.见'怨讟'。怨黩[yuàndú]⒈见“怨讟”。5、基础解释是:怨恨诽谤。6、网络解释是:怨黩怨黩,拼音是yuàndú,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怨恨诽谤。7、网友释义是:怨黩,拼音是yuàndú,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怨恨诽谤。8、汉语大词典是:见“怨讟”。《汉语大词典》:怨讟 拼音:yuàndú亦作“怨黩”。怨恨诽谤。《左传·宣公十二年》:“昔岁入陈,今兹入郑,民不罢劳,君无怨讟,政有经矣。”杜预注:“讟,谤也。”《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由此众庶失望,而怨黩兴矣。”北周庾信《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师不疲劳,兵无怨讟。”《明史·邹缉传》:“凡此数事,皆下失民心,上违天意,怨讟之兴,实由此也。”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邮政·喂养》:“本官不察,以小民怨黩,饱左右之贪囊,所损多矣!”。
怨黩的结构是:怨(上下结构)黩(左右结构)。
怨黩的拼音是:yuàn dú。注音是:ㄩㄢˋㄉㄨˊ。词语解释是:1.见'怨讟'。怨黩[yuàndú]⒈见“怨讟”。基础解释是:怨恨诽谤。网络解释是:怨黩怨黩,拼音是yuàndú,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怨恨诽谤。7、网友释义是:怨黩,拼音是yuàndú,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怨恨诽谤。8、汉语大词典是:见“怨讟”。《汉语大词典》:怨讟 拼音:yuàndú亦作“怨黩”。怨恨诽谤。《左传·宣公十二年》:“昔岁入陈,今兹入郑,民不罢劳,君无怨讟,政有经矣。”杜预注:“讟,谤也。”《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由此众庶失望,而怨黩兴矣。”北周庾信《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师不疲劳,兵无怨讟。”《明史·邹缉传》:“凡此数事,皆下失民心,上违天意,怨讟之兴,实由此也。”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邮政·喂养》:“本官不察,以小民怨黩,饱左右之贪囊,所损多矣!”。
怨黩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怨黩详细内容】
1.见'怨讟'。怨黩[yuàndú]⒈见“怨讟”。
二、基础解释
怨恨诽谤。
三、引证解释
⒈见“怨讟”。
四、汉语大词典
见“怨讟”。《汉语大词典》:怨讟 拼音:yuàndú亦作“怨黩”。怨恨诽谤。《左传·宣公十二年》:“昔岁入陈,今兹入郑,民不罢劳,君无怨讟,政有经矣。”杜预注:“讟,谤也。”《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由此众庶失望,而怨黩兴矣。”北周庾信《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师不疲劳,兵无怨讟。”《明史·邹缉传》:“凡此数事,皆下失民心,上违天意,怨讟之兴,实由此也。”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邮政·喂养》:“本官不察,以小民怨黩,饱左右之贪囊,所损多矣!”
五、关于怨黩的成语
黩武穷兵 穷兵黩武 稍黩筐篚 玩兵黩武 勤兵黩武 恩恩怨怨
六、关于怨黩的词语
怨黩 怨天怨地 怨怨哀哀 怨怨焦焦 恩恩怨怨 谤黩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怨黩的详细信息
怨黩结构 怨黩的结构是什么
1、怨黩的结构是:怨(上下结构)黩(左右结构)。2、拼音是:yuàn dú。3、注音是:ㄩㄢˋㄉㄨˊ。4、词语解释是:1.见'怨讟'。怨黩[yuàndú]⒈见“怨讟”。5、基础解释是:怨恨诽谤。6、网络解释是:怨黩怨黩,拼音是yuàndú,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怨恨诽谤。7、网友释义是:怨黩,拼音是yuàndú,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怨恨诽谤。8、汉语大词典是:见“怨讟”。《汉语大词典》:怨讟 拼音:yuàndú亦作“怨黩”。怨恨诽谤。《左传·宣公十二年》:“昔岁入陈,今兹入郑,民不罢劳,君无怨讟,政有经矣。”杜预注:“讟,谤也。”《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由此众庶失望,而怨黩兴矣。”北周庾信《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师不疲劳,兵无怨讟。”《明史·邹缉传》:“凡此数事,皆下失民心,上违天意,怨讟之兴,实由此也。”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邮政·喂养》:“本官不察,以小民怨黩,饱左右之贪囊,所损多矣!”。